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回复: 0

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试题参考答案(二)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9 21: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史料分析题
  29.【答案要点】
  (1)与门下“并列于外”的中书指中书省,北宋前期是掌管文书的普通机构;置于“禁中”的中书即“中书门下”(或政事堂),北宋前期是事实上的宰相机构。
  (2)正官在北宋前期用以表示官员品秩。
  (3)特点一:形式上继承唐制,实际上有很大区别。三省制徒有虚名;特点二:官称与职掌分离。各部门的官员不在本部门理事,仅带本官衔,加上“差遣”职务,到其他部门任职;特点三:分散、削弱相权。中书与枢密分掌文武,分割宰相兵权;三司掌财政,分割宰相财权。
  30.【答案要点】
  (1)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广泛传播:不仅传播到了罗马社会的各个阶层,而且从城市传播到农村地区。
  (2)罗马帝国政府对基督教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并没有制定积极打击或迫害基督徒的统一政策,但认可了行省对受控为基督徒、且拒不悔改者的严厉镇压。
  四、简答题
  31.【答案要点】
  背景:汉代儒学的神秘化、繁琐化,使之丧失了统治思想的功能,魏晋士族门阀阶层需要寻求适应自身需要的统治思想;汉末以后的长期动荡,经学传授的“家法”、“师法”传统断裂,为新的学术风气兴起创造了条件。
  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玄学探讨“有”与“无”的关系,最终落实到“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上。何晏、王弼主张“有”生于“无”,“名教本于自然”;嵇康、阮籍主张“贵无”,“越名教而任自然”,蔑弃礼法;裴簇、郭象“崇有”,认为一切“有”皆“块然自生”,“名教即自然”,抬高名教的地位。
  32.【答案要点】
  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李鸿章先后奉旨在湖南、安徽编练地方武装,称为湘军、淮军。湘、淮军变通旧制,实行兵为将有,逐渐取代八旗、绿营兵的地位,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主力。清廷授曾国藩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统辖江南四省军务;一批湘淮军将领担任地方督抚。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维护了清朝统治;地方势力崛起,掌握了部分地方政治、财政、军事权力,改变了中央与地方及满汉关系的格局;湘淮系督抚大多转化为洋务派,成为洋务运动的主体力量。
  33.【答案要点】
  1 580年葡萄牙被两班牙吞并,失去了殖民强国地位。1 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开始丧失殖民大国地位。
  西葡两国封建势力强大、工业普遍落后,不具备巩固殖民统治的政治与经济优势;荷兰从西班牙独立出去,削弱了西班牙实力。17世纪荷兰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外扩张的强大竞争对手,夺取了西葡两国海外殖民势力范围,加速了它们的衰落。
  34.【答案要点】
  第一次是19世纪,欧洲的比利时等建讧起民族国家,意大利、德意志完成统一,希腊、保加利亚独立。拉丁美洲的巴西等建立独立国家。
  第二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一些弱小国家如波罗地海三国独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新兴国家诞生,波兰复国。
  第三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部分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如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等。中东建立了以色列等新兴国家。
  第四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分解成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南斯拉夫联邦分解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3 23:42 , Processed in 0.06975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