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10 09: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选择题 1—5 C C A A C 6—10 A A C B A 11—15 D B C A A 16—20 B C D C C
二、名词解释
21、文景之治是指中国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已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国家短粮仓丰满,新谷子压者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库府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线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22、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议和签订条约,规定:(1)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2)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为界。宋割唐、邓两州及商、秦两州之半予金;(3)宋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绍兴和议”是宋高宗、秦桧一伙乞和投降、打击和破坏抗金力量的产物。但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况,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23、1936年5月5日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即“五五宪草”。规定结束训政,实行宪政,带有资本主义民主色彩,但实际上是加强国民党一党专政。
24、1933年11月,蔡廷锴、李济深等组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发表《人民权利宣言》,是为福建事变,这是国民党 内部要求民主,主张抗日的反蒋事件。
25、英国封建专制时期宪法性文件之一,习称《大宪章》。1215年6月15日,英国贵族胁迫约翰王在兰尼米德草原签署的文件。文件共63条,用拉丁文写成。多数条款维护贵族和教士的权利,主要内容有:保障教会选举教职人员的自由;保护贵族和骑士的领地继承权,国王不得违例征收领地继承税;未经由贵族、教士和骑士组成的“王国大会议”的同意,国王不得向直属附庸征派补助金和盾牌钱;取消国王干涉封建主法庭从事司法审判的权利;未经同级贵族的判决,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任何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此外,少数条款涉及城市,如确认城市已享有的权利、保护商业自由、统一度量衡等。自由大宪章是对王权的限定,国王如违背之,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有权对国王使用武力。自由大宪章后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建立法治的重要依据之一。
26、大流士(约前558年~前486年),古波斯帝国国王,出身于阿黑门尼德家族。他利用波斯帝国发生政变的机会,联合一部分波斯权贵,杀死政变领袖高墨塔,登基为王,继而镇压巴比伦、埃兰、米底等地起义,恢复了濒于瓦解的波斯帝国秩序。在位期间,大流士大大扩张了波斯帝国的疆域,形成了领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大帝国。为了巩固政权和帝国的发展,从公元前518年始,大流士对原有的统治机构和古老的军事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大流士改革”。公元前522—前485年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为巩固波斯人统治和自己的专制政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内容有确立君主专制,将全帝国分为20个行省和五大军区,整顿军队,联合各被征服地的统治阶级,统一币制,修建驿道,将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
27、拿破仑采取1806~1814年间为反对英国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经济政治措施。1805年,拿破仑直接登陆英国的计划失败以后,决定用经济封锁摧垮英国。
原因:第一,拿破仑认为阻挠破坏它在欧洲称霸的国家是英国,然而于英国海军相比、法国海军较弱;第二,英国阻挠拿破仑称霸的主要力量也是其经济、欧洲普奥俄等几个封建专制国家没有英国的支持,根本就无法把反法战争支撑下去。1806年11月21日,颁布《柏林赦令》,规定:所有隶属于法国的各国,与英国不仅不准发生贸易关系,而且要断绝一般来往;对法国统治下的欧洲的英国侨民,一律宣布为战俘;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全部没收。此后,拿破仑一世又陆续颁布了《华沙赦令》(1807年 1月)、《米兰赦令》(1807年11月和12月)和《枫丹白露赦令》(1810年10月),进一步加强对英国的封锁。《柏林赦令》颁布时的推行范围包括法、意、荷、瑞士和莱茵同盟。随着法国军事力量的加强,封锁政策也扩及葡萄牙、西班牙和俄国。大陆封锁促进了法国某些工业部门的发展,但是,当时整个法国工业的发展水平不能代替英国满足欧洲各国的需求,因而使许多国家特别是与英国有着传统贸易关系的国家的经济状况大大恶化,经济萧条,进出口停滞,引起它们的不满;同时,英国采取反封锁措施,并进行大规模的走私活动。实行大陆封锁没有达到从经济上窒息英国的目的。随着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大陆封锁政策也随之破产。
28、5月21日,凡尔赛匪徒在奸细的指点下潜入防守不严的圣克鲁门,闯进了巴黎。一场可歌可泣的保卫巴黎的浴血战开始了。首都的每条街巷,每所楼房都成为激战的阵地。公社的英雄儿女,从公社委员到普通老百姓,坚守街垒,保卫巴黎的每一寸土地。战斗越接近工人区越激烈。公社检察长里果亲自带着国民自卫军到监狱处决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包括达布阿大主教。5月24日,他换上军装,身挂马刀,腰佩手枪,走上街垒,为保卫无产阶级政权而战斗。凡尔赛匪军抓住了他,逼他喊“打倒公社”,他却昂头高呼 “公社万岁!打倒杀人犯!”匪军打裂了他的头颅,他牺牲时才25岁。公社委员、公安委员会主席费烈被捕后,把敌人法庭变成战场,他正气凛然地说:“我是巴黎公社社员„„我永远也不想用卑鄙的行为来拯救自己的生命。我自由地生存,还将自由地死去。”临刑前,他还写信对战友说:“你我都要深信:社会主义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令人感到必要!”5月27到28日,最后一场激战在工人区进行。200名公社战士在贝尔·拉雪兹公墓同5000名政府军士兵搏斗,直到弹尽援绝,他们在一堵墙边激昂地高呼:“公社万岁!”,全部壮烈牺牲。后来,为了纪念公社的革命先烈,人们把这堵墙称为“公社社员墙”。
三、史料分析题
29、【答案要点】(1)将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迁回塞外。
(2)没有采纳,因为与晋武帝的国策 相悖,与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也相悖。
30、【答案要点】(1)出自《九国公约》。日本趁一战之机积极向亚太地区扩张势力,巴黎和会上,它攫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独占中国的野心日益明显。这遭到了英美等列强,尤其是没过的强烈反对,加上当时中国反帝爱国运动高涨,反对日本占领山东,没过则借机主持召开国际会议,解决中国问题。
(2)从表面上看,中国获得独立和主权,受益最大,而实际上美国是真正受益国。通过《九国公约》美国迫使日本归还中国其在山东的一些特权(如收回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权),废除了“二十一条”,从而遏制了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通过上面第2条第4条,可知,美国所倡导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得到列强的共同认可,这有利于它在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因此,《九国公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四、简答题:
