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3|回复: 0

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5)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识的结构】
  (一)知识及其类型——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它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①安德森根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方式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②直接经验知识和间接经验知识;③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④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二)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1.陈述性知识:同化,即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充分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2. 程序性知识:产生式,它由条件和结果两部分组成,所谓产生式系统就是人所执行的一系列内隐的智力活动;
  (三)知识的理解——1.含义和类型:主要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直到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其类型有①陈述性知识的理解②程序性知识的理解③策略性知识的理解④图形知识的理解;2.知识理解的过程(维特罗克):新知识和长时记忆内容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3.理解的三种水平:初级、中级和高级水平理解;4.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1)影响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教师指导等方面;(2)影响理解的主观因素有①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影响②认知结构的特征(原有知识的可用性、清晰性和稳定性)③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等;
  (四)错误概念的转变——1.错误概念的性质:错误概念不简单是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成的错误,它们常常与学习者的日常直觉经验联系在一起,植根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2.概念转变及其过程:概念转变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3.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①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②学习者的“概念生态圈”③动机因素④社会(课堂)情境;4. 概念转变的条件:①学习者对原有概念产生不满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③新概念的合理性④新概念的有效性;5.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一般要包括三个环节①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学科知识背景,了解学生的错误概念;②创设并引发认知冲突;③鼓励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形成新概念;
  (五)知识的整合与应用——1.知识的整合与深化:知识的整合就是对知识的内容、观点、材料等方面进行集中和概括;知识的深化就是对知识系统化、条理化;2.知识的应用与迁移:迁移就是一次学习对另一次学习的影响;3.迁移的经典理论:①形式训练说。以沃尔夫为代表,基于官能心理学;②相同要素说。桑代克提出的是共同要素说,强调是任务本身的共同特点;伍德沃斯提出的是相同要素说,不仅要求内容和实质上的相同,还要求程序上的相同;③概念化理论。贾德提出,著名实验为水中打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6 07:00 , Processed in 0.06005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