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8 14: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翻译家】
(1)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提出了翻译的“三原则”: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亚历山大·弗拉色·泰特勒,于1790 年在他的《翻译原则探讨》(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中提出了如下的三个标准:
1、译作应该完全传达原作的思想(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译作的风格与笔调应当与原作保持一致(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in 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3、译作应当和原文的一样流畅(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泰特勒随后指出,上述“三原则”是按照其重要性排位的,当上述三者不能兼得时,应采取第一原则或第二原则而忽视第三原则。
(2)奈达(Eugene A. Nada)提出了翻译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在其《语言和文化:翻译语境》(2001:87)一书中提出了“功能对等”概念:
1、最低限度而又切合实际的功能对等定义: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应当能够达到能够想象出原文读者是怎样理解和领会原文的程度。
(A minimal, realistic defini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 readers of 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it to the point that they can
conceive of how the original readers of the text must have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it.)
2、最高限度合乎想象的功能对等定义:译文读者应当能够基本上按照原文读者理解和领会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领会译文。(A maximal,
idealistic defini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 readers of 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it in esse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original readers did.)
(3)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了“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在其《翻译入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2/1988:39)中提出了“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即:
1、交际翻译力图对译作读者产生尽可能接近原作读者所获得的效果。(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on the readers of the original.)
2、语义翻译力图在译作语言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译出原作在上下文中的准确意义。(Semantic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nder, as closely as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llow, the exact contextu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标准低标准中标准高标准
内容忠实(信) 明确准确精确
(三似) 意似形似神似
(三化) 浅化等化深化
形式通顺(达) 易懂通顺扬长(雅或传神)
1.2.2 其他影响翻译效果的评价标准
没有任何一种统一的标准,能够规范不同情境、不同语言的翻译工作。我们在评价一篇译作的质量时,同时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一些
因素:例如,作者的意图,翻译的目的,顾客的需求、译作读者、译作主题、原作的风格、翻译方法(笔译或口译)、所需时间等。
译者在翻译中,始终要考虑作者的意图和翻译的目的这两件事情。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出版还是为了商业用途?
不同的写作意图和目的,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同时也有不同的翻译标准。
一般认为,客户及使用者的需求是决定翻译的最重要因素。我们从事翻译工作,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如果我们的翻译作品不
能令客户及文章使用者满意的话,我们的工作将不能被认可,同时,翻译工作就成了意见费时费力而收效甚微的工作。
每一位译者都有他自己的潜在读者,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文化、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翻译作品可能有着不同的需
求。
原文本风格和体裁一旦发生变化,所带来的不仅是翻译模式上的转变,同时,翻译标准也需要改变。举例来说,文学作品翻译中,对
译文的文学功底要求是最为重要的;同样,对于科技文体和法律文体来说,忠于原文是第一要义。在新闻翻译中,速度永远是第一位的需
求;而工业翻译中,又必须考虑成本这一因素。
评价一篇译作,可以从翻译速度、翻译周期和成本等方面进行量化考察,这一点在商业和工业活动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当然,对于同一篇文章而言,并不需要考虑所有的因素,即使我们需要考虑所有的因素,这些因素所发挥的作用也不都是相同的。也
就是说,从不同的条件和实际出发,我们可以从评价译作的诸多标准中区分出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1.2.3 翻译初学者的译文标准
上述所提及的标准,不太适合于翻译初学者,因为其中的有些要求过高,有些则过于理想化。对于翻译初学者来说,需要注意的基本
点主要有:
(1)忠实:忠实于原作,准确、完整地表达原作的内容,尽量体现其风格。不得歪曲、增删、遗漏、篡改原作的信息。
(2)通顺:译作语言明白流畅、符合规范;句、段意思连贯,符合语法、逻辑和修辞的规范。不用文理不通、生硬晦涩、模棱两可、
随意生造的词句。译作与原作的通顺程度应保持一致,如果原作故意采用某些不通顺或非规范的言辞,应设法加以仿效,以体现忠于原作
的原则。
(3)速度:在符合上述两个标准的前提下,翻译的速度越快越好。
1.2.4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英语专业学习者翻译水平要求
受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英语组于2000 年制订了本大纲。
(1)英语专业六级的翻译教学要求
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能将中等难度的英语篇章或段落译成汉语。译文忠实原文,
语言通顺,速度为每小时250-300 个英文单词;能将中等难度的汉语篇章或段落译成英语,速度和译文要求与英译汉相同。能担任外宾日
常生活中的口译。
(2)英语专业八级的翻译教学要求
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的文学作品译成英语,
速度为每小时250-300 个英文单词。译文要求忠实原义,语言流畅。能担任一般外事工作的口译。
1.3 译者的基本素质
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需要具有一些基本素质,这需要通过训练或自身学习等获得,下面提出了一些译者的基本素质:
1.3.1 灵活应用双语的能力
1.3.2 双语文化基础过硬
1.3.3 了解翻译主题的背景知识
1.3.4 写作能力
1.3.5 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同时具有充足的实践经验。
1.3.6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