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1|回复: 1

2011年考研历史学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0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生注意:所有大题务必书写在考场提供的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单上的答题一律无效(本题单不参与阅卷)。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法经》
          2. 三长制
          二、史料分析题
          材料一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彊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选自《后汉书》卷79《仲长统传》)
          材料二
          后汉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事而已。尚书令主赞奏事,总领纪纲。无所不统,与司隶校尉、御史中丞,朝会皆专席而坐,京师号曰三独坐。(选自《通典》卷二二“尚书令”条)
          材料三
          孝武之末,始置刺史,监纠非法,不过六条,传车周流,匪有定镇,秩裁数百,威望轻寡,得有察举之勤,未生陵犯之衅。成帝改牧,其萌始大,既非识治之主,故无取焉尔。世祖中兴,监乎政本,复约其职,还遵旧制,断亲奏事,省入惜烦,渐得自重之路。(选自《续汉书》卷118《百官志·五》注)
          (1)解释材料一中的“三公”、“台阁”。
          (2)解释材料二中的“司隶校尉”、“御史中丞”。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东汉时期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三、论述题:清代巩固和管理边疆地区的特点
          中国近代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中曾两度被英国侵略者占领的城市是(  )
          A .镇海  B .定海  C .天津 D .南京
          2.中英枟南京条约枠中“协定关税”的规定主要反映了列强的哪一侵略要求(  )。
          A .鸦片贸易 B .掠夺金银 C .商品输出 D .资本输出
          3.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政府形成南北对峙的形式确立于(  )。
          A .金田起义 B .洪秀全称“天王”
          C .永安建制 D .定都南京
          4.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
          A .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 .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 .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 .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严重
          5.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方式不包括(  )。
          A .官办 B .官督商办 C .官商合办 D .商办
          6.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工业是(  )。
          A .轮船招商局 B .开平矿务局 C .天津电报总局 D .上海机器局
          7.在预备立宪运动中,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的机构是(  )。
          A .资政院 B .宪政公会 C .咨议局 D .国会
          8.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的时间是(  )。
          A .1894年6月 B .1894年10月 C .1895年6月 D .1895年10月
          9.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A .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B .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提供了阶级基础
          C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 .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10.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护国军力量强大
          C .没有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持 D .北洋军力量分裂
          二、名词解释:
          1. 片面最惠国待遇 2.黑旗军 3.官督商办 4.维新派
          三、史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开智录》发表……文章(认为)“压之愈力,则起之愈骤,自然之理。故北部山东、直隶之人民,日唱外人之侮我,上天亦代为不平,当联络民气,共竭腕力,顺天之命,尽人之责,幸则杜绝列强,不幸亦振起国民排外之思想,此义和团之所由作也。”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有何共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论。(本设问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只要有理有据均可。)
          四、论述题
          1.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企业的特点和作用
          2.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世界史部分
          一 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世界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
          A 波斯帝国 B 马其顿帝国 C 罗马帝国 D 埃及
          2 修昔的底斯的代表作是
          A 《历史》 B 《希腊史》 C 《希腊罗马名人传》 D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 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召开是在哪个国王统治时期?
