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回复: 1

口腔考研组织病理学复习知识点:牙体组织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3: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牙体组织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构成。
  釉质覆盖在牙冠的表面,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牙骨质覆盖在牙根部的表面。
  牙中央的腔隙称为髓腔,充满疏松的牙髓组织。

20150306115042147.jpg

20150306115042147.jpg

  第一节 釉质
  覆盖于牙冠表面的一层硬组织,颜色为乳白色或淡黄色。
  在切牙的切缘处厚约2mm,磨牙牙尖处厚约2.5mm.
  一、理化特性
  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其洛氏硬度值(Knoop hardness number) 为300KHN.
  无机盐占釉质总重量的96~97%,主要由钙、磷离子组成的羟磷灰石晶体[Ca10(P04)6(OH)2]的形式存在。晶体内可含其他元素,F-的存在可使晶体稳定性加强,形成[Ca10(P04)6F2],具有抗龋性。
  有机物不足1%.釉质细胞外基质蛋白主要有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和蛋白酶。
  釉原蛋白形成 "纳米球 "的结构,在釉质晶体的成核及晶体的生长中起作用。在釉质发育时期含量达90%,在成熟釉质中消失。
  非釉原蛋白与羟磷灰石亲和力强,能促进晶体成核和影响晶体形态。存在于釉质分泌早期和成熟后的釉丛、柱鞘。
  釉基质蛋白酶是基质蛋白,参与前两者的修饰和剪接。
  釉质中的水有两种形式:结合水和游离水。
  大部分水是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分布在晶体周围。
  二、组织学结构
  (一)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在窝沟底部呈放射状,向窝沟底部集中;在牙颈部呈水平状排列。
  釉柱在光镜下纵剖面为柱状,横剖面呈鱼鳞状。
  (二)施雷格线:
  落射光观察牙纵磨片时,在釉质内4/5处出现的明暗带。
  是由于釉柱排列方向不同所致。
  (三)无釉柱釉质:
  在近釉牙本质界和牙表面约30mm厚的釉质内没有釉柱的结构,仅为晶体平行排列而成。
  这是由于成釉细胞在分泌早期托姆氏突尚未形成,而在分泌活动停止时托姆氏突腿缩而致。
  (四)釉质生长线:
  是釉质周期性生长速度改变形成的间隙线。
  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有一条加重的生长线,称为新生线。是由于釉质一部分形成于胎儿期,一部分形成于婴儿出生后。
  (五)釉板:
  是一薄层的板状结构,垂直于牙面。可深达釉牙本质界。
  釉板处有机物含量较高,钙化不全。
  釉板的存在为龋病的发生提供了通道。
  (六)釉丛:
  起自釉牙本质界,呈草丛状,高度为釉质厚度的1/5~1/4.
  (七)釉梭:
  釉牙本质界处的纺锤状结构,为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末端膨大,穿过釉牙本质界并埋在釉质中。
  (八)釉质牙本质界:
  是由许多小弧形线相连而成。
  圆弧形的凹面朝向牙釉质,与成釉细胞的托姆氏突的形态相吻合。
  (九)窝沟:
  磨牙窝沟的形态多样,有呈 "V"字形或烧瓶状。
  窝沟的存在与龋病关系密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8 14: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釉质表面结构
  (一)釉小皮:
  覆盖在新萌出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可能是成釉细胞在形成釉质后分泌的基板物质。
  (二)釉面横纹:
  釉质表面呈平行排列的浅凹线纹,间隔为 30~100mm,呈叠瓦状。
  四、临床意义
  釉质的代谢:釉质中没有细胞成分,也没有血液循环,但釉质表面有釉液析出,釉质具有代谢活动,代谢很缓慢。
  釉质的钙化和氟含量,以及窝沟的形态与龋病发病关系密切。
  绞釉可增强釉质的抗剪切强度,咀嚼时不易被劈裂。
  第二节 牙本质(dentin)
  一、理化特性:硬度比釉质低,比骨组织稍高;有一定弹性,给硬而易碎的釉质提供一个良好的缓冲环境;多孔性,具有良好的渗透能力。
  二、组织学结构
  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细胞间质
  (一)牙本质小管(dentinal tubule)为贯穿于牙本质全层的管状空间,充满了组织液和一定量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呈放射状排列,在牙尖和根尖部小管较直,颈部弯曲呈"~"形,近牙髓端的凸弯向着根尖方向
  牙本质小管近髓端较粗,直径约3-4um,越向表面越细,近表面处约为1um,且排列稀疏。近髓端和近表面每单位面积内小管数目之比约为4:1.
  小管自牙髓端伸向表面,沿途分出许多侧支,并与邻近小管的侧支互相吻合。根部侧支比冠部多。
  (二)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是成牙本质细胞的原浆突,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伸入牙本质小管内,有小支伸入小管的侧支内。内含物很少,主要是微管及微丝,偶见线粒体和小泡,无核糖体和内质网。
  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
  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牙本质小管之间有一小的空隙,含有组织液和少量有机物,为牙本质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限制板(lamina limitans)牙本质小管的内壁衬有一层薄的有机膜,含有较高的氨基己糖多糖,可调节和阻止牙本质小管矿化。
  (三)细胞间质:大部分为矿化间质,其中有细小的胶原纤维,主要为Ⅰ型胶原。纤维的排列大部分与牙本质小管垂直而与牙面平行,彼此交织成网状。间质中的磷灰石晶体比釉质中的小。
  据矿化程度不同分为以下6种不同结构
  1.管周牙本质(peritubular dentin )
  镜下观察,牙本质的横剖磨片中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与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透明带,构成小管的壁,矿化程度高,含胶原极少。脱矿切片中为一环形空隙。
  2.管间牙本质(intertubular dentin)
  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胶原纤维较多,基本为Ⅰ型胶原蛋白,围绕小管呈网状交织排列,并与小管垂直,其矿化较管周牙本质低。
  诺伊曼鞘(Neumann sheath)在管周牙本质和管间牙本质之间,磨片观察时可见有一较清楚的交界面,以往认为是一种特殊结构,而电镜未证实此鞘存在,但其对染色和酸、碱处理反应与两侧的牙本质不同,其本质还有待证实。
  3.球间牙本质(interglobular dentin)
  牙本质的钙化主要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些未被钙化的区域。主要位于牙冠部近釉牙本质界处,沿着牙的生长线分布,大小形态不规则,其边缘呈凹形,很像许多相接球体之间的空隙。
  4.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又称冯?埃布纳线, 是一些与牙本质小管垂直的间歇线纹,表示牙本质的发育和形成速率是周期性变化的。牙本质的形成从牙尖的釉牙本质界开始,有规律地成层进行。生长线有节律性的间隔即每天牙本质沉积的厚度,约为4~8um.
  如发育期间受到障碍,则形成加重的生长线,称欧文线(Owen line )
  新生线 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牙本质部分形成于出生前,部分形成于出生后,两者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生长线
  5.托姆斯颗粒层(Tomes granular layer) 牙纵剖磨片中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未矿化区。有人认为是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末端膨大,或为末端扭曲所至;也有认为是矿化不全所至。
  6.前期牙本质(predentin)牙本质的形成是一有序的过程,即成牙本质细胞分泌基质并进一步发生矿化。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总有一层尚未矿化的牙本质,称前期牙本质,一般厚约10~12um.发育完成的牙比正在发育的牙的前期牙本质薄。
  按牙本质形成的时期不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牙本质(primary dentin)指牙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牙本质,其构成了牙本质的主体。最先形成的紧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21 14:24 , Processed in 0.056468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