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0|回复: 0

2016考研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十二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6、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核心),态度的行为成分
  品德的实质: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个体品德的核心成分),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比如说义务感、责任感、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其重要。
  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一致性:二者实质是相同的,其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构成。
  区别:1、二者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大,而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提出因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会依次发生“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77、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10岁以前:他律道德,受外部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表现为:1)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2)我为中心,且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3)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客观结果,而非主观动机。
  10岁以后:自律道德。其判断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
  78、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儿童及少数青少年)、习俗水平(青年和成人)、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出现)。
  79、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A、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a、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b、自我意识增强。c、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d、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B、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a、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b、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初中生的品德特点:1)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
  2)道德感情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
  3)道德行为有一定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此时,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阶段,也是容易发生品德两级分化的时期。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08:58 , Processed in 0.064127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