          A 路易九世 B 腓力四世 C 查理七世 D 查理四世
          4 12世纪末在法国兴起的异端运动是
          A 扎克雷起义 B 多里奇诺起义 C 阿尔比派 D 使徒兄弟派
          5 俄国历史上被称为“顿河英雄”的大公是
          A 伊凡三世 B 底米特里 C 伊凡四世 D 弗拉基米尔
          6 文艺复兴的文坛三杰是
          A 但丁 彼得拉克 薄伽丘
          B 但丁 伊拉斯谟 薄伽丘
          C 但丁 伊拉斯谟 拉伯雷
          D 但丁 彼得拉克 乔叟
          7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 苏格拉人民起义 B 《大抗议书》的颁布 C 长期国会的召开 D 《布雷达宣言》
          8 日本明治维新的三大政策是
          A 殖产兴业 废藩置县 文明开化
          B 殖产兴业 废藩置县 土地改革
          C 殖产兴业 富国强兵 土地改革
          D 殖产兴业 富国强兵 文明开化
          9 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是
          A 希腊独立战争 B 法国七月革命 C 1848年革命 D 维罗纳会议
          10 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的制定者是
          A 艾哈德 B 勃兰特 C 阿登纳 D 施密特
          二 名词解释:11-1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1尼布甲尼撒二世
          12马略军事改革
          13 汉萨同盟
          14柴明达尔
          15 《航海条例》
          16 宪法纠纷
          17 蒙德主义
          18 古巴导弹危机
          三 简答题:19-22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9 简述希腊罗马民主制度的区别并说说原因。
          20 简述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意义。
          21论述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22比较德国和美国在面对30年代经济危机的不同反映及其影响。
          答案见下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10 09: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法经》
          战国早期魏国改革家李悝制订的一部刑法典。为巩固魏国已有的变法成果,维护新的财产关系和统治秩序,李悝研究、总结了当时各国的法律,并集其大成,制订了《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前4 篇主要是对所谓“盗”、“贼”施以关押、拘捕等处罚之法,后两篇中,《杂法》主要规定了对轻慢法令、偷越城墙、赌博、盗窃、欺诈、贪污贿赂、荒淫奢侈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办法;《具法》则是对量刑轻重的有关规定。因此,《法经》对清明吏治、严肃法纪、安定社会是有积极作用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2. 三长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建立的基层组织,系为推行均田制而实行的配套措施。民户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是为三长,负责检查户口,征发赋役。三长制取代了此前的宗主都护制,地主的一部分苞荫户,由于此制的实行而成为均田农民。均田农民的增多,使农民的租调得以减少并固定起来。这些结果,或多或少地改善了农民的处境,削弱了大地主对农民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法的控制力量,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国家对社会基层的控制也有了显著加强。
          二、史料分析题
          (1)“三公”是秦与西汉时期地位最高、权力最重的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从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称为三公。后将太尉改为大司马代,御史大夫为大司空,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东汉初仍设三公官,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三公各自开府置官属。“台阁”系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乃有此称。秦及汉初,尚书是少府的属官,是在皇帝身边任事的小臣,因其在殿中主管收发(或启发)文书并保管图籍,故称尚书,具有皇帝秘书机关的性质。东汉称尚书台或中台,光武帝以尚书直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三公之权渐轻。
          (2)“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为了加强京城的治安,汉武帝置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及弘农七郡的官员。作用和刺史相同,但比刺史地位高。东汉废罢丞相府中的司直,其职权归属司隶校尉,司隶校尉获得更大的权势,朝会时和尚书令、御史中丞一起都有专席,当时有“三独坐”之称。东汉时司隶校尉常常劾奏三公等尊官,故为百僚所畏惮。“御史中丞”在西汉时期为御史大夫的副职,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监察郡国行政;内领侍御史,考察四方文书计簿,按劾公卿章奏。汉哀帝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东汉时期,作为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其地位和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3)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一朝中诸侯强横、权臣跋扈和外戚篡位相继发生的严重教训,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维护皇权的巩固。
