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时间越来越近,同学们都已经步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本阶段复习同学们应对各科加以强化训练。太奇考研政治辅导专家杨静桦老师建议14年备战考研的同学把近十年的考研政治真题多加揣摩,多下工夫,下面是太奇杨老师整理的2001年—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研政治真题完整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帮助同学们完美冲刺考研成功。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C)
解读:本题考查哲学第二章辩证法唯物论部分的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恩格斯指出,辩证哲学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针对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美国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葛洛夫指出:现代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后来,人们常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里讲的变化是指运动,不变是指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世界上既有变(运动),又有不变(静止),变与不变的对立是相对的即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2.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A)
解读:本题考查哲学第四章认识论部分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过这句话。他说: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说明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A是正确选项。B、C、D的观点错误,也就是错误选项。
3.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
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D)
解读:本题考查哲学第四章认识论部分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温家宝所引用的话来自汉代政论家王充的《论衡》,其意是说,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老百姓的评说最重要。显然是说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评说)对判断政府工作的得失是十分重要的。此题A、B、C选项观点错误,不选,只能选D项。D项把直接经验等同于实践的看法来自(《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第33页),但严格说来,直接经验属于认识,不能等同于实践,同毛泽东的《实践论》中的观点并不符合。
4.“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B、 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
-
-
44
42.26 KB, 下载次数: 145
44
-
-
44
42.26 KB, 下载次数: 109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