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回复: 0

2016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三十二)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颜色混合:分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将各种波长的光相加;颜料混合是一种减法过程,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
  色觉缺陷:主要是色弱和色盲。色弱是刺激光较弱时分辨不出任何颜色,在男人中占6%,是一种常见色觉缺陷。色盲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全色盲只能看到灰和白,缺乏椎体系统。局部色盲一般只看见灰、蓝、黄,看不见红和绿。
  色觉理论:三色说,认为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感受器,每种只对光谱上一个特殊成分敏感。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敏感,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敏感,蓝色感受器对短波敏感。
  对立过程理论:视网膜上存在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在光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照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的更高级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3)、视觉中的空间因素
  视觉对比:明度的对比效应。颜色的对比效应,对比使物体色调朝着背景颜色的补色方向变化。
  马赫带: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来自网膜细胞的侧抑制作用。
  视敏度:即视力,分为最小可见敏度,最小间隔敏度和游标敏度。最好观察条件下,人能够观察到的最小物体为0.5弧度秒宽的细线。游标敏度是分辨两条线段的相对移动,人可分辨的最小偏移为2弧度秒。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是分辨细节刺激的主要感受器,中央窝附近视敏度最大。
  (4)、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视觉适应,分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时间较长,而明适应进行很快,时间很短暂。红色眼镜因为红光不能漂白杆体细胞的视色素,可加快暗适应过程。
  后像:正后像和负后像。颜色视觉也有后像,一般为负后像。
  闪光融合:刚刚能引起融合感觉的刺激的最小频率叫闪光融合临界频率。费里—波特定理是指亮度和闪光融合频率的对数呈线性关系。亮度中等时,闪光融合频率随闪光照射视野区域的扩大而增加。
  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前一个闪光的觉察。
  三、听觉
  1、听觉刺激
  声波的物理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
  人耳能接受的振动赫兹为16Hz~20000Hz,低于或高于又叫次声或超声波。
  振幅越大压力越大,测量声音的强度水平用声压水平SPL,单位为分贝dB
  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力听觉的基本特性,即音调,音响,音色。
  2、听觉的生理机制
  耳朵由三部分组成: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收集声音
  中耳:包括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和正圆窗。声音经中耳的传音装置,声音大约提高了20~30倍,为生理性传导。还有空气传播和骨传播,骨传播排除了体内各种噪声的影响。
  内耳包括前庭器官和耳蜗。 耳蜗是人的听觉器官,包括三部分,鼓阶、中阶和前庭阶,分隔鼓阶与中阶的基底膜上的柯蒂氏器的毛细胞是听觉的感受器。
  听觉系统的单个神经元编码声音的频率(音调),不同的神经元对不同的频率有最大的感受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10:51 , Processed in 0.062370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