          为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封建皇权,光武帝刘秀对官僚机构作了比较明显的变动。首先提高了尚书的权力。在中央政府中,号称三公的太尉、司徒、司空只是名义上的首脑,实际权力在中朝的尚书台。光武帝曾裁并其它许多中朝官职,所以尚书台更能集中事权。尚书台设千石的尚书令和六百石的尚书仆射,令、仆以下有六曹尚书分掌庶政,每曹有丞、郎若干人。皇帝挑选亲信的大臣“录尚书事”,无异于自己直接指挥尚书台,所以尚书台专权用事,实际上就是专制皇权的加强。材料一中的“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就是指的这种情况。其次,加强监察机构。将御史大夫属下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专掌监察。司隶校尉作为监察官,地位和权力也得到显著提高,除掌管京城洛阳及其附近三河、弘农和三辅地区的军政大权外,还握有纠察三公以外公卿大臣的权力,甚至在廷议中的位置也尊处九卿之上,威严为朝野所属目,在东汉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监察机构的加强,使皇帝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第三,提高刺史权力,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期的刺史为纯粹监察官员,按六条问事制度考察吏治、惩奖官员,断治冤狱。其时刺史权责虽重,但不直接处理地方行政事务,且无固定住地。所以刺史的设立得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宜。光武帝进一步加强州部刺史制度。西汉刺史奏事须经三公审核按验,再转给皇帝裁决,东汉则刺史权力增大,并直接奏事于皇帝,而不再经过三公。同时,原来刺史亲自回京向中央汇报的制度发生变动,由其属员上计吏代其汇报即可,刺史终年常住地方,有演化成地方长官的趋势。为限制郡守兵权,规定刺史可以统兵,使刺史兼有一州军政大权,从而开东汉末年刺史割据之渐。这个结果,也是同东汉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的愿望背道而驰的。
          光武帝的这些措施虽然确实达到了集权于中央的目的,但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其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有的甚至成为东汉王朝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论述题
          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保持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笼络其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
          清朝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地位同于六部。而在对不同民族的管理上,又有不同的方式。
          蒙古族在边疆诸民族中分布范围最广,力量最强,也最受清朝统治者的重视。漠南蒙古诸部在清廷入关前即已归附,清廷将其编制为若干旗进行统治。编旗时在蒙古原有社会组织的基础上再予分割,通常分一部为多旗。旗的长官称为札萨克,由清廷任命蒙古王公担任,可以世袭,但要报请皇帝批准。各旗都有固定的地界,旗民不得越界游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从而贯彻了“众建以分其力”的统治目的。康熙三十年(1691)确立对漠北蒙古的正式管辖权后,在行政管理上亦依照漠南蒙古之例编旗。蒙古原有若干部“会盟”的传统,编旗之后地区相邻的旗也形成会盟单位,即称为盟。盟长作为会盟召集人,由皇帝在盟中诸旗札萨克中指定一人担任,同时起到代表朝廷监督各旗的作用。清朝统治者反复宣称“满蒙一体”,大力发展满、蒙贵族的联姻关系,使其成为清朝统治的得力柱石。又广建喇嘛庙,尊崇漠北、漠南蒙古的两大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和章嘉呼图克图,以适应蒙古百姓崇尚黄教的心理。乾隆三十六年(1771),早先远徙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土尔扈特部(原属漠西厄鲁特蒙古)不堪沙俄压迫,万里东行,回奔中国,即是清朝治蒙政策成功的体现。
          清朝对西藏的统治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驱准保藏”之后,清廷改组了西藏地方政府“噶厦”,清除蒙古贵族势力,任用藏地上层人物协助达赖、班禅治藏。继续尊崇黄教,以稳定西藏局势。雍正五年(1727)起,正式在西藏派设驻藏大臣二员,代表朝廷监督西藏政务。乾隆十六年(1751)颁布《西藏善后章程》,五十七年(1792)颁布《钦定西藏章程》,逐步加强对西藏的控制。特别是后一章程,规定驻藏大臣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西藏僧俗官员“事无大小,均禀驻藏大臣办理”,并开始训练藏军,统一铸币。同时,还规定达赖、班禅及其他黄教活佛“灵童转世”之时,俱采用“金瓶掣签”之法,将灵童候选中姓名放入清廷所颁“金瓶”,在驻藏大臣监督下公开抽签,决定中选者,从而抑制了地方贵族势力的操纵、舞弊行为。
          在新疆地区,于伊犁设伊犁将军一职,总领天山南北的军民事务。其他重要城市则置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职以镇守。同时,对维吾尔社会采用了其原有的“伯克”制度进行统治。伯克是维语职官名,原皆为贵族世袭。清朝则为其定立品级,由官方委任,使掌管维吾尔民政。
          东北地区设黑龙江、吉林、盛京三将军,兼统军、民之政。除满族仍通过八旗制度进行统治外,对其余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诸族,亦予编旗练兵,使之保卫边境。
          在云、贵、川、广西、湘鄂西等西南民族土司统治区,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继续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取消土司世袭之制,设立府、厅、州、县,任命流官管理,逐步消除其割据因素。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始于雍正四年(1726)。大小金川战役胜利后,乾隆将金川土司全部改为流官。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并非完全彻底,很多地方还保留了土司制度的一些残余,但总体来说仍然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BCDCD AABBA
          二、名词解释
          1.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一方得以均沾对方给予第三国的一切条约权益,但并不给对
          方对等利益。1843年英国通过枟虎门条约枠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
          体均沾”,是对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最早条款。
          2.黑旗军:原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活动于中国广东、广西边境地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因以七星黑旗为战旗,故称黑旗军。其领袖刘永福曾参加天地会起义,失败后率部进入越南北部,势力逐渐发展壮大的两千余人。法国侵略越南时,黑旗军应越南政府之邀,与越南军民一道,多次重创法军。中法战争期间,黑旗军在西线战场配合清军阻击法军,取得临洮大捷。1895年在反割台斗争中,黑旗军同台湾义军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后随刘永福内渡。黑旗军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重要贡献。
          3.官督商办:洋务派利用私人资本举办近代新式企业的一种形式,最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委派官员掌握经营管理实权,但不负责企业的盈亏。 “官督商办”创立初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甲午战争之后,商办企业的优越性日益明显,“官督”已成为新式企业的赘瘤,逐渐为官商合办和商办形式所取代。
