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回复: 0

2016考研实验心理学: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理学实验是为了重复以前的发现,并进行拓展与发现。实验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用来验证理论,并提供解释行为的数据。有两种情况:a、存在假设。b、没有假设。
  1、实验心理学家采用的三种基本实验:
  a、在一个受控制的环境中,引入一个变量并且测量它对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b、选择一组具有某种显著个性特征的被试,测量这组被试的心理特征,并且通常将这些特征与一个控制组相比较、
  c、在自然环境下观察行为表现,然后对心理特征进行实证性测量、
  2、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1)变量的概念
  变量是心理学实验中最核心的概念,又称做变项,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事物或事物特征。
  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控制变量、中间变量和无关变量。
  (2)变量的分类
  a、 从变量来源的角度划分:
  任务变量:这类变量也称为刺激变量,它来源于研究中实验任务或实验刺激的某些变化,如难度等。
  环境变量:这类变量来源于研究中实验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湿度、空间大小等。
  被试变量: 这类变量来源于被试的特征,也称机体变量或个别差异变量, 如年龄、性别、学历、健康情况等。
  b、 从实验设计的角度划分:
  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控制变量)
  (3)自变量与因变量
  a、自变量:又称独立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在实验中加以操作、变化,以影响被试行为的因素或因素组合。
  自变量的检查点,即自变量的程度。确定检查点具体包含确定它的数量、间距及范围。
  我们要选择的自变量的变化间距,即检查点,要能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因素型实验的自变量一般不超过4个水平;如果考察线性关系,可取3--5个水平,如果函数关系复杂,至少要5个水平)。
  自变量的种类:
  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如主试要求被试学习50个单词,这些单词也许是常见的,也许很少见到。那么,这些单词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就是单词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研究单词的频率对再认的影响。句子的不同类型,如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都是句子的特点。这些自变量都是因自身的不同特点而引起被试不同反应的,它们都属于刺激特点的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也属于环境自变量。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b、因变量:又称为依从变量,是被试的反应或输出,是主试观测的对象。
  因变量的控制:
  建立合适的操作定义(便于数量化)、让因变量成为连续数据(指标数字化)、校准测量因变量的仪器、反应指标的平衡(如,速度和准确率)。
  因变量的指标:反应的准确性(正确率)、反应的速度(心理历程越短,速度越快) 、反应的概率或频率 、反应的强度(物理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表示) 。
  各种心理测量表分数和评价者的评定分数
  因变量的性质:
  1)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
  3)因变量的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如果自变量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就是不敏感的。
  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一类叫高限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就是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另一类不敏感的因变量的例子是低限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实验中就出现了低限效应。
  c、控制变量
  1)概念 控制变量又称为无关变量或额外变量、参变量。是除自变量之外,一切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是必须在实验中加以控制的变量。
  2)控制变量的类型
  控制变量分为随机的额外变量和系统的额外变量。
  实验仪器的性能与技术参数的设置:来自实验环境方面的控制变量、来自主试方面的控制变量、来自被试方面的控制变量、来自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控制方面的控制变量、来自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方面的控制变量
  3)控制无关变量的有效方法
  消除法: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消除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不利影响的无关变量。
  恒定法:保持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处于相对恒定的水平从而排除无关变量的变化或变动对实验结果造成的不良影响。
  随机法:平衡被试间个体差异因素的常用方法,通常包括抽取样本和分组的随机法。
  匹配法:根据被试的某些特征和行为表现,将被试人为地划分为具有相同特质的若干组,是各组被试在一定范围内是同质的。
  抵消平衡法:通过实验方法来抵消或平衡无关变量带来的误差。如ABBA法;↑↓ ↓↑法;左右右左法;拉丁方设计等。
  纳入因素法:把无关变量纳入自变量进行研究,然后通过统计分析把无关变量的效应从总效应中剔除掉,剩余下自变量效应。
  统计控制法:采用剔除极端数据或根据主试观察剔除不可靠数据,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02:56 , Processed in 0.070400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