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7|回复: 0

2016考研实验心理学:颜色视觉实验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颜色是人类环境的一个普遍特色。人类能看到各种颜色是视觉器官工作的结果、颜色加强了物体表面的对比,促进了客体的觉察与区分,为再认客体提供了清楚的线索。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颜色视觉。
  1、颜色视觉
  光与颜色作为实验中的变量因素(自变量或控制变量)是颜色视觉心理实验设计所必须了解的内容、。
  (1)颜色视觉的产生
  自然界中物体的颜色千变万化,人们所以能够看到各种物体的颜色,是因为有发光体的光线照射物体,而人眼又能将光的辐射能量转变成视觉信号,而各种物体反射(或发射)、吸收光线的成分不同,因而便产生颜色视觉。
  (2) 颜色视觉的3种特性
  颜色的明度与其物理刺激光波强度-亮度相对应。
  颜色的色调与其物理刺激的光波波长相对应。
  颜色的饱和度与其物理刺激的光波的纯度相对应。
  (3)颜色视觉理论
  a、杨-赫姆霍兹理论(三色理论)
  杨和赫姆霍尔兹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可以产生各种色调及灰色的颜色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例如,光谱长波端的光同时刺激“红”、“绿”、“蓝”三种纤维,但“红”纤维的兴奋最强烈,而有红色感觉。
  中间波段的光引起“绿”纤维最强烈的兴奋,而有绿色感觉。依同理,短波端的光引起蓝色感觉。光刺激同时引三种纤维强烈兴奋的时候,就产生白色感觉。
  当发生某一颜色感觉时,虽然一种纤维兴奋强烈,但另外两种纤维也同时兴奋,也就是有三种纤维的活动,所以每种颜色都有白光成份,即有明度感觉。
  b、对立机制理论(四色理论)
  黑灵认为自然界物体的颜色可以定出四种基色,即红黄绿蓝。所有颜色可以由这四种颜色混合产生。黑灵观察到颜色现象总是以红-绿,黄-蓝,黑-白成对关系发生的,因而假定视网膜中有三对视素: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这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光刺激破坏白-黑视素,引起神经冲动产生白色感觉。无光刺激时白-黑视素便重新建设起来,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产生黑色感觉。对红-绿视素,红光起破坏作用,绿光起建设作用。对黄-蓝视素,黄光起破坏作用,蓝光起建设作用。因为种种颜色都有一定的明度,即含有白色成份,所以每一颜色不仅影响其本身视素的活动,而且也影响白-黑视素的活动。
  c、 阶段学说
  阶段学说认为上面两种理论都是正确的。因为三色说主要反映了感受器方面的机制,即颜色视觉过程的第一阶段,而对立说主要反映了兴奋传导通路的机制,是颜色视觉过程的第二阶段,产生颜色视觉机制的最后阶段,发生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在这里产生各种颜色感觉。
  2、颜色混合
  颜色混合和匹配是颜色视觉研究中一项重要内容。
  (1)颜色混合的的特点
  加法的颜色混合&减法的颜色混合
  记忆色:熟悉性和过去的经验对外观颜色的作用被归结为记忆色。
  (2)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
  互补律: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如果某一种颜色与其补色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便可以产生白色或灰色、如,黄-蓝互为补色, 青-红互为补色,紫-绿为互补色。
  中间定律:任何两个非补色混合,便会产生中间颜色。
  代替律:每一种被混合的颜色本身也可以由其他颜色混合而成,即A+B=C,而X+Y=B,则A+(X+Y)=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02:56 , Processed in 0.052379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