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5|回复: 0

心理学2016考研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五)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31 09: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单选题
          1. “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 )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2.詹姆士是( )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格式塔
          D.机能主义
          3.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 )
          A.情绪和情感
          B.兴趣
          C.意志
          D.需要
          4.正是通过对( )的研究,从而揭示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性
          A.动物脑
          B.失语症病人
          C.割裂脑
          D.脑成像
          5.( )不接受任何感受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这个脑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A.联合区
          B.初级感觉区
          C.初级运动区
          D.言语区
          6.( )认为,在睡眠中,由于刺激的减少,神经系统就会产生一些随机活动
          A.精神分析学派
          B.生理学观点
          C.认知派观点
          D.行为主义
          7. “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8.能够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换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 )
          A.感觉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感受性
          9.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 )
          A.不引起内脏感觉
          B.引起不太强的内脏感觉
          C.引起节律性的内脏感觉
          D.引起忽强忽弱的内脏感觉
          10.一般地说,在事件进行之后才做出反应的知觉是( )
          A.时间知觉
          B.运动知觉
          C.方位知觉
          D.似动知觉
          11.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这种距离知觉线索叫( )
          A.对象重叠
          B.线条透视
          C.相对高度
          D.纹理梯度
          12.能够比较好地解释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的记忆理论是( )
          A.反响回路说
          B.定位说
          C.SPI理论
          D.突触结构说
          13.记忆过程包括下列基本环节( )
          A.保持和遗忘
          B.识记、保持和遗忘
          C.再认和回忆
          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14.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叫( )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1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称为( )
          A.表象
          B.再造想象
          C.梦
          D.幻想
          16.桑代克认为,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是( )的过程
          A.尝试错误
          B.顿悟
          C.认知操作
          D.假设验证
          17.如果一个失语症病人无法将看到的物体和听到的物名声音之间建立起对应的联系,从而不能理解词语的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大致判断病人的( )受到损伤
          A.布洛卡区
          B.威尔尼克区
          C.弓形束
          D.角回
          18.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 )
          A.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B.具有不可调和的特性
          C.两极是不相容的
          D.两极是绝对对立的
          19.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表现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行为反应
          20.对于胆小而易受暗示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培养他们下列哪种意志?( )
          A.自觉性
          B.果敢性
          C.坚韧性
          D.自制力
          21.( )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
          A.兴趣
          B.需要
          C.动机
          D.价值观
          22.画家的色彩鉴别能力属于( )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才能
          D.天才
          23.能力类型的差异是指( )上的差异
          A.天赋条件(如聪明、一般和迟钝)
          B.男女性别(如女性形象思维能力强、男性抽象思维能力强)
          C.在感知能力、想象力以及音乐、美术、体育运动等特殊能力方面
          D.智力水平(如智力超常、智力一般和弱智)
          24.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的人格特质理论将人格分成几层,不包括( )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B.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C.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D.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25.临床法是皮亚杰率先运用的研究方法,其内容不包括( )
          A.谈话法
          B.药物治疗
          C.观察法
          D.实验法
          26.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是( )的主要发展任务
          A.儿童早期
          B.学前期
          C.学龄期
          D.青年期
          27.个体心理发展在发展进程、内容、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各种特殊性统称心理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方向性
          D.差异性
          28.下列选项中,全部是由遗传缺陷导致的疾病是( )
          A.唐氏综合症(先天愚型)、酒精中毒
          B.亨廷顿氏舞蹈症、苯丙酮尿症
          C.唐氏综合症(先天愚型)、风疹
          D.性染色体畸变、智力低下
          29.同步节律波( )被称作为婴儿脑成熟的标志
          A.α波
          B.β波
          C.γ波
          D.以上都不对
          30.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主要概念有( )
          A.语言获得装置、普遍语法、个别语法
          B.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化
          C.同化、顺应
          D.观察学习、选择性模仿
          二、多选题
          1.色光基本的颜色叫元色,三元色主要是指( )
          A.红
          B.橙
          C.蓝
          D.绿
          2.下面情形属于定势表现的有()
          A.把13放在英文字母中间会把它读成B,而把它放到阿拉伯数字中间会把它读成13
          B.老师对某位同学印象好,阅卷时会不自觉地多给他几分
          C.一个人因为与我的朋友长得很像,我就把这个人当成了我的朋友
          D.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我早晨带着伞去上班
          3.评定新生儿感觉的方法有( )
          A.反射行为引出法
          B.偏爱法
          C.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观察法
          D.定向反射习惯化
          4.皮亚杰认为,幼儿期儿童的思维呈现出以下特点( )
          A.相对具体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刻板性
          5.与学前儿童游戏相比,学生的学习特点是( )
          A.有更大的社会性
          B.趣味性更强
          C.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D.目的性、系统性更强
          三、简答题
          1.在感觉阈限的测量中,如何鉴别和抵消各种误差?
