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9|回复: 4

2011年考研统考教育学入学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评分参考卷(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0 09: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生注意:所有大题务必书写在考场提供的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单上的答题一律无效(本题单不参与阅卷)。
          教育心理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心智技能的形成首先需要
          A原型定向 B.言语定向 C.操作定向 D原型内化
          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可逆性 B.守恒性 C.形象性 D.互反性
          3. 一个人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4. 下面对心智技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合符法则的活动方式 B.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
          C.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 D 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而形成
          5.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小鸭子的印刻现象
          C.蜘蛛织网 D.儿童害怕穿白大褂的医生
          6. 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7. 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8. 小林总是上学迟到,为此老师取消小林一次春游特权,以后他很少迟到。这是运用了哪种行为原理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9. 下面那位心理学家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A.马斯洛 B.韦纳 C.班杜拉 D阿特金森
          10. 关系转换说强调下面哪个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 B.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 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
          11. 即时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被称为
          A. 替代学习 B. 潜伏学习 C. 试误学习 D. 意义学习
          12.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
          A. 支架式教学 B. 情境教学 C. 探索学习 D. 合作学习
          13. 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而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某种倾向性或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即
          A.定势 B顺应 C. 变式 D. 同化
          14. 下列哪个部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二、辨析题:第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
          15. 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三、简答题:第17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6.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理论
          四、分析论述题:第18小题,每小题30.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7. 论述题:结合实际分析在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中外教育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命题不属于《大学》三纲领的是
          A.亲民 B.明明德 C.正心诚意 D.止于至善
          2. 太学法定的教育课程是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六经
          3. 社学这种古代基层学校始于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唐代
          4.朱熹《四书集注》中不包括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5.明清国子监中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机构是
          A.绳愆厅 B.博士厅 C.典籍厅 D.典簿厅
          6.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近代思想家
          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容闳
          7. 我国最早的留美学生是
          A.容闳 B.詹天佑 C.唐绍仪 D.梁敦彦
          8. 梁启超指出:“欲伸民权”,必须先
          A.变科举 B.鼓民力 C.新民德 D.广民智
          9.创办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的教育家是
          A.陈鹤琴 B.陶行知 C.晏阳初 D.梁漱溟
          10.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敌占区设立了
          A.冬学 B.两面小学 C.民众学校 D.半日学校
          11. 古希腊时期,创办阿加德来学园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智者派”
          12. 提出“美德就是知识”的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智者派”
          13. 文艺复兴时期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家是
          A.维多利诺 B.拉伯雷 C.托马斯 莫尔 D.康帕内拉
          14. 英国近代首先提倡科学教育的思想家是
          A.洛克 B.斯宾塞 C.培根 D.罗素
          15. 夸美纽斯一生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自然教育思想 B.泛智思想 C.心理学化思想 D.要素教育思想
          16.福禄培尔为幼儿游戏和活动设计的教具被称为
          A.积木 B.作业 C.手工劳动 D.恩物
          17. 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育家是
          A.康德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洪堡
          18.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者帕克推行的教育改革实验是
          A.昆西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 葛雷制 D. 文纳特卡制
          19.1938年,为适应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广泛需求,英国政府提出了以改革中等教育为中心的法案是
          A.《费舍教育法》 B.《哈多报告》 C.《巴尔福教育法》D.《斯宾斯报告》
          20.1971年,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开始倡导
          A.生计教育 B.回归教育 C.终身教育 D.自由教育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稷下学宫采取的是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政策。
          2.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说明唐代明经科倾向于选拔年轻人才。
          3.1912年—1913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壬寅---癸卯学制》。
          4.西欧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的性质。
          5.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一个分支。
          6.杜威学校是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所进行的教育实验。
          三、简答题
          1.孔子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有哪些?
