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5|回复: 0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冲刺复习考点: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理学考研的专业课包括普心、发展、教育、实验、统计和测量。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通常与教育心理学放在一起,二者所占分值约为70分。对于这一门科目,考生都明白花费太多时间会得不偿失,但不背诵又会痛失分数,所以在这一科的复习上要抓住重点知识。
  1.婴儿的情绪发展
  婴儿出生后即有伴随表情的情绪表现,在成熟和后天环境的作用下,情绪不断发展、分化。
  婴儿出生即有自发性的内源性微笑,在5-6周时出现对人的特别微笑——社会性微笑。
  2.婴儿的依恋
  (1)依恋的概念
  依恋(attachment):个体与主要抚养者发展出的一种特殊的、积极的情感纽带
  是个体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2)依恋的标志
  ①婴儿试图维持与依恋对象的接触
  ②当依恋对象不再时,婴儿会表现出烦恼
  ③婴儿和依恋对象在一起会更加轻松快乐,而与他人时则会更加焦躁不安
  (3)与母亲的依恋
  婴儿通常依恋的对象是母亲,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以及依恋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行为、人格特征和与人交往基本态度的形成。之所以大多以母亲为依恋对象主要是因为四点:
  ①照顾婴儿时间最长
  ②母亲照顾的反应性最强
  ③在婴儿身上情感投入最多,与婴儿最亲密
  ④经常出现在如进食、排便等关键时间段
  (4)依恋的阶段
  鲍尔比、艾斯沃斯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这个时期婴儿对人反应的最大特点即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
  ②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对母亲、婴儿熟悉的人、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对母亲更为偏爱
  ③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
  此阶段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基本形成,与母亲的关系符合依恋的标志,而对陌生人则更加排斥
  (5)依恋的类型
  艾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
  ①安全型
  婴儿在母亲里离开时忧伤;母亲出现后寻求亲近、安慰和接触
  如果,母亲能非常关心婴儿所处的状态,注意听取并正确理解婴儿的信号,然后作出及时、恰当、关爱的反应,婴儿就能发展对母亲的信任和亲近,形成安全型依恋。反之则不能。
  ②回避型
  婴儿表现冷淡,母亲出现后主动躲开或忽视。
  回避型与反抗型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
  ③反抗型(矛盾型)
  婴儿在母亲离开后不安焦虑;母亲返回后仍不能安静,并表现出生起和地址,但同时又有接触需要
  3.早期同伴交往
  婴儿与同伴交往的三个阶段:以客体为中心、简单交往、互补性交往
  穆勒和范德从社会技能发展角度的分段:简单社会交往、社会性互相影响、同伴游戏、早期友谊
  以上就是中公考研为考生们准备的的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冲刺复习考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考研复习讲究方法,希望同学们从别处涉猎到的知识和方法都能为己所用,转化成养分培育出成功的果实!
  推荐:2016考研心理学各大院校参考书推荐(一)
  2016考研心理学各大院校参考书推荐(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15:31 , Processed in 0.072209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