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5 C C B C D 6—10 B C B C A 11—15 A B D B D 16—20 D A C D A
二、名词解释
21、刘邦曾分封英布、彭越、韩信等军事将领为王,史称“异姓王”,又大封他的子弟为王,称为“诸侯王”,在未分封的地区实行郡县制。诸侯王国的地位高于郡,王国太傅和丞相的秩级也高于一般的郡守。
22、西藏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原用“灵童转世”的方法产生,这种方法常常引起纠纷。为了方志纠纷发生,清廷建立了“金奔巴瓶制度”,规定由驻藏大臣用满、汉、藏文把几个灵童的名字分别写在签子上,放到金瓶里,由喇嘛当众念经抽签。中签的灵童经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册封,才能成为新一代达赖或班禅。清政府通过驻藏大臣和金奔巴瓶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3、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回师北京发动政变,监禁了总统曹锟,宣布脱离直系,成立 中华民国国民军。这场政变促使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失败而结束。这是一场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促进了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 24、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一项最重大的外交举措,主要包括争取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 权两项内容。这场外交运动使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关税自主权,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这场运动使南京国民政府获得了各国的承认,但远远没有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5、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 3次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第一、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26、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在希腊的科林斯、阿哥斯、麦加拉、西基昂、雅典等城邦,都出现过僭主政治。“僭主”一词起初并无贬义,在诗人(如品达)的作品中有时亦称“僭主”为“王者”。雅典的庇西特拉图(公元前6世纪)所建立的僭主政治,在打击贵族势力,发展经济、文化方面,均有所建树。科林斯僭主柏利安被列为古希腊“七贤”之一。早期希腊的僭主政治一般对于肃清氏族制度的残余曾起积极作用,但在激荡的政治斗争潮流中却往往不能久存,迄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僭主”渐含贬意,如对西西里叙拉古僭主狄奥尼修父子即是。中古时期,在意大利的某些城市也曾实行过僭主政治。
27、1823年美国总统J.门罗提出的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基本政策。1823年12月2日 ,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或门罗宣言。主要内容有:①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的国家当作将来的殖民对象。②美国不干涉欧洲任何国家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但对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得到美国承认的美洲国家,任何欧洲列强进行干涉,美国只能认为是对合众国不友好态度的表现。③美国和“神圣同盟”各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各有不同的政府,欧洲列强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任何地区的企图,将危害美国的和平与安全。门罗主义在防止欧洲列强对美洲的侵略,维护拉丁美洲已独立国家的地位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在一段时间内,英、法曾多次对拉美国家进行侵略和殖民占领,美国却未表示抗议。相反,美国也不断侵犯拉美国家的主权,破坏其领土完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1949年与欧洲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正式与欧洲国家结盟。从此门罗主义逐渐丧失其作用。
28、1848~1852年伊朗人民的反封建起义。因参加者以巴布教徒为主,故名。19世纪初,外国资本侵入伊朗,本地工商业遭到打击,封建统治集团加强剥削,广大人民所受压迫较前更甚,积怨日深。设拉子商人米尔扎·阿里·穆罕默德在从事宗教活动多年后,于1844年自称是救世主把意旨传达于世人的巴布( 意为门户 )。1847年他进一步自称为马赫迪,即救世主;并仿《古兰经》写成《默示录》巴布教的圣经,创巴布教。主张制度和法律应保障人身自由和人民财产,保障贸易和商业利益,男女平权,人人平等而幸福。巴布教徒最初企图在统治集团中传教 , 但未获成功 。1847年巴布被捕入狱,各地遂纷纷起义。起义的主力为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领导者为低级教士和商人。最大的 3次起义为 :1848~1849年的马赞德兰起义 ,1850 年赞兼起义和尼里士起义。国王惊恐,于 1850 年 7月9日将巴布处死,并调集重兵对各地起义进行镇压。因力量悬殊,到1852年各地起义据点先后被击破,无数巴布教徒惨遭杀害,起义失败。
三、史料分析题
29、【答案要点】
(1)关于秦始皇的评论答案不求一致,凡能自圆其说者,均可得分。
(2)横征暴敛;严刑峻法;关东人民对 秦律的不适应;秦始皇没有采取加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政策措施。
30、【答案要点】
(1)这是1922年列强在华盛顿会议签订的《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海军条约》。一战后,战胜国列强之间实力消长变化很大,需要重新确定统治秩序。通过巴黎和会,列强基本解决了在欧洲、非洲及中东的统治问题;而存在激烈的矛盾,新的海军军备竞赛使矛盾尖锐化,亟待召开一次国际会议来解决。
(2)有利美国。美国确立了自己的海军优势,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削弱了英国的海军实力,使之逐步退出在亚太地区的争霸;使日本的海军实力处于二流水平,抑止了其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3)比较有利于日本。尽管日本在主力舰劣于英美,但通过这一规定,英美丧失了在靠近日本水域拥有有效作战基地的可能性,实际上使日本海军在亚太地区保持优势,一旦发生战争,香港和菲律宾便会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由此可知,这是美国为使日本在限制海军军备方面得以屈服而做出的让步。
四、简答题:
31、【答案要点】唐朝后期,土地兼并激烈,均田制被破坏,农民失地破产,沦为地主的佃户。唐肃宗以后,天下百姓“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唐初按丁征收租庸调的办法不通了。 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统一各项税收,创立两税法,主要内容:(1)取消 租庸调及一切杂税;(2)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收税;(3)根据资产田亩的多少征收产税和地税;(4)行商按收入的三十分之一纳税;(5)每年分夏秋两季征 税;(6)根据财政支出定出全国税额。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化,它扩大了纳税面,官僚地主不再享有免税特权,根据资产、田亩征税比按丁收税合理、进步,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2、【答案要点】国民党内部分为三种:蒋介石亲英美派从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到被迫停战抗日,从消极抗战到积极抗 战,再到消极抗战。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主张单纯依靠政府抗战的片面路线,把抗战和建国、加强国民党一党专制结合起来;汪精卫亲日派主张投降,与日本讲和;冯玉祥等国民党内抗日民主力量要求抗日,不少国民党将领进行局部抗战。 共产党主张积极抗日,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主张实行全面民族抗战,把抗战与实现政治民主结合起来。 民主力量主张在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领导下实现全面抗战,要求实行抗日民主政治。
33、【答案要点】希波战争的直接原因在于波斯帝国对小亚希腊人的压迫以及由此引起的反抗和雅典等城邦的干预;较深层的原因则是波斯统治者拓土开疆的侵略野心及其对希腊各邦发展造成的严重威胁。历史意义: 反侵略战争战胜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的范例。维护了主权独立与自由和平,为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使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分庭抗礼之势。
34、【答案要点】相同点: 1.同属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都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 2.革命的主力军都是人民群众。 3.革命的结果都是以新的资本主义制度代替了旧的封建专制制度。不同点: 1.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法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则与人民群众结成联盟。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披着宗教的外衣掩护下进行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则完全抛弃了宗教外衣,在公开的政治路线上同敌人斗争。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保守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比较民主、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经济上,英国不仅保留了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而且保留了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政治上,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联合专政。法国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建立了共和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完全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