          2.直条图适合哪种资料,绘制直条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综合题
          1. “早上的时候,看太阳又大又红,结果到了中午,太阳就变小了”。有人认为这和“人吃了大量兴奋剂以后,往往会产生稀奇古怪的感觉”原理是一样的。请分析这种看法是否正确?是什么原因导致产生类似前者的心理现象?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5 ADDCA 6~10 BCCAA 11~15 BDDAD 16~20 ADACB
          21~25 DBCCB 26~30 CDBA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 3ABCD 4ABCD 5ACD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时,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值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值且差异显著时,就可以断定被试存在着习惯误差。当递减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增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被试就有期望误差。为了消除习惯和期望误差,我们在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阈限时,就不能只用一种系列的刺激,而应该是递增和递减系列交替进行,且二者的次数还应相等,这样还可以平衡练习和疲劳因素对两种系列造成的影响。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继时呈现的,这就可能产生时间误差。为了消除时间误差的影响,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就不能总是先呈现标准刺激后呈现比较刺激,而要使标准刺激的呈现先后各半。在平均差误法中,为了消除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应各占一半。为了消除动作误差,被试从长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始调节的次数也各占一半。
          2【答案要点】
          条形图,又称直条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数据资料,即计数数据。它是以条形的长短表示各事物间数量的大小与数量之间的差异。条形图中一个轴是分类轴,表示类别;另一个轴是数量轴,表示大小多少,描述计量数据。这个轴上数据单位的大小取决于原始数据。绘制条形图需注意以下几点:
          (1)尺度须从零点开始。要等距分点,一般不能断开;
          (2)条宽与间隔的比例要适当。条形图是以条形的长短表明数量的多少;
          (3)直条的排列顺序可按时间序列、数量多少以及相比较事物的固有序列;
          (4)图形区域中条形的顶端和下端尽量少用数据标签;(5)调节过长条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调整尺度,另一种是采用折叠法、回转法来调整条形本身。
          四、综合题
          1【答案要点】
          (1)这种看法不正确。混淆了错觉和幻觉。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对太阳的观察是错觉,而吃兴奋剂引起的感觉现象是幻觉。
          (2)错觉不同于幻觉,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关于错觉产生的原因虽有多种解释,但迄今都不能完全令人满意。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从现象上看,错觉的产生可能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①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多是在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有的是对象的结构发生了某种变化,如垂直水平错觉;有的是对象处于某种背景之中,如太阳错觉等。知觉的情景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人却以原先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这可能是错觉产生的原因之一。
          ②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过去经验、情绪等因素有关。人对当前事物的感知总是受着过去经验的影响。错觉的产生也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例如,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习惯地把小的对象看成在大的静止背景中运动,如人、车辆在静止的大地上运动。所以,月夜观月,也习惯地把大片白云看成是静止的,误以为月亮在云后移动。情绪态度也会使人产生错觉。例如,时间错觉:焦急地期待、通宵地失眠、百无聊赖、无事可干等都会使人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有“度日如年”、“一日三秋”之感。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事业或欢乐的活动。会使人感到时间过得很快,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之感。战败了的士兵,由于恐惧情绪而产生。“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错觉等。
          ③错觉也可能是各种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形重错觉的产生很可能是大脑接受视觉信息多于肌肉动觉的信息而引起,因为正常人从外界所接受的信息绝大部分来自视觉。在提同样重量的物体时,根据视觉提供的信息,人便准备用大力气去提大物、用小一点的力气去提小物,结果感到两个物体重量不同,总觉得较小的物体重些。又如,听报告时声音从侧面的扩音器而来,总觉得它来自报告人的口中。这种“声源移位的错觉’则是视觉和听觉相互作用的结果。总之,产生错觉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既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有些错曼现象,就以早有记载的日月错觉为例,虽经过多年研究,但仍然难有令人完全满意的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9 19:00 , Processed in 0.05759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