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考研网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复制链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6-8-5 0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这个考点。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角度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自我否定的趋势,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答案A和B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入分析认为,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人阶级具有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答案C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灭亡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21.【答案】ABCD
          【解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22.【答案】ABD
          【解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三个转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C不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23.【答案】ABD
          【解析】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所以A选项“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族素养,为进一步发展民主创造了条件”和B选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符合题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C选项“为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提供了更多机会”,直接参与不正确,因此C错误。
          D选项“为基层群众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创造了条件”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24.【答案】ABD
          【解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ABD选项正确;因为文化产业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所以C选项错误。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25.【答案】ABCD
          【解析】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26.【答案】BC
          【解析】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虎门条约》,是中国和英国签订的,故A不选。《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故D不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8-5 01: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27.【答案】ABC
          【解析】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间,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主要有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一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一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
          28.【答案】AC
          【解析】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说:“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故A正确。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游击战才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故B不选。毛泽东说:“抗日游击战争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故C正确。在抗日游击战争战略进攻和战略防御都存在,故D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
          29.【答案】ABCD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不需要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采取剧烈的阶级斗争的方式,它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毛泽东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30.【答案】ACD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因此,本题答案是ACD。
          31.【答案】ABCD
          【解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所以是道德要求,同时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首先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所以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法律规范。因此,A正确。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首先是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所以爱国主义又具有时代特征。因此,B正确。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因此,C正确。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因此,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32.【答案】ABC
          【解析】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讲: 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6-8-5 02: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33.【答案】BCD
          【解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落幕,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答案要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认识的目的;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展规律,我们必须尊重规律,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利用这种规律认识指导实践,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材料正是从打碎花瓶的实践中产生了“碎花瓶理论”,并且用此理论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对不知原貌的事物的认识。(也可从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2)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而谬误是歪曲的反映事物的本质。真理和谬误是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材料中艾伦把传统的技法转化为错位剪辑,把按照传统技法的错误成功的转化为一种新的错位剪辑方法,正确的说明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也可从真理的具体性角度进行分析)
          (3)上述材料中体现了我们要正确的对待错误和失败,不要害怕错误和失败,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敢于尝试,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创造一定的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使失败转化为成功。我们在认识过程中既有理性因素又有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在创新中我们在重视理性因素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其起着动力、诱导、激发的作用。我们在创新中要辩证的看待事物,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要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看待事物。
          35.【答案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走出的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能够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最精髓概括。
          材料1中,在《中国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修订过程中通过召开座谈会,并且听取不同专家、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众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意见,最终做出了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调整,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方式,将中国共产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减轻群众的负担,使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6-8-5 03: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把公平问题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一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二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三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四要取缔非法收入。五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
          36.【答案要点】
          (1)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不屈不挠的斗争。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要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
          ②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2)①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辛亥革命后屡遭挫折的孙中山先生,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亲密朋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②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37.【答案要点】
          (1)“信义兄弟”按时给工友发工资的事例,让我们的感受到诚信的力量。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需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①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②诚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③诚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2)诚实守信是我国民法的一个重要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善意无欺,讲求信用,不规避法律和约定。在法律关系中,只有坚持诚实守信原则,才能保证权利更好的行使和义务更好的履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6-8-5 04: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诚实守信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38.【答案要点】
          (1)中国主动出击在欧美主流媒体播放国家形象宣传片,这表明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原因主要有:
          第一,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显著提高,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科技方面中国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开始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实质性转变;在社会方面,中国人民自信、阳光的笑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进步。随着实力的提高中国需要主动向世界展示开放、文明的形象。
          第二,这是中国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科技实力的提高,在构建负责任大国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所取得的进步。
          第三,这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需要。中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和面临的世情,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和平发展过程中,中国主张世界各国人民、不同文化之间开展对话、取长补短,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中国主动出击进行国家公关是加强中外人民之间交流的需要。
          第四,这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需要,应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需要。中国软实力的提高需要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2)国家形象宣传对提升中国软实力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通过国家形象宣传可以树立中国和平、和谐、负责任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更好地与其他国家建立互信,更好地获得国际认同。
          第二,通过国家形象宣传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树立中国国家品牌形象和绿色经济的国家形象。
          第三,通过国家形象宣传可以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主动应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责任论”等理论,赢得世界舆论的支持,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四,通过国家形象宣传可以更好地诠释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构建和谐世界主张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进而解释中国“不当头、不称霸”的和平外交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15 22:39 , Processed in 0.05798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