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回复: 3

2015考研:社会心理学笔记(3)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与分析――塑造行动框架
  1.定义――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 是对人及行为的认知,而不是对物。它包括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外显的行为活动,具体是包括感知、判断、推测、评价等过程;
  二.社会认知的途径
  1.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
  ◇ 对他人情绪、情感认知的线索――表情动作。表情是人类最初为适应生存而产生,并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 面部表情既是先天又是后天习得的
  ◇ 情绪的认知与判断受主观因素所制约――(1)对各种情绪表现模式与规则的了解(虚假表情与真实表情有模式上区别);(2)认知者与情绪者的关系;(3)认知者本身的情绪体验
  ◇ 表情动作是判别情绪-情感状态的依据之一
  2.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了解一个人的过去生活;了解在家庭中的地位;外貌;等。
  3.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对自己与他人以及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人际关系中一个特点是:认知者的情感成分参与其中。
  研究人际关系的方法,是莫雷诺“社会关系测量法”、苏联的“参照测量法”、塔基乌里的“关系分析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982
发表于 2016-7-28 13: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
  一.社会知觉(第一步)
  1.知觉活动的主体与客体都处于变动中,因此社会知觉是双向的。
  2.婴儿早期对人的特定反应(微笑)有生物适应意义——有如动物的“印刻效应”,更是后天习得——即刺激反应行为(学习理论)。
  二.社会印象
  1、 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
  ◆对人认知的第一印象:
  ◇ 刻板印象——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经验形成起来的,对某一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如“南方人”、 “北方人”、“日本人”
  ◇常见的社会刻板印象——人们对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如商人就是唯利是图的、娱乐圈就是乌七八糟的。
  ◇ 晕轮效应——“一俊遮百丑”。外表充满魅力,其他无关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
  ◆信息的先后及性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
  1) 信息的先后顺序的影响
  ◇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近因效应——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阿希关于首因效应的实验
  表明:最初印象有着高度的稳定性,后继信息甚至不能使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社会知觉中既有首因(第一印象),又有近因。当同一对象的两种信息连续被感知到,首因起作用;如果是两种信息断续被感知,同近因起作用。
  ◇ 对首因效应的原因解释
  ? “注意说”:注意的投入完全而充分,因而印象也更鲜明、强烈;对后继信息,人们的注意会游离,从而使后继信息的影响作用下降。
  ? “习惯说”:人们习惯地按第一印象解释后继信息。
  ◇ 对近因效应原因的解释:
  新的信息对原有印象产生很大的“不一致”冲击;对陌生人,首因效应明显;对熟悉的人,易发生近因效应。
  2)信息的性质
  ◆社会特征
  社会角色——预言其言行,确定其行为意义及行为的适当性。
  ◆心理特征
  人们在交往中会根据对象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人进行归类(Rosenberg,1968)。
  ◇在人际交往中具有积极定向意义的心理特征:
  人际关系特征:有帮助的,真诚的,宽容的,好交际的,幽默的;
  智力特征:科学的,果断的,灵巧的,聪慧的,有坚持性的;
  ◇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消极定向意义的心理特征:
  人际关系特征:不幸的,自负的,易怒的,令人厌烦的,不合群的;
  智力特征:愚蠢的,浅薄的,犹豫的,不可靠的,笨拙的。
  3、个人好恶估价是对人印象形成的主要依据——影响印象形成的主观因素
  ◆ 觉察者的情绪状态
  ◆ 投射作用——由于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向,而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
  投射作用使人们把自己具有的东西看成是别人也具有的——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三、社会判断(略)
  信息收集、取样、选择与综合、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6-7-28 13: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印象整饰
  ◆ 社会印象的形成都是从知觉者的角度出发,然而社会认知中的被知觉者并不是被动的,他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的选择来改变他人对自己的印象。这种有意控制他人对自己印象形成的过程――印象整饰(亦印象管理),它是一个人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
  ◆为什么要进行印象管理:人有多种角色,在具体的社会情景中,要想被社会、被周围的人们所接纳,就必须按照社会的期望行事,这是社会适应的需要。
  一.印象整饰的涵义
  ◆戈夫曼的“戏剧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人们按照社会剧本(社会规范)的要求,扮演各自角色,且各自角色受对方制约。因此互动双方必须对自己的印象进行控制、管理,以使表演能顺利进行。
  二.印象整饰的正负两面性
  ◆ 印象整饰具有一定虚伪性和欺骗性,故古德尔纳将戈氏理论斥为“出卖灵魂的社会学。”
  ◆ 印象整饰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使用的目的。
  积极意义――可以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保持交往、互动的顺利进行;消极――逢迎
  正确进行印象管理的前提——正确理解社会情境、角色要求、理解自己的交往对象
  ◆ 印象管理策略——1) 逢迎——满足他人的(心理 / 精神)需要。最常用的自我表现技术,目的是使自己看起来值得喜欢。2)恫吓——给他人造成一个可怕的印象,使他人由于害怕而完全接受控制,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3)自我抬高——让别人觉得自己(在总的方面或某些特殊方面)有能力。4)显示——给他人以“完美”的印象,使他人感到自己的差距,或引起内疚。5)恳求——向人表白自己的弱点和对人的依赖,目的不是象显示那样赢得人的尊重,而是旨在引起他人的同情,进而得到他人的帮助。
  三、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
  ◆ 交往对象影响自我表现:在不同的对象面前,自我表现是不一的。
  ◆ 交往情境影响自我表现:高级场合自我控制加强,行为自然会更规范;四.印象整饰的控制与识别
  ◆ 控制——越刻意控制,就越不自然,会暴露真实自我;善于控制者如好演员,表演自然得体。
  ◆ 识别——具体的言谈举止好控制,非言语行为难控制,可从中识别。
  ◆ 水平差异可通过自我监控量表来测定。如自我表现的社会适合性、能否从环境中获取合适的自我表现信息、能否控制和矫正自我表现、处自我表现的一致性与变通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6-7-28 14: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一.归因定义、分析
  即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为什么这样做。”
  二.归因理论
  1.内部归因(个人倾向归因)与外部归因(情境归因):海德
  2.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归因:维纳。
  能力、努力、任务难易、运气是个体分析成败的主要因素。成就动机高的人将成功归于能力强、失败归为不努力;避免失败的人则将成功归于运气好、容易,失败归于无能。
  3.三度理论:
  凯利从三个范围来进行归因:客观刺激物、行为者、所处的情境、条件。
  他将外界信息分成三种:区别性资料(此人的这一行为是否特殊);一致性资料(此人行为是否与他人一致);一贯性资料(此人的特殊行为是否一贯如此)。
  三.归因偏差
  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是不一致的:前者将成功归因于自己能力,后者则归于运气好;
  2.动机性归因不一致:
  3.归因过程中的拟人化错误:将自然现象赋予社会意义。如乌鸦与不幸。
  4、性别归因的不一致:女强人
  四.归因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中公考研祝你考研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20 10:44 , Processed in 0.07405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