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5|回复: 3

2011年考研统考教育学入学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评分参考卷(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0 09: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答案见下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10 11: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代最早提出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的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B)
          A.《理想国》 B.《大教学论》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普通教育学》
          【解析】:属于识记内容。
          2、下列活动最能体现教育的隐性负向功能的是(B )
          A.学校每周一次的晨会 B.按成绩排座位
          C.每学期定期举行的篮球比赛 D.学校对违规学生的处罚
          【解析】:A、C、D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区分正误,但同时也可能会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意识,促进群体整合等预料之外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便是隐性正向功能。而B项按成绩排座位是复制了现有的社会不平等关系,对学生造成的是不好的消极影响,因此具有隐性负向功能。
          3、“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是(C)的观点。 A.孟禄 B.利托尔诺 C.沛西.能 D.马克思
          【解析】:属于识记内容。
          4、下列关于人力资本论的主要观点,说法错误的是(C)
          A.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B.人力资本理论基本出发点是提高人口质量,增强人口素质
          C.人力资本投资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因而两者重要性相当 D.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
          【解析】:人力资本理论强调在现代化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5、下列不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的是(C)
          A.萨特 B.康德 C.凯兴斯泰纳 D.裴斯泰洛奇
          【解析】:属于识记内容。
          6、学制的基本要素不包括(D)
          A.学校的类型 B.学校的级别 C.学校的结构 D.学校的地位
          【解析】:属于识记内容。
          7、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理念的是(C)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解析】:属于识记内容。
          8、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B)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D.发展性评价模式
          【解析】:目标评价模式既便于操作又容易见效,但由于它只关注预期的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遭到不少人的批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就是在对目标评价模式的批判基础上建立的。
          9、美国在1983年的《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提出了“五项新基础课”,此课程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的“新三艺”的基础上增加了(A)
          A.计算机科学和社会科学 B.计算机科学和自然科学
          C.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D.数学和计算机科学
          【解析】:属于识记内容。
          10、范例教学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基本型、基础性和范例性,其中范例性是针对(C)而言的。 A.学生 B.学生主体状况 C.教学内容 D.教师
          【解析】:范例教学模式的范例性是指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经过精选的,能起到范例作用的,有助于学生迁移应用。
          11、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属于(B) A.案例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解析】:苏格拉底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东西教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
          12、颇具特色的系列教科书《生命线》是属于(C)的。
          A.价值澄清模式 B.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C.体谅模式 D.集体教育模式
          【解析】:属于识记内容。
          13、在师生关系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
          A.杜威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夸美纽斯
          【解析】:属于识记内容。
          14、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C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解析】:属于识记内容。
          15、王充的主要著作和他理想的培养目标是(C)。
          A.《政务》;文人 B.《论衡》;雅儒 C.《论衡》;鸿儒 D.《讥俗》,鸿儒
          【解析】:属于识记内容。
          16、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C)
          A.人才思想 B.教学思想 C.师道思想 D.“性三品”思想
          【解析】:《师说》是韩愈专门论述教师问题的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集中论述师道的专论。
          17、中国古代一般将下列哪一年龄段称为“蒙学”教育阶段(C)
          A.7~12 B.8~12 C.8~15 D.9~15
          【解析】:属于参考教材中识记内容。
          18、从制度上首次确立我国学校职业教育体系的是(B)。
          A.新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
          【解析】:癸卯学制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世纪推行的学制。癸卯学制的结构体系中的实业教育部分即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雏形。
          19、提出教育要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的是(B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解析】:属于参考教材上识记内容。
          20、蔡元培明确声称,在学术上“偱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这是其办学的基本思想。这种思想还体现在(D)
          A.教学体制改革上 B.发展研究所上 C.治理学校上 D.教师聘用上
          【解析】: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
          21、以下哪一个教育政策不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D)
          A.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B.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
          C.民办公助 D.战士须作平时看
          【解析】:“战士须作平时看”是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日时期提出的。
          22、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B)
          A.社会即学校 B.生活即教育 C.教做学合一 D.教育即生长
          【解析】:属于参考教材上识记理解内容。
          23、黄炎培提出的职业教育的要旨不包括(A)
