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4|回复: 0

心理学2016考研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十二)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31 09: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学习迁移的经典理论中,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是()
          A共同要素说B形式训练说C概括化理论D关系转换说
          2.下列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中,哪一种是积极依恋()
          A安全性依恋B回避型依恋C反抗型依恋D合作型依恋
          3、被试内设计的变异来源可以分为三部分:组间变异、区组效应和误差变异,其中组间变异可以检验()
          A区组效应B不同实验处理的差异C被试内个体差异D残差
          4.关于成人认知发展,卡特尔提出了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不正确的是()
          A流体智力决定于个人的禀赋,受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较小
          B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25岁之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
          C神经生理的老化导致基础的认知能力退化,将导致晶体智力下降
          D通常信息加工能力,20岁以后发展到顶峰,30岁以后逐渐降低
          5.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让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作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6.在假设检验中,α取值越大,称此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A越高B越低C越明显D越不明显
          7.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不包括()
          A问题的提法不同B建立假设的形式不同C结论不同D否定域不同
          8、“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这一观点是()的体现
          A关键期B敏感期C最近发展区D观察学习
          9.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稳定性
          和清晰性三个变量,是( )的观点。
          A.相同要素说B.认知结构迁移说C.概括说D.关系转换说
          10.方差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检验()
          A综合虚无假设B部分虚无假设C组间虚无假设D组内虚无假设
          11.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 )。
          A.反馈信息B.合理设置课堂环境C.创设问题情境D.作业难度
          12.同一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语文成绩之间的关系为()
          A因果关系B共变关系C函数关系D相关关系
          13.在200个学生中,答对某项目的人数是120人,则该项目的难度P值是()
          A 120 B 60 C 0.40D 0.60
          14.初测用的测验并非正式测验,初编题目的数量根据要求应()最终所需要的数量
          A少于B等于C多于D有时多于、有时少于
          15.样本容量均影响分布曲线形态的是()
          A正态分布和f分布B f分布和t分布
          C正态分布和t分布D正态分布和卡方分布
          16.随机化区组实验设计对区组划分的基本要求是()
          A区组内和区组间均要有同质性
          B区组内可以有异质性,区组间要有同质性
          C区组内要有同质性,区组间可以有异质性
          D区组内和区组间均可以有异质性
          17.检验一个因素多项分类的实际观察与某理论次数是否接近,这种卡方检验是()
          A配合度检验B独立性检验C同质性检验D符号检验
          18、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中心相同,峰度不同
          B中心相同,峰度相同
          C中心不同,峰度不同
          D中心不同,峰度相同
          19、单侧检验改为双侧检验时,拒绝虚无假设的可能性()
          A变大B变小C无关D不变
          20、增加信号的先验概率,会使()
          A d’的值越大B d’的值越小C ß越大D ß越小
          21、散点图中的散点在一条直线上,说明两个变量的相关为()
          A r=1B r=-1 C r=±1 D r=0
          22、两列数据均属正态分布,一列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变量为人为划分的二分变量,它们的相关是()
          A点二列相关B二列相关C多列相关D列联表相关
          23、下列关于区分度与难度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关
          B难度越大,区分度越大
          C难度中等时,区分度最大
          D难度越小,区分度越大
          24、实验组-控制组的实验设计中常用的统计方法是()
          A t检验B F检验C Z检验D方差分析
          25.百分等级属于( )。
          A.称名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比例量表
          二、多项选择题
          26.关于记忆的SPI理论假定,记忆或记忆系统主要有()
          A程序记忆系统B知觉表征记忆系统C语义记忆系统D初级记忆系统
          27.拉丁方设计的主要作用是( )。
          A.平衡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
          B.降低实验误差
          C.收集更多的实验数据
          D.合理分配实验材料或者实验处理
          28.以下哪些因素会导致测验信度被低估()
          A测验的题目难度过高
          B被试的同质性太高
          C测验题目太多
          D测验的题目难度过低
          29.解决问题的策略有()
          A算法B启发法C推理法D尝试法
          三、简答题
          30.具体说明在测验实施过程中可能引起误差的被试方面的主要因素
          四、综合题
          31.试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对德育工作的启发。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5 B A B C B
          6-10 B C C B A
          11-15 C D D C B
          16-20 C A A B D
          21-25 C B C A B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26.ABCD 27.ABC 28.ABD 29.AB
          三、简答题
          301)应试动机,被试对测验的动机不同,会影响其作答态度、注意力、持久性及反应速度等,从而影响测验的结果。如果被试动机效应在反复测量中以一种恒定的方式出现,会导致系统误差,从而使测量的有效性降低;如果动机效应引起了偶然性的不稳定的反应,会使测量的有效性、可信性都降低。
          2)测验焦虑,适当的焦虑会使人维持一定的兴奋水平,注意力增强,反应速度加快,从而对测验产生积极的影响。但过高的焦虑会使工作效率降低,注意力分散,思维狭窄,反应速度减慢,因而会大大影响成绩。
          3)测验经验,任何一种新的项目形式,由于被试比较陌生,就可能使测验成绩受影响。但是,如果提供足够的演示和练习,测验成绩就会提高。
          4)练习效应,任何一个测验在重复使用时,由于被试对内容和程序已经相当熟悉,因此会使成绩提高。
          5)反应倾向,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也会使得本来能力相同的被试获得不同的成绩。
          6)生理变因,生病、疲劳、失眠等生理因素,以及在智力、情绪、体力等方面的生物节律也会影响测验成绩而带来误差。
          四、综合题
          31、【答案要点】
          答:(1)柯尔伯格用海茵茨偷药的两难故事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表现在道德判断上。道德判断能力随年龄发展而发展。他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在这一水平上,逻辑推理局限于具体直觉。在具体经验和观察中进行学习。第一阶段:他治道德;第二阶段:个人主义、工具性目标和交换。
          ②习俗的水平。在这一水平上,个人力图针对具体现象进行部分的逻辑运算。第三阶段:人际的互相期待,关系和人际遵从;第四阶段:社会系统和良知。
          ③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中个人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第五阶段:社会契约或效用和个人权利;第六阶段:普遍性的伦理原则。
          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交往等有关。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们不断接触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
          (2)这个理论对我我们工作的启示
          ①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的思想品德课改革和环境课程的建设有着借鉴作用。需要促进道德教育的课程建设,增强道德教材的感染力。
          ②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层次化、序列化、系列化的研究和实践中。首先应该对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规律要有充分的认识,并按照道德发展的顺序来建立道德教育计划。
          ③实现道德行为上要创造更多的活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来应用已经获得的道德认知,以促成学生的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系统的内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0 02:40 , Processed in 0.05119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