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2|回复: 1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武大《大学语文》复习重点(7)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有一门专业课是涉及到大学语文的综合知识的,中公考研整理了大学语文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2017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
  鲁迅专题
  一.鲁迅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位置(开创性)(了解)
  1.鲁迅小说在题材上的开创性
  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文学运动
  一."五四"新诗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的形式上的解放入手.
  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新诗运动正是选择了梁启超后退之处,作为理论出发点和进攻方向.他提出的"作诗如作文"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的新语法,也即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形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
  "五四"新诗运动实际上就是对中国传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一次有组织的反叛,从而为新的诗歌的创造开辟了道路.
  二.文学革命(03)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历史上包括近代产生过的文学变革或文学改良,它所带来的是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
  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作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
  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充满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在语言和形式上,屏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广泛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促使文学语言和形式更适于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发展相连接,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在文学世界化与民族化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中,实现文学的现代化,从而揭开了现代文学光辉的一页,把中国文学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应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在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先进的知识分子相信只有国民精神的解放才会有社会的革新变化.认为要在传统文化的劣根上动手术,打破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专制主义文化的束缚.声势浩大而激进的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种精神启蒙报国热望中掀起的.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即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四.新诗潮
  新时期的诗歌运动最主要的事件是"朦胧诗"的崛起,因这一青年诗人群的集结以及向传统的冲击和对现代的追求,新时期诗歌出现了第一次最有革命意义和影响性的浪潮,即新诗潮.
  新诗潮是中国社会发展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它以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浩劫作为背景.它的诗凝聚着对于当前社会灾难的严峻反思和批判精神.但作为艺术思潮,它更是对于中国新诗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艺术一体化的反思,它的出现宣告了对以往限定的艺术规范的冲破.
  8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的新诗潮登上了颠峰,深刻影响了后期诗歌的发展.
  识分子这两大现代文学主要题材.
  鲁迅以"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态度对待他笔下的人物,苛刻严峻,毫不留情的批判锋芒直指一切人物,而又蕴涵宽广深厚的悲悯和同情,这使他的小说既深刻痛切又沉厚绵长.
  鲁迅笔下的农民,是被当作中国国民灵魂的整体代表来描绘的.他们愚昧而麻木,处于精神奴役状态而不自觉,从不怀疑封建伦理制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而是自甘奴隶位置,对他人和自己的痛苦从来都采取漠视的态度,以各种自欺欺人的方式来自我安慰,最典型的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也具有相当的丰富性.一方面,是封建礼教与科举制度的顺从者,他们既有穷愁潦倒成为牺牲品的孔乙己,又有进入体制但已被体制所毒化的鲁四老爷.另一方面,鲁迅又满怀不能忘却的激情,描绘了一系列"反抗绝望"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包括狂人,夏瑜等等。这些人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
  2.鲁迅作品在形式上的开创性
  和创造性的学习了欧洲文学而为中国现代小说建立了规范,又超越了西方小说模式而建立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形式;则超越一切中西小说写作的规范,真正实现了自由创造.正如茅盾所言,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二.鲁迅的影响力(人格魅力) (了解)
  鲁迅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清醒的现实主义,彻底的反封建思想和对人民大众的热爱,他的"主人"思想的提出以及改造国民性所做出的不懈努力,都成为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中光辉灿烂的一页.他的小说,散文,杂文的创作,成为记录他的思想,批判封建文化,对敌作战的有力武器.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鲁迅创作的魅力,就是他的人格魅力.
  三.鲁迅杂文的成就(内容,风格) (了解)
  鲁迅杂文内容丰富广博,对旧社会,旧文明和复古派的批判,对封建性反动政权及其反动政权的猛烈抨击,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揭露,斗争,对文化,文学战线上错误倾向的批评.对社会病态心理和国民性弱点的暴露针砭,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内容,形成了与显示密切结合的批判性,战斗性的思想特点.
  鲁迅杂文文体多样,不拘一格,开拓出极其广阔的天地.其风格也多姿多采.最主要的风格是:切实锋利,精练泼辣,似匕首投枪,三言两语,就能够把复杂深奥的事理说清.文中所表现的作者对语言驾御的卓越才能,令人叹为观止.