          A.为改善人民生活之准备 B.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C.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D.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解析】:属于参考教材上识记理解内容。
          24、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的是古代(C)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解析】:属于参考教材上识记理解内容。
          25、古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B)
          A.农民和军人 B.官吏和顺民 C.演说家 D.哲学家
          【解析】:属于参考教材上识记理解内容。
          26、英国的四位教育家培根、洛克、斯宾塞、赫胥黎在教育主张上有一个共同点是(D)
          A.主张教育万能 B.强调教育的贵族性
          C.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心理 D.提倡科学教育
          【解析】:属于理解识记内容。
          27、在赫尔巴特教学理论当中,“明了”教学阶段,教师适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D)
          A.应用 B.交流 C.综合 D.叙述
          【解析】:属于书本识记内容。
          28、福禄培尔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自然哲学中“进化”的概念完全而充分地运用于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从而提出了(C)的教学原则。
          A.统一 B.顺应自然 C.发展 D.创造
          【解析】:属于书本识记内容。
          29、与“新教育运动”相比,以下哪个不是进步主义教育的特征(D)
          A.更关心普遍民众的教育 B.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
          C.更重视学校民主化 D.更关注幼儿
          【解析】:属于书本识记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6-7-10 12: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30、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D)
          A.提出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6项基本原则; B.实施6-18岁的免费义务教育;
          C.对义务教育后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设想; D.提出加强职业教育
          【解析】:对职业教育的强调没那么早,到70、80年代的《哈比法案》才强调职业教育。
          31、以下几个哪一个不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A)
          A.高等教育 B.劳动教育 C.基础教育 D.职业教育
          【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围绕“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生计教育”涉及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返回基础”即强调基础阶段,因而高等教育在这一时期不是重点。
          32、表明日本的教育开始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与日本的民族意识培养结合起来的《教育敕语》颁布于(C) A.1884年 B.1888年 C.1890年 D.1901年
          【解析】:属于书本识记内容。
          3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B)
          A.批判了旧沙俄的文教政策 B.重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C.提出了共产主义教育的思想和政治方向 D.强调教育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
          【解析】:苏霍姆林斯基以他提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最为著名。
          3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过程中已发生了(D)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解析】:属于书本识记内容。
          35、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生完成较困难复杂任务时,教师应该使其动机强度控制在(C) A.较高的水平 B.中等水平 C.较低水平 D.非常高的水平
          【解析】:一般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高些,而从事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低些,这就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36、个人能够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C)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解析】:这是对描述性知识的定义,属于识记内容。
          37、学习广播体操时,把连续动作分成小节拍跟着老师一步步做,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C)
          A.整合阶段 B.定向阶段 C.模仿阶段 D.熟练阶段
          【解析】:属于识记理解内容。
          38、元认知策略总是和(B)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组织策略
          【解析】:认知策略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元认知策略则监控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
          39、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C)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制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之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
          40、在教育研究的多种类型的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首先取决于(C)
          A.研究时间 B.研究对象 C.研究目的 D.研究内容
          【解析】:属于识记理解内容。
          41、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以自己的孩子为观察对象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B) A.描述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轶事记录法 D.连续记录法
          【解析】: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19世纪末到20世纪这种记录有关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儿童传记形式的日记描述法,是研究儿童的一种主要方法。
          42、下列对于调查访问的述说正确的是(D)
          A.在访问时,与被访问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解析】:属于书本理解识记内容。
          43、下列不属于各类教育科学实验共同特点的是(D)
          A.有明确的研究假设; B.对自变量进行操作,即要有实验处理;
          C.合理地控制无关变量; D.要建立实验的特质目标(测评目标体系)并实施测评
          【解析】:此题可以用排除法,只有D项是错误的。
          44、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A)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总体效度 D.生态效度
          【解析】:属于理解识记内容。
          45、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A)
          A.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
          B.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C.学术论文、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
          D.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教育观察报告等