          4. 维新派: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他们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富强的爱国思想,主张中国在政治上实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主张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与西方进行“兵战”的同时进行“商战”。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正式发起了爱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但由于自身的较弱性和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决定了变法运动的最终失败。20世纪初,改良派逐渐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代替,证明了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三、史料分析
          (1)共同之处:都指出义和团的“排外主义”,都肯定其反帝的民族精神和勇气。
          (2)评论:第一种观点。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举起反帝斗争的旗帜,是爱国的。它虽然失败,但打击了清朝统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材料既指出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的局限性,又肯定其历史作用,评价是公允和客观的。
          第二种观点。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虽举起反帝旗帜,但提出“扶清灭洋”
          口号,反映了农民阶级笼统的排外性及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义和团运动未能挽救民族危亡,也未能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上述材料过高评价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没有揭示农民的阶级局限性。其评价不够客观,不合乎实际。
          第三种观点。在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统
          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是爱国的。但它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农民阶级笼统的排外性及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上述材料肯定了义和团反帝爱国精神,但未能从根本上揭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评价既有合理之处,又有不足之处。
          四、论述题
          1.(1)军用企业
          特点:第一,浓厚的封建性。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完全采取官办的方式,工厂实行封建管
          理,工人多由士兵充当。产品不投入市场,而是直接拨给军队,因不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不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第二,浓厚的依赖性和买办性。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从设计施工、机器装备、生产技术,直到原料供应,都依赖外国。第三,一定的资本主义成分。军用企业采用大机器生产;有的企业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有些产品在调拨时要按成本计价;价值规律对各局、厂的生产起到了一定作用。
          作用:第一,主要作用是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维持清王朝的统治,尤其是在前期,成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工具。对外虽然标榜“自强”,实际上却是一贯妥协投降,加之军用工业管理腐败,技术落后,产品低劣,不能在反侵略战争中真正发挥作用。第二,军事工业引进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传播了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民用企业
          特点:第一,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仍带有较明显的封建性。因为这些企业的产
          品主要是在市场上销售,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中的工人以出卖劳动力为主,与企业的主人是雇佣关系。但它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又带有不少的封建性,管理机构实为封建衙门的翻版;第二,大都具有垄断性,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经营管理极端腐败,成为官僚买办营私舞弊的场所,少数人发了横财,而企业亏损十分严重。
          作用:第一,这些新式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建立了初步的基础;第二,产品是作为商品而进行生产的,从而扩大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某些产品起到了抵制洋货的作用;第三,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造就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力量,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经验,使近代科技知识得以传播。
          2.(1) 19世纪末期的戊戌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戊戌维新运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的
          启蒙运动。维新派同顽固派、洋务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同时还创办报刊,把旧式的书院和私塾转变为近代学校,广泛建立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社团。这些活动使西学广泛传播开来,在中国第一次出现众多知识分子敢于放眼看世界、追求新思想的历史潮流,知识分子的思想得到一次解放。
          (2) 1905—1907年的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论战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为扫除革命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同改良派在以往辩论的基础上,在
