811163e581d4405f9af895178ba092a536.jpg
第一章习题:
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是:
A、新民主主义思想的提出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3、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是:
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B、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
C、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
D、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4、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阐述了: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四项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5、【1999文】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6、【2005年】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2003年】14、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执政为民
8、【2004年】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9、【2004年】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0、【2007年】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1、【2009年】11、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发展
12、【模拟题】“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段表述重在强调:
A、发展是第一要义 B、以人为本是本质和核心
C、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D、要坚持统筹兼顾
13、【模拟题】某校学生在学习十七大报告时展开了激烈争论。甲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应急的措施,是解决眼前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权宜之计。乙认为:科学发展观与改革相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不能推进和深化改革。以上两种观点:
A、甲正确,看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效性;乙错误,把科学发展观与改革相对立起来
B、甲错误,没有看到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性和长远性;乙正确,看到了科学发展观与改革的区别
C、都是正确的,看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
D、两个观点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在实践中都是有害的
多项选择题:
1、【2010年】2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2、【模拟题】 “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这句话表明:
A、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要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要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之中
D、要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2011年】21 在社会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B、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C、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4、【2003年】2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5、【2008年】3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6、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区别在于:
A、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 B、体现的主题不同
C、实践基础不同 D、理论基础不同
7、【2008年】25、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做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C、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8、【2008年】2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9、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欧华联合时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人民从上百年的屈辱、牺牲、奋斗的历史中找到和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光明大道。”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关键原因在于:
A、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B、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C、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10、遵义会议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全面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充分体现这一时期特点的主要著作有:
A、《发刊词》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1、【2001年文】24、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E、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12、【2001年文】28、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
A、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C、先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趋势 D、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E、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2006年】2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4、【2007年】20、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15、【2003年】26、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E、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
16、【2005年】30、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
A、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B、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C、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D、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17、【2008年】2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A、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18、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具体地说。就是:
A、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B、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C、要求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D、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家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