          【解析】: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都是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属于理论性研究成果。因此,用排除可以选择A。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教学过程中的测验属于诊断性评价。
          【参考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所谓诊断性评价,就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它包括各种通常所称的摸底考试,以弄清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情况,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组织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成绩或做出结论,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达到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上,主要体现为对学习进程的改进和对学习者的帮助。因而,形成性评价是与学习进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过程中的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它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它属于形成性评价。
          47、德育过程必须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参考答案要点】:这个判断是不正确的。 德育中的知、情、意、行等因素,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作用,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品德的发展。因此,进行德育必须注意发挥品德结构内部诸因素的整体功能。首先,德育要注意全面性。要全面关心和培养学生品德中的知、情、意、行,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四者相辅相成、全面而和谐地发展。这样才能最有效、最巩固地培养学生的品德。不可把四者割裂,不科学地排序、分等级,以至对某些因素有所偏颇,损害了其整体功能,影响了品德健康的发展。其次,德育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品德结构中诸因素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弥补其薄弱环节,改变其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使知、情、意、行四者的整体功能又重新获得最大的发挥。
          48、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一定要跟着“热点”问题走。
          【参考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问题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1、问题有研究价值 2、问题的提出必须能够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的表述要明确。 4、问题的研究要有可行性。
          (2)独立的判断和正确的选题是衡量科学工作者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课题的确定,意味着研究着要善于从理论本身、理论与实际之间,现状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种种矛盾的透彻分析中,发现、提出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创建的问题,不能盲目地跟着所谓的“热点”问题走。
          三、简答题:49~53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如何理解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要点】: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学生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时间,不断发现新的事实和问题,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式,并且有所创新。
          50、简述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要点】:
          (1)背景: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而临时政府的学制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批判传统封建教育的同时,要求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要求发展个性、尊重人格,而美国的学制改革及当时政治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社会需求。1922年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
          (2)这一学制有三方面的内容:①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②“六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6岁开始),高级学校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四年至六年。③四项附则,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得采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至教育应特别注意,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
          (3)新学制在以下方面体现了进步性:①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②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中学分两段提高了办学的灵活性,也有利于中学的普及;③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④在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六三三”制的基本结构,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被一直延续下来。但是有些方面不大适应中国国情,实施起来有很大困难,后来又作了些调整。
          51、简要评述福禄培尔在学前教育理论上的贡献。
          【参考答案要点】:
          (1)福禄培尔是19世纪上半页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近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详细研究了学前教育理论和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并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完整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他明确指出了幼儿园的任务,建立了游戏的理论体系,制造了一系列的玩具,提出了一整套作业体系和教育方法,他的“恩物”,作为幼儿活动玩具,具有广泛的影响,现代的儿童玩具中仍包含有它的某些基本形式。
          (2)福禄培尔的整个教育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唯心论哲学基础上,带有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如此,他的理论体系中的许多合理因素是不容低估的。例如,他反对强制性教育,重视儿童的积极活动,重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等,都是正确的。他重视儿童游戏以及手工制作活动和劳动的教育作用,对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初等教育有一定的影响。他对儿童发展的看法和自我活动等的一些教育原则,对20世纪初的“新教育理论”有直接地影响。尤其是他创办的幼儿园以及提出的幼儿教育理论,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有广泛的影响,直到20世纪初期,他所制定的学前教育体系仍是学前教育领域中最流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0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188
发表于 2016-7-10 13: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52、简述问题解决及其基本过程。
          【参考答案要点】:
