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0|回复: 0

中国传媒大学广电艺考研之综合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9 21: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这样几句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请你从美学或文学的角度加以阐析。
  2、
  王国维说:“夫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3、
  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顾前者,欲前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应一人,地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召之人,关涉此事,与前比,后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中谈到戏剧结构时专门写了一节《密针线》,就是题目中的内容。相当精辟的揭示了编剧构思的特殊规律。“完全者”是指现实生活素材;而“剪碎者”乃创作者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提炼和加工的艺术片断;其“凑成之工”有着高度集中、概括和典型的审美形态,往往也有着作者个人的烙印。戏剧创作就是把分散凌乱的原始素材用巧妙的构思连缀起来,有个“线索”贯穿,才能使全篇脉络通达。作者借针线比喻谋篇布局题材从剪碎而凑成一个严丝密缝的整体是有一定难度的】
  4、
  如何理解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5、
  影视艺术的逼真性与假定性。
  6、
  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与两者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3 20:50 , Processed in 0.07708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