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时间越来越近,同学们都已经步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本阶段复习同学们应对各科加以强化训练。太奇考研政治辅导专家杨静桦老师建议14年备战考研的同学把近十年的考研政治真题多加揣摩,多下工夫,下面是太奇杨老师整理的2001年—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研政治真题完整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帮助同学们完美冲刺考研成功。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答案】A
【解析】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二者之间的对立只有相对而言的意义。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2.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 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 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 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答案】D
【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实践的特点是直接现实性,即实践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活生生的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它能给人们直接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这是实践的特点,也是实践的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和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D选项。
3. 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 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B
【解析】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结构所反映的内容是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系统,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
4.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 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自由理性的外化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条主义者片面夸大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轻视实践,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矛盾的特殊性,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般性结论,当作僵死的教条到处生搬硬套。
经验主义者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科学理论的一般指导作用,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处理一切问题都超不出自己狭隘经验的眼光。
冒险主义是“左”倾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特点是不顾客观条件,不顾群众觉悟程度和实际可能性,盲目地采取冒险行动,硬干硬拼,急于求成。
机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的违背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思潮、路线。它是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机会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右倾机会主义,表现为思想落后于实际,不能随着变化了的情况前进,企图开倒车;另一种是“左”倾机会主义,表现为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性,堕入空想和盲动。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选项。
10.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制定和执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
A.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 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的统一
【答案】B
【解析】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党制定和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是1956年5月中央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的统一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选项。
11.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A.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B. 以人为本
C. 统筹兼顾
D. 全面协调发展
【答案】C
【解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
A. 生产发展
B. 生活宽裕
C. 乡风文明
D. 管理民主
【答案】A
【解析】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面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选项。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
B. 解放思想
C. 实事求是
D. 与时俱进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党的这一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把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此,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只是实事求是,不包括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故只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所有理论的精髓,不能选A、B、D选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A. 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
B.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
C. 进一步完善生产要素市场
D. 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答案】BCD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同时完善了土地市场,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土地的所有制结构并没有改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4.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表明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就要( )
A. 把效率和公平相互之间的矛盾协调统一起来
B.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C. 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D. 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答案】ABCD
【解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把效率和公平相互之间的矛盾协调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25.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 )
A. 正确的革命道路
B. 科学的指导思想
C. 坚强的领导力量
D. 崭新的奋斗目标
【答案】BCD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时虽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比较弱小,但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不意味着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6.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 )
A. 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 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 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 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答案】BC
【解析】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文化,就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与独立。这种文化带有中华民族的特性,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同本民族的历史、环境、语言、心理、风俗、习惯相适应。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引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这种文化决不排斥外国的进步文化,而是注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但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更不能搞所谓的“全盘西化”。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选项。
27. 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 )
A.“毕其功于一役”
B. 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
D.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答案】ABC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阶段的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搞所谓“无间断”的革命,混淆两个革命的界限,就会犯“左”倾错误;割裂两个革命之间的衔接,中间横插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所谓“二次革命论”,就会犯右倾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28. 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
A.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B.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 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ABD
【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优势,成为中国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解放了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受剥削的境遇,成为掌握国家生产资料的主人,实现了真正的当家作主。因此,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于的过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29.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诚信友爱”的内涵包括( )
A. 全社会管理完善,秩序良好
B. 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C. 全体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D.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答案】BD
【解析】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D选项。
30.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 )
A. 农村村民委员会
B. 城市居民委员会
C.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 妇女联合会
【答案】ABC
【解析】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明确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31.2008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中国政府做了各种努力,84017人被抢救出来,140万被解救,430万被救治,1万伤员转到20个城市地区,被375所医院及时救治,这个事实表现了( )
A.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性质
B. 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
C. 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显著成效
【答案】ABCD
【解析】2008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中国政府做了各种努力,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2008年10月8日,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召开。胡锦涛指出,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力量。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用,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胡锦涛说,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在抗震救灾的全过程中,我们和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本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32. 2008年6月20号,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视察工作,在线与网民进行了交流,最近有很多的政府官员,利用网上跟百姓沟通,这种网络表达体现了( )
A. 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
B. 反腐倡廉的新通道
C. 民主政治体制的新形势
D. 密切干群关系的新方式
【答案】ABCD
33. 8月22号成功举办完奥运会,彰显了我国和世界共同进步而遵守的梦想,奥运理念是( )
A. 平安奥运 B. 绿色奥运
C. 科技奥运 D. 人文奥运
【答案】BCD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