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0|回复: 0

2017年管理学考研热点问题汇总(六)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3: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让2017年管理学考研的同学更高效地复习管理学,中公考研整理了一些管理学考研的热点问题,2017年考研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十九、情境领导(Situational Leadership)★
  管理学者肯·布兰佳(Ken Blanchard)博士说:「没有最好的领导形态,只有最适当的领导形态」。情境领导(Situational Leadership)被誉为本世纪重大领导理论之一。有别于传统领导的特质理论,不仅只重视领导者行为能力的修炼,情境领导特别强调领导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情境领导的三大技巧是:诊断、弹性与约定领导形态。诊断是评估部属在发展阶段的需求;弹性是能轻松自在的使用不同的领导形态;约定领导形态是与部属建立伙伴关系,与部属协议他所需要的领导形态。
  情境领导能改善主管与部属间的沟通,增加默契的培养,并使主管能夠了解部属的发展需求,给予必要的协助。就个人角度而言,影响人员绩效的因素有能力问题与意愿问题,一种是不会做,一种是不愿做,也有交错变化的不同发展状况。情境领导提出了主管除了要正确诊断掌握部属的发展阶段外,也要学习采用正确的领导行为,包括处理能力问题的命令行为,及处理意愿问题的支持行为,这是主管最重要的两项领导行为,运用得宜谓之弹性。
  一位好的情境领导者必须扮演良师及教练的角色,随着部属的成长与发展调整不同的领导行为。部属接任新任务或新目标的初期多一点结构式的指导、清楚明确的指示,当部属意愿低落或意愿变化时,给予多一些的关怀与支持,部属能力渐长能独立自主时,主管可以减少命令行为和支持行为,充分授权给部属,适当的领导行为可以有高绩效的任务达成,同时也有满意的员工。
  三十、工作生活品质(Quality of Working Life)
  所谓工作生活品质(Quality of Working Life)的起源,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及组织发展学者发现,组织的目的不应该只是追求绩效的提升,也应该重视人员的满意,甚至是增进组织全体人员的繁荣幸福,因此,有工作生活品质概念的提出。
  推行工作生活品质,对员工做「全人关怀」,帮助其成长,可以增加员工的快乐感受及向心力。工作生活品质的主要范围包括:
  (一)、身心灵发展:
  给予员工一个安心工作,健康的环境,可以学习,很少污染,可以分享,可以终老,愿意待一辈子的工作环境,这是一种感觉的部份。
  (二)、工作环境(安全与卫生):
  安全、舒适、经济、有益的环境可以改善工作绩效,提高人们工作意愿。例如,高品质的照明系统等,这是实体的部份。
  (三)、生涯发展(教育与训练):
  这一项是高科技产业员工及现代人普遍重视的,公司必须在生涯规划、教育训练与升迁报酬等构面上做有系统的规划,员工才会满意。
  (四)、决策参与(适才所适):
  公司是否让员工参与决策,有良好的沟通,可以满足员工內在的成就动机。
  (五)、工作保障与福利:
  工作权的保障及各种福利措施的设计,满足不同员工不同阶段的需求。
  (六)、资讯分享(公开管理):
  对于有些人而言,工作不只是工作,如果不能夠分享资讯,感觉会象个生产的机器。反之,经由资讯分享可以提升一体感与满意感。   研究发现:整体工作生活品质满意度对工作绩效有显著正面的影响,简单说,有滿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顾客。让员工有满意的工作生活品质,可以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替企业创造绩效,企业必须重视工作生活品质才有竞争优势,才可达成永续经营的目标。
  三十一、变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
  变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意即当组织成长迟缓,內部不良问题产生,愈无法因应经营环境的变数时,企业必须做出组织变革策略,将內部层级、工作流程以及企业文化,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善管理,以达企业順利转型。
  有四项标准可以检验企业是否已出现不利的症候群:
  1、企业成员认同感下降,不认同企业价值与远景,私心大于公益。
  2、组织不同部门的冲突加剧,冲突造成部门本位主义取代团队合作。
  3、组织决策权利集中在少数高阶层,大多数成员不仅无力改变现况,更得过且过。
  4、组织既得利益阶层排斥学习新技术与知识,甚至不支持自发性的员工学习。
  企业如果有上述四种负面现象,就必须进行组织变革管理,否则容易被市场淘汰。变革管理的三项基本方法为:
  1、解冻:承认现况不好,释放原先被掩盖的组织不利讯息。
  2、改变:利用沟通与引进学习型组织,使组织成员逐渐接受改变是正向价值的观念。
  3、某定而后动:先确定变革策略,拟定明确的目标、环境评估、行动方案与各种配套措施。
  三十二、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全面质量管理(TQM),早期称为“全面质量控制”,菲根堡于1961年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在书中,菲根堡主张从产品
  设计、制造、销售到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开展质量管理,以确保用最经济方法,生产出能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 “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管理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工作发展的新阶段。它是管理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科学方法,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全面质量管理之所以有如此重大作用,是由于全面质量管理具有正确的观念,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从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可以看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全面”二字。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全面质量的管理、全部过程的管理、全体人员参加的管理和全面采用科学方法的管理。
  (一)对全面质量的管理
  企业从最高经营层、中间管理环节,一直到最基本的业务生产单位,每个车间、部门、班组,都直接地决定或影响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决不是其一环节,某一部门或某一层次的责任,而是企业全面的共同任务。它包括对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质量缺陷的预防,工作质量的提高,价格合理,保证交货期相似好销售后服务等广泛的内容。
  (二)对全部过程的管理
  产品质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市场调查、计划、设计、试制、制造、检查和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紧密联系,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全面地组织各个环节的活动,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三)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从企业的各级领导,到生产、行改、后勤、服务、人事劳资、安全教育等工作人员,都与产品质虽有直接和间接关系,即产品质虽是企业全体成员工作质是的集中反映,企业全体职工的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
  (四)全面采用科学方法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系统理论出发,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成果,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析、控制和管理方法,收到改善相提高产品质量的显著效果。
  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 2、统计质量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三十三、企业文化(Organization Culture)★
  略
  详情请参见李孔岳管理学讲义“组织文化”一章
  关键点: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的层次、企业文化与绩效的关系
  如何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专业课是考研复习最重要的一门科目,也是占据分值比较大的一门科目。2017年考生一定要多花时间在专业课上面。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暑期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选择考研辅导班;,就选中公考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30 20:02 , Processed in 0.05739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