  四.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了解)
  1.批判性,否定性,冲击性的特点
  鲁迅杂文所显示的"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不挠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判性,异质性.
  2.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
  鲁迅常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常有疑心.因此,他最为关注,并要全力揭示的正是人们隐藏的,甚至是自身也未必完全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如
  鲁迅的杂文思维是非规范化的.他常在常规思维路线之外,另辟蹊径,别出心裁,就打开了全新的思路.如
  3.杂文思维中的"广"与"类"
  鲁迅思维的起点总是具体的个别人与事;他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能够从所接触到的纷繁事物中,发现具有广阔思想内涵,可供开发的人与事,以此作为他的杂文的饿材料;然后将其置于时代,社会,历史的更大时空下进行剖析与开掘,以一种非凡的思想穿透力,竭力排除其个别性,具体性和特殊性,快刀斩乱麻地迅速切入本质,作出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整体概括,将"这一个"提升为"这一类"的标本,同时又保留着形象,具体的特征,成为"个"与'类"的统一.
  4.鲁迅杂文的主观性
  鲁迅的杂文确是由某一外在客观人事引发的,但它所关注与表现的,却是作者自己的主观反应.一切客观事物都是要通过鲁迅主观心灵的过滤,折射,才能成为他的杂文题材;因此,出现在他杂文中的人和事,已不再具有纯粹的客观性,而是在过滤,折射过程中发生了变异的主观化的了,是主客体的一种新的融合.
  5.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鲁迅是那样自如地驱遣着中国汉语的各种句式,把汉语的表意抒情的功能发挥到了及至.另一方面,鲁迅杂文的语言又是反常规的,以打破语言对思维的束缚,同时取得荒诞,奇峻的美学效果.这都是鲁迅为了表达自己对外部事物的独特反应,内心世界的"离奇和荒诞"所需要的.
  "独语体"的创造者----鲁迅
  鲁迅在写时创造了"独语体 "的散文形式.
  与"闲话风"散文不同,""独语体"是不需要听众的.它是作者的内心独白."独语体"排除听众,以捕捉自我内心的感觉,情绪,心理为主,并进行更深层次的形而上的思索,这是人对自己内心的探索,也是一种不畏艰险的自我审视.
  鲁迅的就是用"独语体"散文的杰出代表.多篇都写到了梦,正是利用梦鲁迅创造了一个陌生化的世界,荒诞,奇幻,神秘.的语言也是非日常生活化的,既华丽而有时又颇为艰涩.散文的文体也是相对自由的,有时呈现出诗的特征,有时又充满戏剧色彩.
  是如何塑造枣树形象的?(07)P268
  作者通过对秋夜所见所感的抒写,刻画了枣树敢于正视现实,敢于反抗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表达了对反动势力的憎恶和蔑视,对弱小的被压迫者的同情,以及对追求光明的奋斗者的热诚的赞颂.
  在艺术上,作者刻意将景物人格化,并借景物所赋予的特定象征意义,触及时事,借景抒怀,托物寓意,使其既符合自然景物的特征,又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作者还采用环境烘托,正反形象对比等多种手法,着力塑造枣树的形象,从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和战斗性.
  作品里的天空,星星,繁霜,月亮,以及夜游的恶鸟,都是丑恶而狡猾的反动势力的象征,对于摧残野花草的邪恶势力,作品给予了强烈的鞭挞与抨击,表现了无比的憎恶之情.〈秋夜>也流露出对被压迫者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对热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
  枣树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热情颂歌,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
  中子君的悲剧是哪些因素造成的?(考的可能性很大哦)
  作者通过一对被"五四"新文化运动唤醒的青年知识分子,一度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以热恋同居开始,以生死离别告终的爱情悲剧,敏锐而深刻地揭示了内蕴丰富而又深刻的主题:青年们如果把自己奋斗的目标仅仅局限于追求个人的自由,婚姻自主的狭小范围里,仅仅凭着个人奋斗的微弱力量,是难以冲破封建社会的天罗地网的,更难以获得最终的自由和解放.
