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8-5 00: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3)上表说明,封建势力虽然有所削弱,但封建的剥削关系仍然存在,少数地主仍然占有较多的土地;广大农民,特别是贫雇农,占有的土地仍然较少,他们的经济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减租减息政策是一项适用于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政策。要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3分)
【解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减息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扩大抗日统一战线,团结一切能够抗日的力量而制定的土地政策。一方面,既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地主、富农得到一定的租息,有利于团结绝大多数地主、富农共同抗日,从而支持了长期抗战,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另一方面,减租减息政策是与内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有根本区别的,是把农民的眼前利益与将来利益联系起来,把局部利益与全民族利益联系起来。减租减息政策并不表明我党从根本上放弃了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经济纲领,而是在抗战特定时期实行的一种灵活政策。抗战一结束,在《五四指示》中便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土改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因此,答对本题关键是紧紧围绕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减租减息政策进行全面、辨证地分析。
37.材料1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经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料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 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2
“十一五”时期资源节约方面的主要指标
指标
2010年与2005年相比
属性(注)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降低20%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降低30%
约束性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由0.45增加到0.5
预期性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由55.8提高到60%
预期性
注: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指标
指标
2010年与2005年相比
属性
耕地保有量
减少0.2亿公顷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减少10%
约束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