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4|回复: 0

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重大事件采访的三大原则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大事件的采访是新闻传播学考研中常常涉及到的考点,中公考研整理了重大事件采访的3大原则,希望对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报道时机选择
  1. 重大突发事件。
  对于这类不可预知的事件,媒体的竞争体现在对事件的快速反应上。越早发出声音越容易吸引观众注意,并在更大程度上赢得信任。因此,要力争及时介入事件,争取用最快速度将消息传播出去,成为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在舆论导向上占据主动。 2008年春南方发生严重冰雪灾害。灾害来临时正值一年一度的春运,而广州是全国春运重点地区,于是,并没有下雪结冰的广州和这场灾害紧紧联系到一起。这类发生在本地、具有跨区域影响力的重大突发事件,广州电视台的报道决策就是—“抢”。
  2008年1月26日凌晨五时许,铁路部门向广州电视台新闻部记者发出第一条告急短信。新闻部立即行动,迅速在早晨七时开播的“早晨新闻”及中午播出的“午间新闻”中报道了最新春运情况,同时紧急动员多名记者放弃周末休假,分赴火车站、机场、公路客运站场、气象部门以及东莞等珠三角地区旅客集中地采访;此外,迅速调派卫星车进驻广州火车站,准备做直播。
  当晚18:30,广州地区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节目“广州电视新闻”率先通过卫星直播车,以超过10分钟的超常篇幅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了铁路、公路、民航春运受阻、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全力疏导,以及全国各地出现冰冻灾害天气的最新情况,同时还连线了韶关电视台同行及时报道了京珠高速韶关段路面结冰全线封闭的消息。
  2. 可预知重大事件。
  时机的选择对于这类重大事件至关重要。可预知事件的报道时机通常可分为两种:
  先发式,即在重大事件到来之前的某个时间点启动报道,以此求得先声夺人的效果。这里要留意一个问题,就是提前多长时间开始。启动过早,一方面与受众关注点脱节,不容易引起注意;另一方面会使报道过程拖得过长,过早产生报道疲态及收视疲劳,到重大事件发生时,反而没了气势。因此,要在全面衡量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推出策划报道。如果能找到一个最新的报道由头启动报道,效果更好。
  另一种是同步式,即报道的推出与重大事件发生大致同步。这样的报道好在时效性强,与收视需求节奏同步,局限性是难免与其他媒体“相撞”,要想冲破重围、赢得关注,必须在报道角度选取、内容组织及形式表现,即呈现方式上更胜人一筹。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广州电视台从2009年9月17日开始陆续推出数据见证六十年、阅兵程序、阅兵大观等系列报道,并在9月27日启动“辉煌六十年、直播京广线”大型直播节目,而在10月1日,又从早上六点半开始推出长达18小时的“国庆这一天”特别直播节目,派出记者在北京、广州、香港、澳门、汶川等地连线直播。这一系列工作创造了广州电视台开台以来不间断直播时间最长、外采报道点最多、卫星直播车跨省不停新闻直播等多个纪录。而10月1日当日收视也雄居广州地区收视率第一。
  二.关注点选择
  无论是对突发还是可预知的重大事件,都需要选好符合本媒体受众需求、独具特色的关注点,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媒体自身的资源优势。
  和强势媒体相比,城市电视台资源较少、覆盖面较窄,要想提高影响力,坚持报道的“本土化”是最精明的做法。
  1. 本地重大事件。
  以冰灾为例,情感和经验告诉我们,灾难中人的命运最值得关注。由于广州的压力主要体现在春运上,而不是普通市民生活大受影响,如果一味把关注点放在交通方面,大量无出行计划,或家里与受灾地区没什么关系的广州市民,就可能产生事不关己的心理。因此在报道时,非常注意拉近新闻人物与广州市民的距离,把镜头对准那些在广州辛勤工作的返乡农民工、准备回家探亲的外地籍广州人、热心帮助滞留旅客的广州市民、各岗位职工、军警等等。
  外派至贵州贵阳、湖南衡阳等重灾区的记者,也处处关注当地群众的生活细节,通过对比的方式告诉广州市民,使市民对受灾群众的困苦感同身受。
  2. 异地重大事件。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报道中,当各媒体将目光都放在国庆阅兵及本地发展成就时,我们另辟蹊径实施“辉煌六十年 直播京广线”的大型直播,将观众的视野从广州本地延伸到与广州联系密切的湖南、湖北、北京等地,用毛泽东诗词带出长沙橘子洲头的革命传统、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成就及八达岭长城的自然风光,使观众可以通过我们的直播了解这些地方的革命传承及发展新貌。
  实践证明,从与本地利益、爱好接近,或与心理动情点相近出发,在选择重大事件报道关注点时坚守“本土化”原则,能够出奇制胜。
  三.呈现方式选择
  以何种方式播出策划报道?以下主要从编排策略和技术手段运用两方面分析。
  1. 打破常规安排,适时推出特别节目或加长版面。
  电视媒体在时效上要强于报纸,但遇到诸如重大突发事件这类事件,其线性的传播方式及栏目化的播出形式,仍然制约了信息在及时的发布。虽然走马字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但毕竟无法体现电视作为声画媒体的特色。此时,打破正常播出计划,插播专门制作的特别报道节目,或者临时扩版,扩充原有节目内容,能起到类似报纸号外的作用,使报道力度大增,强势吸引受众。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报道中,我们从9月17日开始推出数据见证六十年等系列小板块,对即将到来的国庆庆典作铺垫预热。而从9月27日又开始“辉煌六十年 直播京广线”的连续直播,9月30日抵达北京八达岭长城结束行程,将喜迎国庆的气氛不断推高。最后在10月1日推出“国庆这一天”的18小时不间断直播,为15天的国庆系列报道工作划上圆满的句号,其中的每一个时间点和整体的节奏都把握得很好。
  2. 巧用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
  在媒体竞争中,当报道内容既定时,形式独特的一方通常能取胜。电视新闻要有出色的表现,拥有优势技术手段并合理运用很关键。对于单条新闻来说,要考虑的是如何剪辑、如何运用特技;对整个版面来说,要考虑的是要不要连线直播,甚至多台联播等等。 在2008年初的抗冰灾报道中,我们多次临时扩版。
  其中在2月4日大年廿八,结合当天广州花市开市,推出《抗击风雪 共渡难关 平安过年》节目,将原本30分钟的新闻延长至90分钟。当天除主播室外,还分别在广州火车站和海珠区花市设立户外直播室,再由两个户外直播室分别连线火车站、白云机场、琶州安置点、京珠高速韶关段等省内11个现场直播点的记者以及湖南、湖北、贵州等地的多路记者,其中一个直播点还利用先进的移动微波传送手段架设在行走中的珠江夜游游船上。
  在卫星、微波、光纤等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向观众展现了11个直播点的实时情况,形成了一张跨地域的空间网络,很好地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了时空重塑,突破电视新闻线性编排的劣势,满足了受众对事件立体把握的需求。
  而在2009年10月1日的直播中,更出动8路记者分别在北京城内、八达岭长城、广州的文化公园、琶洲会展中心、白天鹅宾馆、香港金紫荆广场、澳门、四川汶川,通过SNG卫星车、便携式卫星、海事卫星、微波等技术方式,与新闻部直播室进行连线直播,让观众可以通过记者和镜头共同感受举国同庆的喜悦。
  新闻转播学考研中,专业课占据了300分的分值,中公考研建议2017年考生多花时间和精力在专业课上。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暑期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5 22:28 , Processed in 0.07442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