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回复: 0

2016考研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三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皮亚杰认为,青少年产生了一种新的自我中心,出现了两种认知歪曲:“假想的观众” “个人的虚构”。
  14、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偏爱的习惯采用的加工信息方式。
  有以下几种:1)场依存型(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外部参照物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和场独立型(内部线索参照,不受外来事物干扰)。
  2)冲动型与沉思型。
  3)整体型和序列型。
  15、认知能力也即智力:涉及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信息加工能力。
  智力是个体的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量和质的差异)与群体差异(性别、年龄、种族差异)。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
  16、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17、心理学家将性格分解为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18、性格是指个体字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类型分为:1)机能类型说(英国的培因将其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2)向性说(瑞士的荣格提出内向型和外向型)。
  3)独立-顺从说(奥地利的阿德勒提出)。
  19、中学生观察发展特点:自觉性、精确性、概括性、顺序性。
  20、 中学生记忆发展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
  2)意义记忆能力不断提高。
  3)抽象记忆发展快。
  21、中学生行为表现发生的变化:喜欢争论、理想主义。
  22、性格差异对学生学习有何影响: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影响学习的速度与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05:47 , Processed in 0.061954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