  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分在关注妇女问题时,不但把眼光放在农村妇女身上,也把焦点放在城市的新型女性身上。《伤逝》是鲁迅以城市知识女性作为主人公的作品。子君与祥林嫂不同的是,她受过知识的熏陶,是被“五四”新风浪吹醒的知识青年。她敢爱敢恨,具有叛逆精神。为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婚姻幸福生活,子君果断地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和涓生租屋同居。“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在那个封建思想统治极为严酷的时代,子君发出这样的呼声,无疑是石破天惊的。这是对封建思想的蔑视与否定,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背叛和挑战;这是女性争取婚姻自主行为的人性觉醒的标志,是妇女寻求解放迈出的真正的第一步。不过,令人可悲的是,子君只走了一步,就停止不前了。
  随着涓生被解雇,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子君与涓生的感情逐渐出现了裂痕,最后两人不得分手。子君回到冰冷的封建家庭后,不久便死于无爱的人间。子君的悲剧无疑是时代悲剧,客观上是封建社会及其制度对她的扼杀。茅盾在1927年时就曾指出:“主人公的幻想终于破灭,幸运的恶化,主要原因是经济压迫。”假如没有封建势力的经济压迫,使这个小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子君就不会成为涓生的拖累而遭抛弃。这是子君的失败的原因之一。
  此外,子君的失败,主观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 她死于自身“未褪尽旧思想”和依赖性;她死于自己的懦弱庸俗和谋生无力。子君一心追求的只是婚姻自由,目标如愿后,就把所有的心思和希望投入那个用爱组建的小家庭生活当作整个人生意义,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寄托在涓生身上,而忽略了婚姻家庭支柱的经济基础。子君这种全然陶醉在爱巢的生活,已没有了家庭生活以外的斗志,她的性格开始变得平庸怯弱,她已与现实生活脱轨。当家庭经济出现危机,她的幸福梦将要打破时,她曾振动过的翅膀已振动不起来了。经济的压迫,使用权谋生无门的子君,不得不回归封建家庭,最后无声地死去。鲁迅在早前所写的《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就曾深刻地指出:脱离现实的经济斗争,妇女的个性解放,只能是说诳和做梦。子君正如娜拉那样,“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地位,没有独立自立的意识,只能依赖他人的女性,是注定要在家庭和社会中遭遇不幸的。子君的可悲这处,在于其身的思想局限与认识局限。
  子君虽然成为追求个性解放的牺牲品,然而,她毕竟从封建桎梏中冲出来了。她与封建道德礼教毅然决裂的呼声将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她那凄丽的悲剧形象使全中国妇女都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的艺术特点:P272
  首先,表现为采用手记形式抒写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这种形式便于内心世界的自我剖析和高度真实的表现人物复杂的精神状态.
其次,表现为增强了全篇的抒情色彩.本篇故事情节叙述简洁,但爱与恨,悲与愤,血与泪错综交织的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66
发表于 2016-7-28 12: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时而悱恻婉转,时而宣泄奔突,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
  再次,表现为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作者注意选取和土县了那些最能表现人物精神,性格的外部特征,十分简练的勾画和展示出人物的灵魂.
  此外,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涓生的议论,在写实的过程中也常有涓生浓重的抒情.在整个悲剧的叙述过程中,抒情气氛非常强烈.热恋中的深情,新婚后的喜悦,失业打击后的惶恐,感情濒于破裂时的痛苦,终于分手后的绝望,以及子君死后,涓生的悔恨和悲哀,都或隐或现,或浓或淡的表现出来.议论和抒情的不断穿插,还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种波折起伏的意味,既真切又似有些朦胧,既有强烈的现实性,又带有一种凝重的历史感,既有生活细节的精心描写,又有高度概括的抒情性话语,给人留下了很大的回味与思考的空间.
  新闻传播学考研中,专业课占据了300分的分值,中公考研建议2017年考生多花时间和精力在专业课上。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暑期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选择考研辅导班;,就选中公考研!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9 03:23 , Processed in 0.07774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