          2.简述梁启超变革科举的思想。
          3.简述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及意义。
          4.浅析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四、分析论述题
          1. 试述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及其特点。
          2. 简述西欧近代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
          教育学原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 《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雄辩家的教育》)
          2.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的教育学派是( )。
          A.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B. 实验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文化教育学
          3.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 )。
          A. 知识掌握 B.智力发展 C. 一般发展 D.个性发展
          4.根据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的观点,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属于( )。
          A.规定性定义 B.描述性定义 C.纲领性定义 D.科学定义
          5.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是( )。
          A. 制度化的教育 B.非制度化的教育 C.业余教育 D.半工半读教育
          6.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的是教育的( )。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享用功能 D.谋生功能
          7.按照默顿的思想,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的叫做( )。
          A. 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隐性功能
          8.在教育起源问题上,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的理论属于( )。
          A.心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社会起源说
          9.学校产生于( )。
          A.原始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奴隶社会末期
          10.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如果给他以教育的全权,不需要一百年,就可以使欧洲改观。他的这种观点属于( )。
          A.环境决定论 B.教育万能论 C.遗传决定论 D.内发论
          11. 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教育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不同部分,教育是将人们分配到不同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的理论叫做( )。
          A.人力资本理论 B.劳动力市场理论 C.筛选假设理论 D.教育万能论
          12.根据劳动力市场理论,小公司、小企业的职业岗位提供的是,( )。
          A.高薪市场 B. 次要市场 C.主要市场 D.低薪市场
          13.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是指( )。
          A.教育行为 B.遗传素质 C.神经类型 D.气质
          14.认为应该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二因素论 D.外铄论
          15.在制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方面,主张社会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福禄培尔 D.孔德
          16. 根据杜威的观点,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或者外界强加给教育活动的一般的、终极的目的叫做( )。
          A.终结目的 B. 过程目的 C.内在目的 D.外在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6-7-10 10: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17.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叫做( )。
          A. 培养目标 B.课程目标 C. 教学目标 D.教育目的
          18.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指( )。
          A. 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教育政策
          19.在下列文件中,首次提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是( )。
          A.199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 在下列文件中,首次提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为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的是( )。
          A.199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1.在下列文件中,提出增加教育经费,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征收教育税费、收取学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设立教育基金等为辅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制度的是( )。
          A.199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2.在下列文件中,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是( )。
          A.199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2001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3.在下列文件中,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是( )。
          A.1995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B.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4.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的课程理论是( )。
          A.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B.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C.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D.“活动课程”理论
          25.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为( )。
          A. 杜威 B.斯宾塞 C.巴格莱 D.布拉梅尔德
          26.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选修课程
          27.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保证社会和国家对其成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程 D.选修课程
          28.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每门学科的教学内容,规定各学科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计划
          29.在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中,把复杂的知识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属于( )。
          A.记忆 B.理解 C.分析 D.综合
          30.认为评价的最大目的在于为学校行政人员、校方领导以及学校的教师们提供信息,以便在必要时对方案加以修正的课程评价模式( )。
          A.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B.解释模式 C.CIPP模式 D.回应模式
          31.设计步骤是非直线型的,设计者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从整个设计过程的任何一个步骤起步的教学设计模式属于( )。
          A.目标模式 B.系统分析模式 C.过程模式 D.系统方法模式
          32.根据范例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基础出发,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的发展水平,这反映了教学内容的( )。
          A.公平性 B.基本性 C.基础性 D.范例性
          3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反映了教学的 (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量力性
          34.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分组教学,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各不相同,这种分组教学属于( )。
          A.能力分组 B.作业分组 C.内部分组 D.外部分组
          35.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前提下,根据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发展变化情况分组教学,这种分组教学属于( )。
          A.能力分组 B.作业分组 C.内部分组 D.外部分组
          3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 课外辅导 B.考试 C.备课 D.上课
          3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叫做( )。
          A. 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38.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是指(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叫做( )。
          A.实践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40.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叫做( )。
          A.实践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41.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属于( )。
          A.间接的道德教育 B.直接的道德教学 C.德育方法 D.德育过程
          42.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当儿童还不能把自己与外界区分开来,将自己与外界混为一谈,以为自己就等同于外界,没有和外界共处的规则意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前习俗道德水平
          43.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44.认为教学的意义在于积累知识,只要有知识就行,有了知识能力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发展了。这种观点属于 ( )。
          A.形式教育论 B. 实质教育论 C.知识教育论 D.能力教育论
          45.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 )。
          A.师范教育 B. 入职辅导 C.在职培训 D.自我教育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6.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47.终身教育就是成人教育。
          48.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50.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51.简述教育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52.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53.简述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四、分析论述题:55~57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4.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观点,并运用所学原理加以分析。
          “我的基本教育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说实在,在我们的辩证法里,这两者是一个东西:对我们不尊重的人,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要求。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就包含着对个人的尊重,因为我们向他提出了要求,正因为他完成了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才尊重他。”
          55.阅读下面材料,分析文中做法违背了那条教学原则?
