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6|回复: 0

国际金融学重要简答题练习十五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3: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面的简答题主要围绕国际金融学相关知识点及来出题的,主要考察考生对国际金融学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希望考生认真练习。考生如果对文中的解答题有不懂的知识点,可以联系我们,这里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帮您解答,也可以加考研交流群QQ 324943679,也可关注官方微信号:zgkaoyan365。
  93、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现行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代崩溃后不断演化的产物,学术界也称之为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步入漫漫长途。1976年IMF通过《牙买加协定》,确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继续维持全球多边自由支付原则。虽然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遭到削弱,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IMF原组织机构和职能也得以续存。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五个基本内容所决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准则与规范却支离破碎。因此现存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戏称为“无体系的体系”,规则弱化导致重重矛盾。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引发金融市场全球化趋势在90年代进一步加强时,该体系所固有的诸多矛盾日益凸现。它包括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94、欧元启动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二)欧元启动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总体说,欧元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是当代世界货币出现的又一重大变革。
  ①欧元将提高欧洲货币地位,改变国际货币格局。过去由于欧洲货币不统一,固国际货币格局“一强(美)两弱(马克、日元)”或美元“单极格局”,现欧元产生,将出现“两强(美元、欧元)一弱(日元)”或国际货币“二极格局”。
  ②欧元将使其在国际外汇储备中地位上升。今后各国央行都将调整其外汇储备结构。十年内欧元将占国际外汇储备30-40%(目前马克、英镑、法郎等欧币占26%),美元将降为40-50%(目前60%多)
  ③欧元提高其在世界贸易结算中的地位,提高欧盟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目前世界出口50%左右是以美元结算的,马克占19%,日元占7%,今后欧元与美元在贸易结算中的相对比重将与其贸易的相对比重大致相当。欧元占30%且会继续上升。欧元降低了世界各国与欧盟贸易的汇率风险;节省欧盟国家间的货币兑换费用(每年500亿美元)从而降低欧盟商品的成本;这些都将提高欧盟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④欧元将提高欧洲资本市场在世界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使用欧元后,欧洲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将大增,资本流动性增强,汇率风险降低。估计将有大量的国际投资可能由美元变成欧元。事实上,这种估计在1999年就变成了现实--99年欧元在资本市场上首次超过美元,成为头号国际融资工具。另外,欧元的稳定将使其对外汇率走强,购买力提高,从而刺激欧元区的对外资本扩强。
  ⑤欧元将对国际汇率机制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欧元长期看是增强,国际汇率体制稳定性的因素。但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欧元也可能汇率不稳,并加剧世界主要货币间汇率的不稳定性。
  95、政府为什么对开放经济采用直接管制政策?
  政府对经济采取直接管制政策主要是因为难以通过经济的自发调节机制与其他类型的政策措施达到预期目的。具体来看:
  1,短期冲击因素;
  2,宏观政策因素;
  3,微观经济因素;
  4,国际交往因素
  96、什么是货币自由兑换?它有哪些不同含义?
  (1)货币自由兑换也叫货币的可兑换,指的是在外汇市场上,能自由地用本国货币购买(兑换)某种外国货币,或用某种外国货币购买(兑换)本国货币。它又分为:
  第一,经常账户的货币自由兑换。是指对经常账户外汇支付和转移的汇兑实行无限制的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凡是能对经常性支付不加限制、不实行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能够兑付外国持有的在经常性交易中所取得的本国货币的国家,该国货币就是可自由兑换货币。这一经常性支付的含义为:①所有与对外贸易、其他经常性业务、包括服务在内以及正常的短期银行信贷业务有关的对外支付;②应付的贷款利息和其他投资收入;③数额不大的偿还贷款本金或摊提直接投资折旧的支付;④数额不大的家庭生活费用汇款。
  第二,资本和金融账户的货币自由兑换。是指对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兑换均无限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达国家逐步取消了对资本与金融账户的管制,国际资金的流动迅速带来了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这一趋势的发展又呼唤着各国对资本与金融账户管制的进一步放松。
  97、试阐述一国货币实行自由兑换的条件?
  ①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自由兑换后,商品与资本的跨国流动会对宏观经济形成各种形式的冲击,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能娴熟地运用各种宏观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调控,有效地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②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宏观经济状况是以微观经济主体的状况为前提的。在一国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后,企业将面临非常激烈的来自国外同类企业的竞争,它们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货币自由兑换的可行性。
  ③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可维持的国际收支结构。合理的经济结构主要体现为国际收支的结构可维持性。在货币自由兑换后,政府很难以直接管制的方式强有力地控制各种国际间的经济交易,因此,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问题格外突出。这要求:消除外汇短缺;政府具有充足的国际融资能力或国际储备。
  ④适当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汇率水平恰当不仅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前提,也是货币自由兑换后保持汇率稳定的重要条件。在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下,汇率的高估和低估极易引起投机,从而破坏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而汇率水平能否经常保持恰当则是与汇率制度分不开的。一般来说,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时,选择具有更多浮动汇率特征的汇率制度更为合适。
  98、简述复汇率制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复汇率是指一种货币(或一个国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汇率,不同的汇率用于不同的国际经贸活动。复汇率是外汇管制的一种产物。复汇率制按其表现形式有公开的和隐蔽的两种。公开的复汇率制就是政府明确公布针对不同交易所适用的不同汇率。
  隐蔽的复汇率制表现形式有多种。
  99、试分析复汇率制的利弊。
  复汇率制在达到和维持内外均衡的政策目标上有以下作用:
  第一,维持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
  第二,隔绝来源于外国的冲击。
  第三,达到商业政策目的。
  第四,实现财政目的.
  复汇率制对经济也有很大损害,主要体现在:
  第一,管理成本较高。
  第二,扭曲价格。
  第三,不公平竞争。
  100、我国是如何解决复汇率制问题的?
  复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对外国货币根据不同的用途而制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汇率。
  1981年至1984年: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初始阶段,人民币罕见地实行了复汇率制度,即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还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格。
  1985年至1993年:
  外汇管理制度实行改革,政府允许企业创汇按比例留成,多余外汇可到官方的外汇调剂市场交易,因而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又产生人民币调剂汇率。人民币公布汇率和调剂汇率在这期间都不断下调。这期间主要也是复汇率制度。
  1994年至今:
  1994年,中国取消了复汇率制度,即汇率并轨,同时一次性将人民币贬值,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1美元兑换5元人民币左右下调至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中国从此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公考研在此预祝考生备考顺利,早日考取名校。
  【推荐阅读】
  2016备考资料:西方经济学150个重点名词
  2016考研经济学热点新闻解析
  2016年考研经济学硕士全国重点高校汇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2 20:45 , Processed in 0.066810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