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8|回复: 0

2016考研心理学:社会心理知识点之社会影响(三)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0 09: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考研心理学:社会心理知识点之社会影响(三)
      1.去个体化
      (1)含义: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是个体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的直接结果。对此现象的研究最初来源于一种"社会传染"的现象,津巴多和菲斯汀格用"去个体化"代替了这种现象。
      (2)去个体化包括个体责任感丧失和对团体行为的敏感度增加。一般来讲,群体成员越多,去个性化的程度越高。而群体的去个性化程度越大,其成员的行为就越自由,也就越不受约束,所造成的破坏性就越大。
      (3)去个体化的产生的原因:津巴多认为,激起、匿名性以及责任分散是去个体化产生的原因。其他心理学家认为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①匿名性:这是引起去个体化的关键。②自我意识:有研究者认为,引发去个体化行为的最主要认知因素是缺乏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功能下降。
      2.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1)社会助长:①含义:人们在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最早对社会促进进行研究的是特里普里特。他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有竞争时,人们骑车速度比单独骑的时候速度快。奥尔波特也发现了这一点,他发现,当房间里有五个人一起工作时,工作效率比一个人时高。②理论解释:他人在场,也叫优势反应强化说;评价恐惧理论;分心冲突理论。
      (2)社会惰化:①含义:又叫社会懈怠,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如“磨洋工”。②原因:个体在群体活动中的责任意识降低,被评价的焦虑减弱。③与社会惰化相关的效应:自由骑士效应;吸盘效应。
   

20151123063019415.png

20151123063019415.png

    扫一扫关注跨考教育微信,随时随地获取考研第一讯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8 22:09 , Processed in 0.075131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