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回复: 0

中央民族大学考研全面解读:音乐学院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30 12: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始建于1959年,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级音乐人才的摇篮。已向社会输送了数千名优秀的音乐人才,成为各地区音乐创作、表演、教育和音乐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及中坚力量。
  学院已形成融教学、学术、创作与艺术实践为一体的办学模式,成为国家级“民族音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单位。包括本科、研究生两个教学层次,设音乐学、作曲、声乐、民乐、少数民族器乐、管弦、钢琴、音乐教育等8个系的40多个本科专业方向和音乐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少数民族音乐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90人,高级职称教师39人,硕士生导师52人,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8人、硕士4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名、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名、“四个一批人才”获得者2名。创作了《木雕的传说》、《凉山巨变》、《狼牙山五壮士》等影响广泛的音乐作品。学院师生在各种比赛中获奖300余人次,音乐作品获奖30余人次。近20年获得的各级教学与科研项目及成果约60余项,省部级以上项目与成果20项,如《苯教音乐研究》、《蒙古宗教与祭祀音乐文化研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西藏卷)2004年获文化部、中宣部、国家民委、全国文联“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艺术学科国家重点项目编撰成果一等奖”;《滇南山谣三首》、《春天来了》分别获第二届、第三届“金钟奖”;《吉祥三宝》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蒙古佛教音乐文化的多元性》2004年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音乐学院坚持以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办学宗旨,努力构建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科研、创作与开发中心,逐步实现完整而科学的特色学科体系。已成熟的特色课程体系有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国少数民族声乐表演、中国少数民族器乐演奏等,并结合这些课程创编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概论》、《中国少数民族交响乐作品集(一)》、《中国少数民族风格室内乐获奖作品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双簧管曲集》、《中国少数民族鼓舞节奏训练教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视唱作品集》、《冬不拉演奏教程》、《热瓦甫演奏教程》、《四胡教程》、《火不思演奏教程》和《中国少数民族风格合唱曲集》等近30部特色教材。于2002年在国内率先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确立为独立的本科必修课程,与“中国汉族传统音乐”并列,从客观学制上完成了少数民族音乐真正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了中国民族音乐多元文化特征的教学目的,该课程已被列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学院成立了学生民族乐团、学生管弦乐团及学生合唱团,通过合奏课和合唱课的教学,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合作能力。2007年学生管弦乐团和学生合唱团顺利完成了我院原创民族歌剧《木雕的传说》在民族宫剧院和保利剧院的演出。学生民族乐团十年来活跃于国内外舞台,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曾在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会闭幕式迎接奥运会圣旗演出,受到北京市委、北京奥组委颁发的荣誉奖,该团在少数民族乐器的开发与演奏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音乐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同时,不断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承担并完成有国家社科重点项目《西藏本教音乐文化研究》、国家社科项目《民族地区艺术院校小型器乐曲教学与创作探索》及省部级项目《蒙古宗教与祭祀音乐文化研究》、《雍和宫佛教音乐研究》、《音乐治疗对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和音乐作品200多篇(部)。隶属于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重点大学的音乐学院,在两项工程建设中承担并完成了多项成果。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最高学府,音乐学院正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创新办学模式与其他学科一同为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进。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3 18:30 , Processed in 0.06798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