          “蝴蝶”的启示
          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子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56. 请运用所学教育原理,谈谈如何对待下面这样的学生。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教育科学与方法部分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对当前我国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的陈述,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重思辩分析、轻实践和实验。
          B.重视定性研究、忽视定量研究。
          C.还没有从其他社会科学中分离出来。
          D.方法比较单一,归纳和演绎仍然是主要方法。
          E.多学科和跨学科合作研究不足。
          2、下面关于科研选题要求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问题要有研究价值 B.问题要全面 C. 问题要具体 D. 问题要有可行性
          3、反映测量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的指标是( )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4、下面哪个因素影响了实验的外在效度?
          A.前测对后测的影响 B.被试的成熟
          C.教师在实验前的情绪性的演说 D.霍桑效应
          5、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称为( )
          A. 地位量数 B. 差异量数 C. 集中量数 D. 相关量数
          6、关于问卷编制,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题目不要太多 B. 问题表述要简洁
          C. 避免使用让人感到紧张或有压力的用语 D. 要尽量使用专业性术语
          7、“教师教学风格对教学效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属于( )
          A. 多因子实验研究 B. 前实验研究 C. 单因子实验研究 D. 验证性实验研究
          8、第一个明确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人是
          A. 艾里奥特 B. 考瑞 C勒温 D.斯腾豪斯
          9、资料整理的基础工作和资料分析的首要工作是对资料进行
          A. 分类 B. 审核 C. 归纳分析 D.演绎分析
          10、关于调查样本的说明应该在调查报告中的哪一部分加以说明
          A. 题目 B. 前言 C. 正文 D. 结论和建议 E. 附录
          (二)简述题
          1、简述封闭式问卷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2、简述行动研究的含义与特征及其对教育研究的意义。
          3、简述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4、简述抽样的基本要求
          5、简述课题论证的基本步骤
          6、简述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
          (三)辨析题
          1、无关变量就是与实验研究没有关系的变量。
          2、教育行动研究就是一线教师所做的研究。
          3、访谈法用起来很方便,也比较随意,一般不需要太多的准备。
          (四)综合应用题
          1、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深感小学作文言之无物,于是想尝试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方法,即“情景作文”法。他想通过实验来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请你帮助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方案。
          (五)案例分析题
          仔细阅读下面研究案例,指出:(1)这项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2)实验属于什么类型的实验?(3)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举出3-4个因素即可)?(4)请指出该实验的缺陷,并给出一种改进方案。
          在某一学校三年级5个班中,用抽签的方法随机抽取1个班级,对该班每节课进行5分钟的口算练习,在实验之前对该班学生进行测验。持续两个月后,用与前测相同的试卷对该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经过口算练习后该班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没有口算练习前。因此,得出结论,口算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水平。
          答案见下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96
发表于 2016-7-10 12: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心理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 B 4.C 5. A 6. A 7. A
          8.D 9.C 10. B 11. B 12.B 13.A 14. A
          二、辨析题
          15.【答案要点】
          该说法错误,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却不是唯一的条件。动机是以行动为中介来影响效果的,即使学习动机很强,如果学生基础知识差、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方法不对头、学习习惯不好等都不能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简答题
          16.【答案要点】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学心理学家,其主张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认知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认知的生长是一个表征系统不断形成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似乎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或经验构成的观念结构。而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结构教学观
          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由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态度和方法等组成的知识结构。他强调把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发现学习法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即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它认为发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是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
          四、论述题
          17. 【答案要点】(答案仅供参考)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获得的指示、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长生的影响。或者说将学到的经验有变化地应用于另一情境。如,“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
          学习迁移的影响有种种不同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方向,可以把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可以把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迁移受到学习刺激的相似性,个体的认知结构,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倡导一个口号即“为迁移而教”,其实质是为普遍的正迁移而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采用如下的措施:
          (一)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在编写教材时应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系统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考虑教学时数和教法要求,以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性。在教材的编写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知识结构的“骨干”,是教材的中心,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们学习的核心,更有实现正迁移的可能。
