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5|回复: 1

2015年考研工程心理学知识点(1)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工程心理学:以人-机系统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的工作效能,人在系统中的行为特点,以及人机间的合理配合等。
  “环境”不仅指各种物理环境因素,也包括劳动组织、工作制度等社会环境条件。解决人机关系问题,要恰当的处理人、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2.怎样解决好人—机—环境三者的关系:
  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机器中心论,认为机器在人机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在系统设计中要求人去适应机器的特点。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人是劳动的主体,机器是为人服务、供人使用的工具,机器的设计应首先考虑操作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在人机系统的设计中,除了强调机器和环境的设计,应尽可能符合人的身心特点和满足人的要求外,同时也要考虑如何通过选拔与训练,使操作者适应机器与环境的问题。
  3.工程心理学偏重于研究人机系统中的人的行为特点和工作效能。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人机系统设计提供有关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特点的资料。
  工效学主要研究如何将有关人的数据资料,在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得以有效地应用。
  工程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以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第二节 工程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人机系统中,人机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特性匹配。
  2.人机相互作用是通过信息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实现的人机信息交换的过程。工程心理学为各类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的设计,提供心理学的原则和人机匹配的参数。
  第三节 工程心理学的作用
  1.提高效率:人机系统的效率不仅取决于人或机各自的效率,同时也依赖于人、机、环境三者的配合和协调。
  2.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工作条件:一个好的系统,不仅要求效率高、事故少,而且还要无害于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制订工效学标准、安全标准、劳动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工效学标准通常规定的是最低要求,制定和实现标准,只是为了保障安全和健康。
  第四节 人-机-环境系统
  1.人机系统:在劳动或工作中,人与他使用的机器以一定的方式互相结合而构成的系统,称为人机系统。
  2. 研究目的:人机系统的性质和作用不仅依赖于人和机的特性,而且也取决于人机之间的关系。工程心理学研究人机系统,就是为了使人机间建立最合理的结合关系,使系统获得最好的效益。
  3.人机系统按人机连接的方式,可区分为串连式人机系统和并联式人机系统。
  串连式人机系统中,人机连环串接,人机任何一方停止活动或发生故障,都会使整个系统中断工作。
  并联式人机系统中,人机并接,两者可互相替代,在自动化系统中,人机之间多采取并联的形式。
  4.人机系统按作用特点分为:
  ⑴手控式人机系统,
  ⑵机控式人机系统:以电能等作为动力,人主要是依靠显示器来了解机器的。这种系统对人的体力要求相对降低,而对心理功能的要求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对地取决于机器的性能特点与人的信息加工能力的匹配。
  ⑶自动化人机系统:在自动化人机系统中,机器本身是一个闭环系统,它能自动实现包括信息接受、加工和执行等功能。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向机器输入工作程序和对机器的运转进行监视。电站集中控制室、自动化生产车间、用自动驾驶仪操纵的飞机等,都属于自动化人机系统。
  5.人机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
  ⑴。人机系统中的人机相互作用过程就是人机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
  ⑵。人和机的活动都包括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环节。人的这三个环节,通常用S—O—R表示。S表示刺激作用;O表示机体组织主要是大脑中枢;R表示身体反应。
  6.人机界面:控制器、加工器或运算器、显示器是机器系统的三个环节。机器和人通过控制器、显示器进行信息交换,人们把它们叫做人机接口或人机界面。
  7.人机系统中人机的信息交换包含两方面的人机信息交换:一方面是人的输出信息转换成机器的输入信息;另一方面是机器的输出信息转换为人的输入信息。
  8.把机器的输出信息转化为人的输入信息,这时人所得到的输入信息称为反馈信息。人根据反馈信息对机器作出进一步的控制。人从接收反馈信息到作出调整被控对象状态的操作反应,要经历一系列心理动作过程。
  9.信息模型:人从显示器中所感知的不是被控对象本身,而是代表被控对象变化状态的符号、标记或图像,显示器上所呈现的这些符号、标志、图像等叫做“信息模型”。
  10.观念模型:人感知到信息模型后,就要对它进行解析或译码,即在大脑中把它转化成被控对象状态的映象,这种映象叫做“观念模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6-7-28 13: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11.目标模型:人对机器进行控制或调整,是为了使它按照预期目标运转。大脑中以映象形式存在的预期目标称为“目标模型”。
  12.人机系统的功能分析是多层次的,要逐层分析。
  13.人机配合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在构形与性能特点上的匹配。
  ⑴机器具有许多人所不及的功能特点:
  ①强度大;
  ②速度快;
  ③精度高;
  ④具有某些人所缺少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⑤具有独特的记忆功能;
  ⑥能够长时间地连续工作;
  ⑦能在人无法耐受的环境中工作。
  ⑵人也有一些机器所不及的功能:
  ①某些感受能力比较高;
  ②具有补偿的能力;
  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④具有多种潜能;
  ⑤具有总结经验,除旧创新的能力;
  ⑥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能成为机器的支配者。
  一般来说,强度大的、快速的、高精度的、持续久的、单调的或操作环境恶劣的工作,要安排机器去干;设计方案、编制程序、应付不测、排障维修等工作应由人去做。
  14.人机匹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是通过选拔与训练,使操作人员能够与机器要求相适应。
  另一方面,人与机器相比,机器在构造和性能特点上,可以有很大的变化,而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生物遗传因素制约,具有较大的不变性。因此,人机匹配不能仅依靠人对机器的适应,应主要依靠把机器设计成符合人的特点来实现。
  15.人机匹配应符合的原则:
  ①要选用最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力和提高人的操作可靠性的匹配方式。
  ②匹配方式要有利于使整个系统能够达到最大的效率。
  ③要使人操作起来方便、省力。
  ④要采用信息流程和信息加工过程自然的、使人容易学习的、差错少的匹配方式。
  ⑤不要采用需要人做高度精密的、频繁的、简单重复或过于单调的、连续不停的、作长时间精确计算的匹配方式。
  ⑥匹配方式要使人认识到或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或很重要,不可把人安排作机器的辅助物。
  16.与信息高速公路有关的工程心理学研究
  ①人-计算机界面的研究。
  ②对语言理解过程和知识组织方式的研究。
  ③对人的视、听注意分配和信息综合特征的研究。
  ④远距离配合工作的信息加工的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30 06:25 , Processed in 0.03991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