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1|回复: 0

西医综合专业课问题及解析(一)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3: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考研的临近,我们总结了一些医学生在考研当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它们的答案,以下为我们整理的问题:
  问题一:何谓皮层诱发电位?其波形包括哪几部分?其产生机制可能是什么?
  答:
  大脑皮层诱发电位一般是指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皮层上某一局限区域引出的电位变化;由于皮层随时在活动着并产生自发脑电波,因此诱发电位时常出现在自发脑电波的背景之上。在动物皮层相应的感觉区表面引起的诱发电位可分为两部分,一为主反应,另一为后发放。主反应是大锥体细胞电活动的综合表现,出现的潜伏期是稳定不变的,为先正后负的电位变化。后发放尾随主反应之后,为一系列正相的周期电位变化,是皮层与丘脑接替核之间环路活动的结果。皮层诱发电位是用以寻找感觉投射部位的重要方法,在研究皮层功能定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问题二:窦房结是如何控制潜在起搏点的?哪些因素影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
  [考点]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解析]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对与潜在起博点的控制,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
  (1)抢先占领。窦房结的自律性高于其他潜在起博点,所以,在潜在起博点4期自动去极尚未达到阈电位水平之前,它们已经接受到窦房结发出并依次传出兴奋的激动作用而产生了动作电位,其自身的自动兴奋就不可能出现,显而易见,抢先占领是自律性最高的组织能够主宰作用的原因。
  (2)超速压抑。窦房结对与潜在起博点,还可以产生一种直接压抑的作用,在自律性很高的窦房结的兴奋驱动下,潜在起博点“被动”兴奋的频率远远超过他们自身的自动兴奋频率,潜在起搏点长时间的超速兴奋的结果,出现了抑制效应,一旦窦房结的驱动中断,心室潜在起搏点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从被压抑状态中恢复过来,出现本身自动兴奋性,超速压抑的程度与两个起搏点自动兴奋的频率的差别成平行关系,频率差别越大,抑制效应愈强,驱动中断后停搏的时间也愈长。
  心肌自律性受下列因素影响:自律性的高低受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最大舒张电位的水平,以及阈电位水平的影响。
  ①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除极速度快,到达阈电位的时间就缩短,单位时间内爆发兴奋的次数增加,自律性就增高,反之,自律性就降低。
  ②最大舒张电位的水平。最大舒张电位的绝对值变小,与阈电位的差距就减小,到达阈电位的时间就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则降低。
  ③阈电位水平:阈电位降低,由最大舒张电位到达阈电位的距离缩小,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降低。
  以上是我们收集整理的一些问题和解答,希望可以帮到医学生们,希望你们都可以通过考研,得到一个理想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29 07:51 , Processed in 0.05567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