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6|回复: 0

2016考研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二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是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
  他的认知发展观: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他的观点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的持久性增强。观察的精确度提高。感受性增强。概括性明显发展(初二是转折点)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上升到理论型。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8、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的观点)。
  2) 教学促进认知发展。(维果斯基) 教学支架:指儿童在试图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或者更有能力的同伴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9、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必须经历8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1)婴儿期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2)幼儿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儿童早期主动感对内疚感。
  4)儿童晚期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青年期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人感繁殖感对停滞感。
  8)老年期自我整合对 绝望感。
  自我同一性是指整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我,并形成一致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
  10、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教师的品行素质、班级环境、课外训练活动)、同辈群体。
  11、如何建构健康的人格?
  人格统合包括三个方面的统合,即自我内部的统合(树立自我意识、培养乐观生活态度)、自我与社会的统合、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12、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从形式上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从内容上分为: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
  从自我观念上分为: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
  自我意识的发展:
  出现:儿童2、3岁左右。
  加速发展:小学。
  突变时期:青少年时期。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3 02:56 , Processed in 0.058020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