          (1)问题解决是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这一答案不是简单应用已经学过的规则,而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或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问题解决是一种目标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其中原有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的组成成分必须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1.问题解决是目标定向的,无目标的幻想不算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是在头脑内或认知系统内进行的,只能通过解题者的行为才能推测它的存在,如用绳打结不算问题解决,只是一种技能;3.解决活动包括一系列心理运算,如回忆朋友电话号码太简单也不是;4.问题解决是个人化的,对这个人不是问题可能对另一个人是。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案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对结果进行检验。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要识别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2.寻求解答阶段 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这样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① 算法式 ,一个算法式就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如拼拼图,存在一种固定的程序,如果你找到了就能很快解决问题。 ② 启发式,所谓启发式就是使用一定的策略去试图解决问题。这种策略可能会导致一个正确的答案。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 4.评价结果阶段
          53、假定一研究者想从事开放课堂教学对中学生成绩影响的研究,哪些术语需要下操作性定义?举一些对这些术语下操作性定义的例子。
          【参考答案要点】:开放课堂、中学生成绩作为该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尤其需要首先下操作性定义。例如,对中学生成绩可下如下操作性定义:中学生成绩是指参加2001年7月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甘肃省农村文理考生的标准分数之和。
          四、分析论述题:54~56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54、杜威的教育目的论述评。
          【参考答案要点】:杜威认为,学校要培养出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归宿点;但是这种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是通过儿童按其有特点的发展而实现的,教育的目的不应排斥教育的出发点——儿童,正如两点成一线那样,要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统一起来,综合考虑。 就教育的社会目的而言,杜威是说得十分明确的,这就是要“培养个人和别人共同生活和合作共事的能力”,培养“做工”和“做事”的人,培养合乎资产阶级民主要求的“守法的投票者”。杜威从儿童方面论述教育目的时提出,“学习的目的和酬报,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这就是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考虑儿童的本能的或先天的能力,发展儿童应付新情境的首创精神,不要过分强调训练,以免牺牲个人的理解能力,导致养成机械的技能。在世界教育史上,比较早期的有关教育目的的论述,大多从教育的社会目的出发,很少考虑儿童发展的目的。近现代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教育家们便比较多地转向从个人的发展来论述教育目的。杜威从社会和儿童两个方面对教育目的所作的论述,较为全面,尤其是作为对传统教育的反动,他强调在确定教育目的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又有所谓“教育无目的”之说,意在强调: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是一致的,教育目的不能求之于教育过程之外,只能求之于教育过程本身,那也就是说,只能求之于教育活动过程的主题——儿童。在杜威学校中,儿童从事各种主动作业,自己设计、计划、组织自己的活动,对于儿童来讲,每个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杜威这种主张,针砭了形式主义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其积极的一面就是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每个活动、每个阶段的目的的制定,了解所做活动的价值,从而调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当然,杜威夸大了儿童在确定具体教育活动的目的时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一次教育活动、一节课的具体目的,应该由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根据传授系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和形成学生世界观的需要,考虑学生的具体特点来确定,同时使学生明确和理解,绝非完全根据儿童的固有活动和本能生长的需要来确定。
          55、自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后,班级授课制便逐渐为各国学校所采用。然而,班级授课制也在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严重的划一化与同步化的局限性。你认为如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来克服班级授课制的上述局限呢?
          【参考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在班级授课制中,同一个班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开设的课程,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鉴于班级授课制存在严重的划一化与同步化的局限性,我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1)缩小班级规模,增加辅导教师,实行小班教学,是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班级授课制虽然节省师资,可以快速地传授知识,但却不利于尊重学术的个性差异,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实践也进一步证明,班级规模会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与行为,而只有小型化班级才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有助于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目前班级容量较大,教师讲课很难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更谈不上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学习应增加辅导教师,实施小班教学,这样就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更多的照顾学生的差异,并尽力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压缩集体教学时间,增加个别辅导时间。 班级授课制实施统一的教学,基本不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施教。这容易致使一部分学生在长期不受关注的情况下走向厌恶学习的一端。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恰当分配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的时间,最大化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课堂的宝贵时间利用起来。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生辅导同伴 小组合作学习能起到学生群体间相互作用的效果,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②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各小组分担课题,然后全班汇总,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共享。 ③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在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作出应有的贡献。 ④公平竞赛,合理比较。在合作学习中,取消常模参照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差生于差生一起分组测验。各测验组每个成员的表现与原属合作小组团体总分挂钩,优生组第一名与差生组第一名均为各自原来的小组赢得相同的积分点数。这种个人在原来起点进行合理竞争、公平评价其贡献的做法,最终导致了每个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激励。 ⑤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别指定协调员、读题员、记录员、操作员、计算员、报告员等,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能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