          (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果,如何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呢,其标准就是要达到结构化、一体化和网络化。而结构化是指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一体化是指各构成要素能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网络化是指各要素之间能互相沟通,相互联结。
          (三)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
          教材的呈现方式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渐近分化;综合贯通;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等原则。
          (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学会了学习才可以实现最普遍的迁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以促进更有效的迁移。
          中外教育史部分
          一、1C 2B 3B 4C 5A 6C 7A 8D 9A 10B
          11B 12A 13C 14B 15B 16D 17A 18A 19D 20A
          二、1.正确。
          2.错,说明难易程度及考生重进士、轻明经的倾向。
          3.错,《壬子--癸丑学制》。
          4.正确。
          5.正确。
          6.错,杜威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时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又称杜威学校,。
          三、1、要点:(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3)君子担荡荡,小人常戚戚。
          2.要点:(1)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性:“八股取士,为中国锢蔽文明之一大根源。”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2)他提出三策,上策是取消科举,“合科举于学校”,即废除科举制度,使学校毕业生具有相当于科举及第的身份。中策是“多设诸科”,例如明经、明算、明字(中外语言文字)、明法(中外刑律)、绝域(各国公法)、通礼、技艺、学究(师范)、明医、兵法等科目,以选拔各种专门人才。下策是“略变其取士之具”,即在维持现有科目的情况下,加试一些实学知识,使应试者能够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3)他认为行上策国强,行中策国安,行下策国存,如果仍一成不变的话,国将不保。
          3. 要点:(1)行会性:是教师与学生组成的行会团体。(2)制度化:知识传承的制度化、人才培养的制度化。(3)国际性:招收欧洲各地学生、自由流动、教学资格互相承认、共同的语言(拉丁语)。(4)独立性:自治的行会组织、拥有特权,独立于政府和教会之外。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是自治和学术自由。(5)流动性:师生可以随意流动。(6)宗教性:宗教和教会在大学发展过程中是首要因素和基本依据。(6)意义: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在当时是进步现象,有积极意义。它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普及,符合当时新兴的市民阶级对世俗教育的要求。对于后世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要点:(1)教育应该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任何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2)终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一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终身教育理论从时空,内容,形式,制度等方面打破学校乃至制度化教育的限制。(3)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对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建立学习化社会有积极意义的。
          四、1、要点:
          (一)“壬寅──癸卯”学制
          (1)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前者颁布,后者颁行,合称“壬寅──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并经法令正式公布在全国实行的学校体系。
          (2)学制系统:三级三类学堂
          (3)学制特点: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二)“壬子·癸丑学制”
          (1)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布《学校系统令》,即“壬子学制”。到1913年8月,又陆续公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大学令》等法令,补充了该学制,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学制系统,统称“壬子·癸丑学制”。
          (2)学制构成:纵向三段四级,横向三个系统。
          (3)学制特点:缩短了学制期限;取消了毕业生奖励出身的制度,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魂,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取消了忠君、尊孔的课程,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色;增加了自然科学课程和生产技能的训练;改进了教学方法,反对体罚,要求教育联系儿童实际,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但总的看来,这一学制在形式上与“癸卯学制”尚无重大区别,改革的力度有限。
          (三)“壬戌学制”
          (1)1922年9月,教育部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学制改革案,并于同年11月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实行,这就是1922年“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
          (2)学制内容:七项标准、“六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四项附则。
          (3)学制特点:缩短了小学年限,改7年为6年,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的水平,同时将中学分为两段,设立三年制综合高中,既增加了办学的灵活性,又有利于中学的普及;取消了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负担普通基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在中学开始便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可使学生有较大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之需。
          2.要点:(1)国家化。西欧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出现了不同于封建君主制度的民族国家,这就要求建立国民教育制度,以培养国家公民和合格的劳动者,因此,作为国民教育和公共教育主要承担者的公立学校和国家教育管理体制就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如英国到19世纪国民教育制度得到了发展,普及义务教育逐渐推行,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在法国,拿破仑建立的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对法国国民教育的管理与法国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1833年颁布的《基佐法案》和1882年颁布的《费里法案》为国民教育制度和普及义务免费教育奠定了基础。(2)世俗化。19世纪,教育作为公民权的观念已经成为西欧国家的共识,教育逐步从宗教和慈善团体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如法国康多塞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1792年) 提出了五个阶段的公共教育体制:初级学校、高级小学、中学、专门学校、国家科学与艺术研究协会,并取消了学校中的宗教课。1833年颁布的《基佐法案》和1882年颁布的《费里法案》逐渐将对普通教育的管理权从教会手中收回到国家手中。英国的《初等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与监督权,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等。(3)科学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革命使科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得以提升,科学教育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之一。如19世纪的德国在洪堡的主持下建立了现代大学,吸收新的哲学和科学成果,提倡学术自治和教与学的自由,注重科学研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6-7-10 13: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学原理部分
