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163e581d4405f9af895178ba092a536.jpg
第四章习题:
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群众内部矛盾
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2、【1992年文】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具有
A、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B、一定的社会主义性质
C、完全的资本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
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辩证统一
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
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5、【2004年】9、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6、“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段论述实质表明
A、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B、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C、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D、国家工业化必须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7、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
A、四马分肥 B、定股定息 C、无偿没收 D、核价收购
8、【2002年理】9、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本部分附题(多选):
1、【1995年理】17、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份有: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个体经济 E、资本主义经济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居于领导地位,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各方面的条件。其中的经济条件有: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C、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和国家财政的统一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开始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3、【2001年理】2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
D、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
E、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4、【2011年】29、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其历史经验主要有:
A、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在土地改革后不答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D、采取从互助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渐过渡形式
5、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并且,职工“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根据材料回答,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其主要原因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
B、这对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C、这符合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
D、这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民经济
6、“现在我们革民族资产阶级的命,取消他们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我们的办法是教育资本家,给他们上课、开会,让他们进行自我批评,我们也对他们进行批评帮助,并鼓励他们积极的一面,打通他们的思想。”这一做法的意义在于:
A、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B、有利于正确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D、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7、 “两重性,任何事物都有,而且永远都有,当然总是以不同的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性质也各不相同。”在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产阶级两重性表现为:
A、革命性和动摇性
B、软弱性和妥协性
C、惟利是图,违法乱纪
D、愿意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
8、【2006年】2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9、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的现实条件是:
A、国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领导不断加强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
C、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力支援
D、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10、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属于资本主义的因素有;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民族资产阶级
C、个体农业 D、合作社经济
11、【2010年】22、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12、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主要经验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采取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改造形式
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
D、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成功地结合起来
1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结合上述论断和相关史实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意义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