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回复: 0

2017考研:金融硕士(MF)专业解读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30 12: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面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2017金融硕士考研专业解读,供各位报考金融硕士的同学提供参考。
  一、专业介绍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项目主要培养具有坚实金融学理论基础和较高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现代计量分析手段解决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了解国际金融业的前沿发展,又能密切联系中国的实践,具备比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潜力,可以适应金融管理部门、各类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工作。
  二、学位设置
  1、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金融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2、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Finance”,简称MF。
  3、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4、金融硕士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金融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5、金融硕士培养过程须突出金融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6、金融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金融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7、学位论文须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金融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金融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8、修满规定学分、完成金融硕士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9、积极推进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与金融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10、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十一、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三、招生院校

        院校名称
       

        所在省市
       

        院校名称
       

        所在省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市
       

        苏州大学
       

        江苏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省
       

        东南大学
       

        江苏省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省
       

        北京大学
       

        北京市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省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
       

        河海大学
       

        江苏省
       

        清华大学
       

        北京市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市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省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市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省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市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省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市
       

        辽宁大学
       

        辽宁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省
       

        厦门大学
       

        福建省
       

        山东大学
       

        山东省
       

        华侨大学
       

        福建省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省
       

        福州大学
       

        福建省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省
       

        兰州大学
       

        甘肃省
       

        青岛大学
       

        山东省
       

        兰州商学院
       

        甘肃省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省
       

        中山大学
       

        广东省
       

        西北大学
       

        陕西省
       

        暨南大学
       

        广东省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省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省
       

        深圳大学
       

        广东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省
       

        复旦大学
       

        上海市
       

        广西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同济大学
       

        上海市
       

        贵州财经学院
       

        贵州省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
       

        河北大学
       

        河北省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市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省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市
       

        郑州大学
       

        河南省
       

        上海大学
       

        上海市
       

        河南大学
       

        河南省
       

        四川大学
       

        四川省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省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省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省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省
       

        南开大学
       

        天津市
       

        武汉大学
       

        湖北省
       

        天津大学
       

        天津市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省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市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省
       

        新疆财经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湖北大学
       

        湖北省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省
       

        浙江大学
       

        浙江省
       

        湖南大学
       

        湖南省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省
       

        中南大学
       

        湖南省
       

        浙江财经学院
       

        浙江省
       

        吉林大学
       

        吉林省
       

        重庆大学
       

        重庆市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
       

        西南大学
       

        重庆市
       

        南京大学
       

        江苏省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省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因此中公考研小编建议各位考生一定要对自己所考的科目以及目标院校进行深入了解后再制定计划复习。为此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全年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2 17:08 , Processed in 0.06972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