31、【答案要点】我国自唐代以后的赋税制度演变是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再进而到清代的地丁银。 (1)演变过程:①唐代实行两税法前,规定农民向官府交租、纳绢以及纳绢、布代役,都按人丁数以实物计征;推行两税法后,主要按土地、财产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实物税。②明代后期实行一条鞭法,把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并起来主要按田亩数征收,但改用银两收税。③清代雍正以后实行地丁银,则完全按田亩 征收银两,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2)特点:①逐渐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变为按田亩征收;②逐渐由征收实物税变为征收货币税。 (3)反映问题:①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日渐松弛;②逐反映了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趋势。
32、【答案要点】 1960年1月至1963年3月,中国先后同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妥善解决了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积极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争取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此,中国在联合国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支中坚力量。 20 世纪70年代,新中国经长期不懈的外交努力,终于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圉发表上海联合公报。同年9 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1972年出现了西方国家对华建交热潮,中国同英国、荷兰、希腊、联邦德国等国先后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仅1970年以后的新建交国家就有62个。
33、【答案要点】
(一)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以复兴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为基本表现形式,实质上是猛烈抨击中世纪封建文化,创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是一场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二)文艺复兴的条件: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特别是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城市共和国的工商业发达,统治者招贤纳才,富商巨贾慷慨资助。此外,还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古典文化遗产。
(三)文艺复兴的核心理念,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潮。它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宇宙的中心”,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人的权威,颂扬人性的崇高;它藐视来世,重视现实,追求自由、享受、幸福和欢乐;它推崇乐观主义、鄙视悲观主义;它主张发展个性,提升人格,相信人的能力和聪明才智;它崇尚科学,重视实验,注重教育,努力培养人们的求知欲并鼓励人们寻根究底。当然这里的“人”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格化和抽象化,人文主义的基本要求反映了他们废除封建制度、冲破基督教神学思想束缚、建立属于自己的新兴资本主义世界的理想。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①早期(14世纪至15世纪初):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②全盛期(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三位伟大代表是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此外,在政治思想上也大放异彩。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四)15 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使文艺复兴由一国的思想文化运动转变成欧洲范围内的思想文化运动。 伊拉斯谟(1466— 1563),尼德兰人文主义者的代表,在其代表作《愚人颂》中,以人格化的“愚蠢”强有力地揭露了教会的黑暗,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 在英、法、西诸国的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一批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如英国的乔叟(1340—1400)、莎士比亚(1564—1616),法国的拉伯雷(1494—1553),西班牙的塞万提斯(1547—1616)等。
(五)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虽不免一些缺陷,但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是欧洲人在未知的精神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意味着欧洲的文化发展在从古代到近现代世界的转变过程中,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其次,它高扬人性,贬斥神性,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它把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从来世还原到现实,有利于人的觉醒,并激发出人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和科学实验的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吹响了思想的号角。 再次,作为近代世界发生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为人们谋求现实幸福的行为做出了合法性论证,为17、18世纪自然科学革命的发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推崇人性的逻辑延伸,它为以后“自然权利说”、“人民主权论”、“社会契约论”等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的起点。
34、【答案要点】 相同点:第一,两国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第二,两国在经济危机众打击相对较重,回旋余地很小,都希望对外扩张寻求出路。第三德日两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都不满。 不同点:第一,德国法西斯实力是通过建立法西斯政党,选举上台的,日本是通过均不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第二,德国法西斯上台主要是自上而下,而日本史自下而上的。第三,德国法西斯对国家政治体制做了彻底改变,建立法西斯极权统治,而日本没有突破天皇制的框架范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