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2|回复: 0

2016考研实验心理学:心理物理法概述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心理物理法定义:就是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物理量是指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心理量是指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
  2、 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费希纳:感受性——测量感受性的三种心理物理学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误差法。
  赫尔姆霍茨:进行视觉和听觉研究;提出颜色知觉和听觉知觉方面的理论。
  冯 特:提出实验法和历史法及心理物理法的范式,如分组呈现法;感觉等距法;减半法等。
  3、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
  绝对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被叫做绝对阈限。操作性定义为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那一种刺激强度。
  绝对感受性: 物理刺激感受的最低强度感受能力。
  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2)差别阈限与差别感受性
  差别阈限是某种物理刺激刚刚引起我们感觉差别的最小刺激量。操作性定义为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小刺激增量。
  差别感受性是人对物理刺激强度变化的最低强度感受能力,也称最小可觉差。
  差别阈限与差别感受性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3)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
  韦伯定律——韦伯公式:K=△Ⅰ/Ⅰ
  Ⅰ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Ⅰ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不同感觉道的K值是不同的;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
  韦伯定律的目的:为了引起差别感觉;韦伯常数的大小反映某种感觉的敏锐程度。
  韦伯定律的主要贡献:
  第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辨别能力的指标。
  第二,可对不同感觉的感受性进行比较。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03:52 , Processed in 0.062600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