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0|回复: 0

2016考研实验心理学:测量感受性的方法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测量感受性(感觉阈限) 的方法有三种:最小变化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
  1、最小变化法
  (1)定义
  最小变化法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
  (2)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
  当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时,被试会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
  习惯误差就是指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
  期望误差是指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
  计算差别阈限的公式:DL=(T上限+T下限)/2
  注:DL=差别阈限;T上限=差别阈限上限;T下限=差别阈限下限
  2、 平均差误法
  (1)定义
  这个方法的典型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
  (2)求平均误差的方法
  a、把每次调节的结果(或每次的判断)与标准刺激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AE=∑|X-St|/n,X表示每次测得的数据,St为标准刺激的强度
  b、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主观相等点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在这里,主观相等点是相等地带的中点,它等于各类比较刺激的平均数。
  3、 恒定刺激法(次数法)
  (1)定义
  在测定阈限时,只用少数几个刺激,一般5~7个,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
  (2)刺激强度及呈现设置
  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95(80)%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5%左右。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与最小变化法不同的是,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选定的刺激每种一般呈现50-200次。被试反应“有”或“无”。
  阈限测量过程:
  通过预备实验确定自变量。在略高于和略低于阈限的范围内取5-7个强度的刺激(使用最小变化法粗略估计)。
  确定反应变量。被试对自变量变化的报告结果。
  阈限计算:一般采用内插法或作图法。
  作图法:以刺激的强度为x轴,能够感觉到刺激的百分数为y轴。
  75%差别阈限:
  ①当发现二类反应的差别阈限的两条曲线在50%处的相交点只有一处,那么无法将相交点作为比较刺激的上限和下限。与标准刺激完全能辨认的值在100%处,不能辨认的值在50%处,因此选两者的中点75%处,于两直线相交就能求得上下限。
  ②当要求被试只作两类回答时,只有50%次能与标准刺激区分的比较刺激,实际上是不能与标准刺激区分的比较刺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取7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上限,因为它处在50%次与100%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之间的中点;同理,我们取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这样求得的差别阈限与前面规定的阈限的操作性定义并不相符,所以称之为75%的差别阈限。因为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也就是75%次感觉轻于标准刺激,这样,上限和下限与标准刺激比较就都有75%的次数可以辨别。
  (3)差别阈限计算公式
  三类反应的差别阈限:上差别阈限(DLu)=X上-X等、下差别阈限(DLⅠ)=X等- X下、差别阈限(DL)=DLu - DLⅠ。
  注: X上、X等和X下分别是被试的判断大于、等于和小于标准强度时的感觉量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03:52 , Processed in 0.047950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