          一、 选择题
          参考答案:
          1.A 2.D 3.C 4.D 5.A
          6.A 7.A 8.C 9.B 10.B
          11.B 12.B 13.B 14.A 15.D
          16.D 17.A 18.A 19.C 20.B
          21.B 22.D 23.D 24.C 25.D
          26.D 27. C 28.B 29.C 30.C
          31.C 32.C 33. C 34.A 35.C
          36.D 37.A 38. A 39.C 40.D
          41.A 42.A 43.D 44.B 45.D
          二、 辨析题
          46.【参考答案】:
          正确。(3分)
          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3分)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具体地讲:(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9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 答题思路:先把遗传素质的基本概念写出来,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7.【参考答案】:
          错误(3分)。
          终身教育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纵向上讲,终身教育包括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各个阶段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指学校教育阶段的教育,既包括普通教育,也包括成人教育,它强调教育的不间断发展,强调教育的连续性。(3分)二是从横向讲,终身教育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强调各种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教育的整体性。(3分)
          由于社会为每个人提供的校外教育机会的不断增加,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也不再限于学校教育,它包括学校教育、进修培训、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经验、闲暇等各个方面,终身教育就是要建立一个涵盖各种教育机会和内容、彼此相互联系的教育体系。(3分)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施终身教育的突破口,但不是终身教育的全部。(3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终身教育的体系的建构。
          2) 答题思路:先把终身教育的内涵写出来,再具体分析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区别,指出错误。
          48.【参考答案】:
          错误。(3分)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3分)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是指学生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3分)
          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与发展性、交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教学过程并不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3分)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3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教学过程的本质。
          2) 答题思路:先把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的基本概念写出来,再具体分析二者的关系。
          三、简答题
          4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参考答案】:
          (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4分)
          (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第一,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第二,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第三,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第四,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第五,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六,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4分)
          (3)班级授课制的不足。第一,难以因材施教;第二,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缺乏灵活性。 (4分)
          (4)坚持把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发挥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的作用,探索教学组织形式的新模式。(3分)
          【试题解析】:
          1) 识点:班级授课制。
          2) 答题思路:先写出班级授课制的概念,然后分析优缺点,最后给予优缺点总结。
          50.【参考答案】:
          1、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目的必须反映生产力的要求,受生产力的制约。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3分)
          2、生产力发展状况影响着教学内容和学科的设置。(1)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发展,为学校教学内容的丰富、为学科设置的调整提供了可能的客观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又要求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能够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状况,能够掌握生产上所需的知识和技术,这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改革业绩学科设置的调整提出了客观要求。(3)由于不同时代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各个时代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生产力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不同,学校的课程门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各不相同。(4)教学内容的历史发展证明,学校的课程,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是直接受制于生产力发展的。(6分)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改变。(1)生产力发展决定了对人才的需求,必然对教育发展提出要求;(2)任何社会办教育都必须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基础,必须以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为前提。特别是社会剩余劳动的多寡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在教育经费上的支付能力。(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个人在教育方面的支付能力,从而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不仅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而且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6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2) 答题思路:分层次写出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51.【参考答案】:
