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回复: 0

考研政治百天辅导教程——第十天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8-8 19: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识点六:辩证的否定观
        (1)典型例题
       
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指出,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单选)
        A. 辩证否定观 B.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 量变质变原理 D.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考点分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
        【解题分析】
        一、题干分析,找出对应哲学原理
        对于题干只要分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意思即可。在对待古代文化遗产时,要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外国东西,要有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既不能一概拒绝,也不能全盘照搬。总括起来,就是“扬弃”,其对应的哲学原理是辨证的否定观。
        二、相关知识点链接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在考查事物时,必须同时看到它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如果看不到肯定方面,就不能正确地把握事物当前的性质;如果看不到否定方面,就不能正确地展望事物发展的前途。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三、选项分析
        题干中毛泽东同志的这句话正是体现了这种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其他选项在题目中都没体现,因此不选。
        (2)相关测试题
       
①在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的决定性环节是( )(单选)★★
        A.世界的物质性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D.辩证的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多选)★★
        A. 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 B.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C. 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D. 否定就是扬弃即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③掌握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是( )(多选)★★
        A. 坚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 承认新事物中留有旧事物中的因素
        C. 承认社会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
        D. 以继承、批判与创新的态度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④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多选)★★★★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 外在力量对事物的消灭
        C.包含肯定的否定 D. 主观、任意的否定
        (3)相关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①【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的否定观。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来实现的,辩证否定为新事物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客观事物正是通过辩证否定这一环节,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辩证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它在否定旧事物时,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因此,否定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②【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辩证否定观内容的掌握。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维持自身存在的肯定因素和促使自身灭亡的否定因素,两种因素的斗争,此消彼长,使事物的发展道路呈现出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特征。四个选项都正确地说明了辩证否定观的内容,都为正确答案。
        ③【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ABCD四个选项都是辩证否定观对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具体要求,我们也只有根据辩证否定观的要求去看待和处理中外文化遗产、新生事物及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才能给我们的实践以正确的指导。
        ④【参考答案】BD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
        唯物辩证法否定观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不是否定一切。形而上学否定观则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必然把否定看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它在绝对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对立起来。因此,选项AC属于辩证法的否定观,选项BD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知识点七:规律及其客观性
        (1)典型例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单选)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考点分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事物发展的规律
        【解题分析】
        一、选项分析
        A选项是指人们认识规律的途径和方法,是思维对规律的反映,而不是事物发展规律本身。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思维对规律的反映之间是有区别的,因此,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是唯心主义对规律的界定,因此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是辨证的否定,而不是规律。因此不选。
        二、结合以上分析,进行推论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知识拓展】
        规律及其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第一,规律是本质的联系。规律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规律是本质的或本质之间的联系。第二,规律是必然的联系。规律性与必然性也是同等程度的范畴,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第三,规律是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第四,规律是客观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本身则要受规律的支配。
        (2)相关测试题
       
①人的活动与规律的关系是( )(多选)★★
        A.人不能创造规律 B.人不能消灭规律
        C.人可以利用规律 D.人可以认识规律
        (3)相关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①【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能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二是指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规律具有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在起作用的规律。虽然规律的存在和作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且人的意识活动本身就受到规律的支配,但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05:01 , Processed in 0.054683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