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8|回复: 0

《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主要理论一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纵观《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不难发现《教育心理学》主要理论是所有章节里所占考点比例及分值最高的章节。该章主要介绍了关于学习的几个主要的理论,以及证明理论的经典实验。其中某些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和对个人或社会性问题的解决,仍有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理论的基本内容,更要对其实际应用有所了解。
  这一部分的好懂的地方在于每个理论都有详细的实验过程,但是其难懂的地方在于实验的结论比较抽象。这一部分的内容的出题方式有简答的可能性,因此在复习时要着重注意。本文将主考生介绍主要理论之一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反应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结过程。强化在S-R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就能自动出现习惯反应。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1.巴浦洛夫的学说
  巴普洛夫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认为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例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联结的实现过程,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时空上结合产生了替代作用,使条件刺激与原来只能由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建立了联系,这个过程也就是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1)实验:将狗至于隔音实验室内,实验开始后,先给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后半分钟给狗食物,观测狗的唾液分泌反应,铃声和食物反复多次这样有联系地呈现之后,若仅有铃声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狗也会分泌唾液。结论是,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只要在时间上结合都可以成为条件刺激形成条件作用。再和其他新刺激相结合可以形成多级条件作用。
  (2)规律 :
  ①获得与消退。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中性刺激要先于无条件刺激或两者同时出现,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强化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没有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消失,即消退。
  ②泛化与分化。泛化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的初期,另外一些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应;分化是指经过选择性强化或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
  ③二级(高级)条件作用。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如果将条件刺激用作无条件刺激,使它与另一个中性刺激伴随出现,就能建立一种的新的条件反射,即二级条件作用或高级条件作用。
  2.华生的观点
  (1)实验:开始让11个月大的奥尔波特接触中性刺激小白兔,然后同时敲击钢轨发出巨大的声响,多次结合以后,泛化后的小奥尔波特看到毛茸茸的东西都会害怕。
  (2)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从而形成习惯。遵循频因律(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练习越多,习惯形成的越迅速,即练习的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近因律(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1.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桑代克是联结主义的创始人,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成的,桑代克称之为“尝试-错误”,不需要以观念为中介。与巴甫洛夫不同之处在于他提出了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
  (1)实验:猫走迷笼实验,把一只饿猫放在有机关的箱子里,经过多次错误尝试,碰巧触动开关打开箱门,于是猫就学会了打开箱门的行为;
  (2)学习的实质:学习过程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尝试—错误—在尝试这样一个过程。
  (3)学习规律
  ①效果律: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景做出特定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联结就会增强;得到烦恼的结果,联结就会变弱;
  ②练习律: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③准备率:指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进行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不活动或无准备活动都会烦恼。
  2.斯金纳的理论
  (1)实验
  斯金纳箱实验,箱内有一个操纵杆,操纵杆连接着一个供应食丸的装置。将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这种缺乏明显的无条件食物刺激环境中,白鼠踏上操纵杆,供丸装置则自动送落一粒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后,就会不断按压杠杆,直至吃饱。
  实验中,白鼠由偶然经验学会了按压杠杆而获取食物的反应,把强化(获得食物)与操作性反应联系起来,形成了操作性条件作用。按压杠杆变成了获取食物的手段或者工具,因此这也叫工具性条件作用。
  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分为:应答性行为(由已知刺激引起,被动的对环境做出反应,无条件反应时无条件刺激引起是一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有机体自身发出的,操作性行为并不取决于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刺激结果控制的)。
  (2)学习的原则 ①任何反应之后紧跟强化刺激,这个反应都有重复出现的倾向;②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3)强化理论
  ①强化物:能提高反应出现概率的刺激;
  ②惩罚:紧跟讨厌刺激导致反应概率下降的刺激;
  ③积极强化:又叫正强化,强化物有助于反应增加;
  ④消极强化:负强化,终止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反应概率;
  ⑤正惩罚:呈现厌恶刺激,反应概率减弱;
  ⑥负惩罚:消除愉快刺激,反应概率减弱;
  ⑦逃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出现,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得以逃避,则该反应在该情景下出现概率增加;
  连续强化:每个反应都强化,行为建立迅速,消退也迅速;
  定时强化:固定时机给予强化,持续性不高,强化时间过去后反应降低;定时强化会出现扇贝效应,即强化反应降低,但在时机间隔的末了,反应率上升;
  定比强化:固定次数给予强化:建立迅速,持续性高,达到预期的反应次数后,反应降低;
  变时强化:不定时给予强化,建立缓慢,持续性更强。消退缓慢;
  变比强化:在不定反应次数后给予强化。建立迅速,反应具有更长的持续性,几乎不消退。
  (4)教学三原则
  ①授新课程时应该立即强化,不要延缓强化;
  ②任务早期对正确反应进行连续强化,而后再逐渐转到间隔强化;
  ③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
  三、社会学习理论
  1.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
  班杜拉首先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一阵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
  班杜拉发现,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这种行为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1)注意过程
  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决定着在大量的榜样影响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的对象,并决定着从正在进行的榜样活动中抽取那些信息。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榜样的特性:例如独特简单的活动容易成为观察的对象,榜样越流行,越容易被模仿等;②榜样的特征:例如榜样在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越相似,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③观察者的特点:例如信息加工能力强的个体倾向于模仿别人。
  (2)保持过程
  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语言和表象。
  (3)动作再现过程
  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的行为。班杜拉认为,个体对榜样行为的再现过程可以划分为:反应的认知组织,反应的发起和监控,以及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精炼。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4)动机过程:个体决定要不要表现习得行为。
  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动机过程包括直接强化(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如果按照榜样行为去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
  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同样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
  自我强化:人们倾向于做出自我满意的行为,拒绝那些个人厌恶的东西;
  2.理想榜样应具备的条件
  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进行的,因而榜样的条件会影响学习。班杜拉认为理想的榜样应具备五个条件:①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才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②榜样的示范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③榜样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说要具有可行性,即学习者能够做得到;④榜样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即相信榜样做出某种行为是出自自身的要求;⑤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学习者才会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
  3.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内容中的新技能由教师带头示范;教师的无处不在的榜样作用;学生习得行为的表现需要教师示范才能表现出来;教师学习的热情和态度。
  本文作者为中公考研心理学辅导名师
  【推荐阅读】
  《心理学导论》重难点之社会助长与社会堕化
  2015年心理学统考—《心理学导论》考点分布分析
  《发展心理学重难点分析》基本理论—精神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13 23:08 , Processed in 0.08918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