          1、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这里所说的知识,不仅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技术科学在内的广义的知识体系,而且包括知识的生产、积聚、应用,尤其是知识进步及创新的能力。(3分)
          2、知识经济的特征。(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2)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为灵魂的经济;(3)知识经济是以人才为核心的经济。(3分)
          3、知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1)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2)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作为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应用的基地,在知识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提出挑战,要求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3分)
          4、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改革。(1)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2)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3)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创新体系;(4)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6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
          2) 答题思路:先分析知识经济的概念和特征,然后分析政治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最后说明如何面向知识经济的需要进行教育改革。
          52.【参考答案】:
          (1)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4分)
          (2)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需求;(4分)
          (3)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分)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4分)
          【试题解析】:
          1)知识点: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2)答题思路: 打出几个依据即可。
          53.【参考答案】: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他反对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主张建立普遍的道德价值。(2分)
          (1)道德判断的重要假设:①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②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3分)
          (2)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①设计“两难故事法”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即: 前习俗道德水平、习俗道德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 ②把道德判断的原则直接教给人们的方法并不可取,因为道德认知都是发自内心的,而变化又都是渐进的,因此,促进人们的道德发展要按照一定阶段和顺序来进行。③不能以教育者的权威从外面向人们灌输道德观念,道德认知的变化乃是人们遭遇到某种道德上的冲突而引起的,所以,教育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被教育者注意到真正的道德冲突,思考用于解决这种冲突的理由是否恰当,发现解决这种冲突的新的思想方法。④强调社会环境对人们道德发展的巨大作用,主张在学校中要树立良好的公正群体气氛,这是道德教育必要的条件。 (6分)
          (3)评价。该模式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反对道德观念的灌输,主张通过道德冲突发展儿童的道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该模式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还有一些缺陷,片面反对道德观念的灌输,主张完全通过道德冲突发展儿童的道德水平,也有失偏颇。(4分)
          【试题解析】:
          1)知识点: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
          2)答题思路:先写出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主张,最后进行简单评价。
          四、分析论述题
          54.【参考答案要点】:
          这段材料反映了德育的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分)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5分)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是辩证的统一。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以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为依据。 (5分)
          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尊重信任学生时,坚持严格要求,防止无原则的迁就和放任;在严格要求学生时,相信他们的力量和能力。(2)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原有道德水平提出合理、明确、具体、适度的要求。(3)有统一的要求,同时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强求一致。(15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德育的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2) 答题思路:首先写出反映了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然后回答什么是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为什么要贯彻这一原则,如何贯彻这一原则。回答这样的题目注意结合材料以及联系我国教育实际。
          55.【参考答案要点】:
          (1)文中做法违背了启发性原则。(5分)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10分)
          (3)启发性原则要求: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第三,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发扬教学民主。(15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启发性原则。
          2) 答题思路:先对老师的做法定性,然后说明他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并指出在这个教学原则的意义和要求。回答这样的题目注意结合材料以及联系实际。
          56.【参考答案要点】:
          (1)人的身心发展,从整体上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是个体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既可能有好的一面,有可能有不好的一面。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有的放矢地及时地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发展。(8分)
          (2)作为教师,要遵循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在教育过程中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7分)
