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回复: 0

2015考研金融学基础知识(21)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信用货币
  (一)现代的信用货币
  1、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
  2、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名称)
  3、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4、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二)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1. 信用货币流通是与信用关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2. 现代经济债权债务的网络中进行运作,用信用支付工具实现债权债务的消长和转移势所必然
  3. 债权债务是以一定的文书形式来体现并具备法律规范的形式;银行信用文书,自然而然地成为代替贵金属流通的理想货币形态
  二、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一)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1. 节约了货币材料。现代信用货币中的钞票和硬币是用纸或贱金属制造的,存款货币本身只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而电子货币,更是极大的节约
  2. 节约了有关货币流通方面的费用
  3. 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
  (二)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
  1. 第一个层次——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
  • 创造存款货币是由无数银行,在不同时点和地点上,通过自我约束机制分散地决策的
  • 正是分散决策,才有可能针对千差万别的需求机动灵活地供给货币
  • 而自我约束机制则使它们认真地对客户所提出的需求进行评价和筛选
  2. 第二个层次——中央银行
  • 每一笔存款货币的创造都合理,并不等于创造的存款货币总量必然符合经济的客观要求
  • 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则可解决全局均衡的问题
  (三)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
  1. 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是金融的微观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和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的关节点。
  2. 信用货币创造,都是公司、公众、政府机构为一方和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为另一方,环绕一笔一笔具体的货币存、取、借、贷,所进行的诸多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
  3. 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金融行为却为经济生活连绵不断地提供了流通中的货币。流通中的货币——构成货币供给,从而关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比,构成宏观金融问题的核心,导出了宏观经济的结果
  4. 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失衡,从而客观经济生活从金融的宏观方面提出调整要求时,其实现也不能绕过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即只能透过利益机制影响参与金融行为的诸多微观经济主体,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宏观均衡状态的。当然,在非常时期可有非常措施。
  5. 只有了解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才能具体理解金融微观方面与金融宏观方面的连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4 11:03 , Processed in 0.07972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