          1905—1907年,围绕同盟会提出的三民主义纲领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通过论战,进一步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使许多知识分子从君主立宪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拥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投身于革命。
          (3) 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失败后,在文化思想领域里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1915年,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便发动了一场以提倡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这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一场激烈斗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世界史部分
          选择题
          1-10 ADBCB ACDCB
          1 答案是A。误选项可能是B或者C。注意时间先后,波斯帝国最早。
          2 答案是D。《历史》的作者是希罗多德;《希腊史》的作者是色诺芬;《希腊罗马名人传》作者是普鲁塔克。
          3 答案是B。误选项可能是A。路易九世进行了改革。查理七世则是在英法百年战争时。
          4 答案是C。误选项可能是A或者B。A扎克雷起义发生在14世纪中期(1358年);多里奇诺起义则发生在14世纪初意大利地区。
          5 答案是B。误选项可能是C或者D。伊凡四世又被叫做伊凡雷帝;而弗拉基米尔则接受了基督教在公元988年。
          6 答案是A
          7 答案是C。其中A是导火索;B《大抗议书》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而《布雷达宣言》则是查理二世复辟。
          8 答案是D。
          9 答案是C。误选项可能是A或者B。其中希腊独立战争使得神圣同盟开始分裂;七月革命则是名存实亡
          10答案是B。误选项是A或者C。艾哈德是西德经济奇迹之父;阿登纳则是西德的第一任总理
          二 名词解释
          11尼布甲尼撒二世
          要点:新巴比伦王国的国王,在他统治时期(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新巴比伦王国在两河流域最为强盛。公元前586年他灭掉犹太王国,巴比伦之囚;除此便是为取悦其皇后制造了空中花园
          12马略军事改革
          要点:为取得与朱古达战争的胜利,罗马执政官马略进行了军事改革,采用募兵制取代公民兵制,改革军团组织推行联队制。影响:罗马土地问题的转变和以后的个人军事独裁
          13 汉萨同盟
          要点分析:是一个波罗的海沿岸许多城市结成的松散的联盟,主要为了商业和经商的便利。正式成立是在1358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商业中心的转移也逐渐衰落。
          14柴明达尔
          要点:莫卧儿帝国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废除。主要是把帝国中不受帝国直接管理,但臣服于帝国的土著酋长和印度教王公们成为柴明达尔,意思是土地的持有者。
          15 《航海条例》
          要点:英国历史上对于航海的一系列立法。初衷是为了保护和推动英国的海外贸易,也引发了英荷战争,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领先地位。到了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英国主张实行自由贸易,《航海条例》也就被废除了。
          16 宪法纠纷
          要点:普鲁士内部政府和议会因为军事改革而产生的一次纷争。主要是1860年普鲁士为统一德国决定进行军事改革,增加常备军,延长服役期。而资产阶级民主派却主张议会权力,执意反对政府的决定。背后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容克地主之间的矛盾。宪法纠纷的结果便是俾斯麦的上台,议会的权利虚弱,普鲁士开始了统一德国的道路。
          17 蒙德主义
          要点: 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工会领袖同工业巨头为巩固英国资本主义而实行的合作政策,被称为“蒙德主义”。化学及电力工业巨头阿尔弗雷德·蒙德为首的20名企业家响应工会右翼领袖的呼吁,于1928.07.04与工会签署协定,规定以“取代罢工活动”取代罢工活动,开展所谓生产合理化运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资本主义。
          18 古巴导弹危机
          要点:是1962年冷战期间在美国、苏联和古巴之间爆发的一次严重的军事和政治危机。也被看做冷战的转折点。导火线便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最后美苏两国互相妥协,苏联撤销了部署的导弹。
          三 简答题
          19 简述希腊罗马民主制度的区别并说说原因。
          要点:
          1古代希腊:通过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民主制得到了确立,主要特点是人民主权,最大程度的人民民主,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民主法庭来维护公正。
          2古罗马:贵族共和制。古罗马民主开始于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但最终达成了妥协。最高的权利机关是贵族为首的元老院。
          原因:自然条件;对外扩张;
          20 简述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意义。
          要点:
          兴起1 城市出现了大量的行会
          2 许多的反封建的城市斗争,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地区
          意义:1 商品经济的发展
          2 城市同盟的产生
          3封建关系的进一步松弛
          21论述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
          要点:
          1、1832年议会改革。取消衰败选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1867年议会改革。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
          3、1884年议会改革。自由党格拉斯顿发起,选举权更细化和平等化
          22比较德国和美国在面对30年代经济危机的不同反映及其影响。
          要点:
          美德两国在经济危机中损失最惨,美国史经济危机的起源地,而由于战争赔款德国依赖于美国,德国当然也不能幸免。
          1 美国:放弃了自由放任,采用凯恩斯主义。罗斯福上台,国家干预。民主国家的堡垒
          2 德国:希特勒上台,走上法西斯对外扩张的道路,成为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2 11:18 , Processed in 0.061138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