          具体要做到:第一,要全面认识学生,既看到优点,也看到缺点。第二,一视同仁,不偏爱优秀生,不讨厌后进生,对后者尤须热情、诚恳、耐心;第三,把发扬优点作为教育的依据,鼓励甚至是微小的积极因素,借以克服消极因素;第四,根据学生特点,发挥所长,培养优秀品德。第五,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15分)
          【试题解析】:
          1) 知识点: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答题思路:先回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然后回答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及其具体要求。注意联系实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6-7-10 14: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科学与方法部分
          (一)选择题
          CBADC DCDBB
          (二)简述题
          1、简述封闭式问卷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1)除了少数几个要求提供背景或统计信息的题目外,其余题目要与研究的问题、假设直接相关。
          (2)题目要清楚、不含糊,使用术语要使答卷人明白。避免使用模糊的、技术性的术语及行话。
          (3)在一个题目中只准包含一个问题。
          (4)防止使用导向性问题。
          (5)避免那些会对答卷人带来社会或职业压力的问题。
          (6)所有题目都要与答卷人的信息背景相适应。
          (7)题目的表述上要简洁,用词要柔和。
          (8)数量性的问题要求答出明确的数量,尽量避免使用平均数。
          (9)题目的答案选项应当是可以穷尽的,选项之间应互不兼容。
          (10)尽量避免使用否定性和双重否定性题目。
          2、简述行动研究的含义与特征及其对教育研究的意义。
          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活动,是一种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教育领域的行动研究就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①“为行动而研究”。是指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行动的效能,改进教学实践;独立的知识体系本身不是行动研究所刻意追求的,它只是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和衍生物。
          ②“对行动的研究”。如果说“为行动而研究”是“实践中心”的话,那么,“对行动的研究”则表明行动研究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形式。但是行动研究的问题与我们一般研究中所讲的问题是有不同的,它不象一般研究中的“问题”那样固定、明晰,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而是在特定的教学场景中不断生成的,是随着教学和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深化的充满个性化的“具体问题”。这一特点决定了行动研究不需要僵硬地遵守某一严格的程序,也不需要参与研究的教师有比较熟练和精致的研究方法,而需要教师有对教学实践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和适时调节研究方法的应变能力。
          ③“在行动中研究”。是指行动研究既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也不是在图书馆里发生,而是在教师工作的具体场景中展开。从事研究的教师既是研究结果的产出者,也是研究成果的应用者,也就是说行动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的一个“学习过程”。正如柯雷(M.S.Corey)在总结自己的行动研究经验之后所说的那样,“行动研究是学习的一种途径”。
          意义(略)
          3、简述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见复习材料 (略)
          4、简述抽样的基本要求
          见复习材料(略)
          5、简述课题论证的基本步骤
          见复习材料(略)
          6、简述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
          (1)绪言。提出研究的问题。
          (2)历史发展。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
          (3)现状分析。理清问题,探讨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4)确定研究方法。选择适合本研究选题的研究方法
          (5)趋向预测和建议。在回顾、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议
          (6)参考文献。列出研究过程中所有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三)辨析题
          1、无关变量就是与实验研究没有关系的变量。
          错误
          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因而对研究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说它无关主要是指它与自变量无关,与研究目的无关。但由于它对研究结果将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
          2、教育行动研究就是一线教师所做的研究。
          错误
          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活动,是一种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教育行动研究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是一种区别于纯粹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的研究范式,但是对研究对象没有限定,因此,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
          3、访谈法用起来很方便,也比较随意,一般不需要太多的准备。
          错误
          访谈法就是以口头谈话的形式,根据被访谈者的回答搜集资料的方法。因此,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简便易行,灵活性强。但是访谈法涉及到人与人的交往过程,对访谈者的技巧要求比较高,要通过访谈获得获得可靠的研究资料,访谈者事先必需做好充分的访谈准备,包括访谈提纲的编制,访谈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记录工具等。
          (四)综合应用题
          1、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深感小学作文言之无物,于是想尝试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方法,即“情景作文”法。他想通过实验来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请你帮助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方案。
          参照复习材料中关于实验设计的类型进行设计(略)。
          (五)案例分析题
          仔细阅读下面研究案例,指出:(1)这项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2)实验属于什么类型的实验?(3)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举出3-4个因素即可)?(4)请指出该实验的缺陷,并给出一种改进方案。
          在某一学校三年级5个班中,用抽签的方法随机抽取1个班级,对该班每节课进行5分钟的口算练习,在实验之前对该班学生进行测验。持续两个月后,用与前测相同的试卷对该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经过口算练习后该班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没有口算练习前。因此,得出结论,口算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水平。
          (1) 自变量:口算练习,因变量:思维敏捷性水平
          (2) 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O1 X O2
          (3)实验不能很好地排除“历史”、“成熟”、“工具”、“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因素的干扰,研究设计的内部效度比较差。改进的策略有三,即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和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具体方案见辅导材料(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20 01:39 , Processed in 0.08355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