          (4)按能力或兴趣分组,进行分组教学。 班级授课制难以做到实验学生各班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按能力或兴趣分组,进行分组教学时对班级授课制的完善。它比班级授课制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对人才的培养。
          56、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道德判断是人类道德的最重要成分,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前提。” “(道德)阶段或心理结构并不取决于有机体,虽然基于内在的组织清晰;阶段也非儿童的文化和外部世界的直接反映,尽管要依赖于经验知识。阶段是儿童和世界的相互活动的经验之产物,正是这种经验导致儿童自身组织的重新结构化,而不是将文化模式强加于儿童。” 请从道德发展的角度对这两段话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要点】:这两段话集体反映了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依据不同年龄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模式。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推断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试听者在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其中,典型的故事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具有不同道德水平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并提出不同的判断理由。根据被试的回答,柯尔伯格把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 1.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 它包括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即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它包括两个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第一,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这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好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没有真正的准则概念。属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海因兹偷药”是坏的,因为“偷药会坐牢”。
          第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偶尔也包括满足他人需要的行动,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人际关系被看作是交易场中的低级相互对等的关系。儿童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东西。他们能部分地根据行为者的意向来判断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习俗水平: 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并遵守和执行社会的规范。
          它包括两个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第一,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议以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儿童心目中的道德行为就是取决于人的,有助于人的或为别人所赞赏的行为。他们希望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希望被人看作是好人,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教师、朋友的期望,保持相互尊重、信任。这时儿童已能根据行为的动机和感情来评价行为。
          第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认为每个人应当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职责。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要看他是否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
          后习俗水平: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的法律和权威的约束,而是力图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范。它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第一,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他们认为法律是为了使人们能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变,认为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第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他们认为应运用适合各种情况的道德准则和普遍的公正原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根据。背离了一个人自选的道德标准或原则就会产生内疚或自我谴责感。 柯尔伯格的这种研究是根据美国的社会情况做出的划分。它向我们展示了道德发展是一种连续变化过程。柯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超习俗水平的阶段。
          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个健康工作者正在设计一项研究,其目的是在于对六所城市中学生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查。饮食习惯设计这样的一些因素,如学生吃喝什么东西、什么时候进食等。假设决定使用访谈法对学生汇总的随机样本进行访谈,请为该访谈设计3-4个样题。你如何核对是否有粗心的或不诚实的回答?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
          【参考答案要点】:访谈法是一种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该研究是采用访谈的方式对学生中的随机样本进行调查,目的是调查中学生的饮食习惯。访谈提纲可以设计为:(1)你认为吃早餐有什么好处?(2)你平时喜欢吃零食吗?(3)你对晚餐有什么营养上的考虑?等等。 和对粗心或不诚实的回答的方法。相对于其他调查方法,访谈法方便易行,容易获得较为可靠有效的资料,团体访谈还可以节省时间,访谈对象可以做较为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有利于促进问题的深入等等。但是,在访谈中,也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粗心或不诚实的回答。这种倾向被称为“回答效应”。如果存在这种倾向,那就是实际回答与正确回答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影响到访谈的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且很难排除。鉴于“回答效应”的不利影响,访谈者要学会识别错误回答或不诚实回答,当场做出决定,进一步深入了解。访谈者进行核对的方式主要是在调查过程中密切注意研究对象的所有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如研究对象的表情、肢体语言等。只有有效地抓住这些信息,才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除了在访谈时进行核对,掌握访谈的技术对访谈者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第一,选择访谈对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对方是否乐于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因此访问者要对被访者的经历、地位和个性特征事先有所了解。第二,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应以不影响被访者的学习和精神状态为前提,尽量让被访者有一定的选择权,选择更加自然没有压迫感的环境。第三,访谈者应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是关键。第四,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第五,要掌握发问的技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20 02:10 , Processed in 0.07659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