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回复: 1

2015考研金融学基础知识(27)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1. 货币政策的概念
  货币政策的范围,有广义、狭义之别。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
  2. 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
  就各国中央银行在不同时期的目标选择来说,有的是明确突出一个目标,有的则明确是追求几个目标。
  3.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也有单一、双重、多重目标选择之争。
  4. 对“稳定”的诠释
  稳定的目标不可能是绝对惟一、全然排他的。要给稳定确定一个回旋的空间。对目标不应作过分机械的论证。稳定国内物价与稳定汇率的关系: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
  5. 通货膨胀目标制
  是单一、长期货币政策目标,但并不排除中央银行在特定情况下以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等短期目标为重心。掌握其含义及特点。
  6.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应否将资本市场运行及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之中,不仅是个极有争议也是个极有难度的问题。
  7. 相机抉择与规则
  相机抉择、规则的含义、特点及发展。
  8.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赋予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领域以独立决策的权限是必要的。如何赋予这样的权限,国情不同,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国情不同,独立性的强弱水平也不会是同一的。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1. 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再透视
  包括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在作用机制和政策效果上各有特点。
  2.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有选择地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进行调节和影响,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3. 直接信用控制
  具体的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制、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4. 间接信用控制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的含义及特点。
  5.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信用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政策等。有时也采取优惠利率政策、专项贷款、利息补贴和特种存款等行政色彩较浓的办法。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概念。
  (1)早期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M→r→I→E→Y
  特点是对利息这一环节的特别重视。
  (2)托宾的q理论
  M→r→PE→q→I→Y
  特点是把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的资产价格,特别是股票价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货币理论应看作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进行资产结构管理的理论。
  (3)早期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M→E→I→Y
  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更强调货币供应量的直接效果。
  (4)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不能由类如利率传导、货币数量传导的分析所代替。
  其一,是对银行传导机制的研究
  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R→D→L→I→Y
  其二是对资产负债表渠道(Balance sheet channel)的研究
  M → r → PE → NCF→ H → L → I → Y
  (5)财富传导机制
  PE → W → C → Y
  (6)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M→r→re→NX→Y
  2.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1)中介指标应具有可控性、可测性、与政策目标的相关性、抗干扰性及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较好的适应性。
  (2)利率指标。属于长期中介指标。其优缺点。
  (3)货币供应量。属于长期中介指标。其优缺点。
  (4)汇率指标。一些经济、金融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及地区以汇率作为中介指标。
  (5)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属于典型的短期中介指标。其优缺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82
发表于 2016-7-28 13: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1. 货币政策的时滞
  概念。时滞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2.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3. 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以及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4. 透明度和取信于公众问题
  可信度强才能成功地引导公众行为来配合政策调整;透明度高才有利于在决策者与广大公众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5. 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一是看效应发挥的快慢(如前述时滞分析),二是看发挥效力的大小;判断效力的大小须结合相关目标或因素全面分析。
  6. 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了解演变脉络。
  7. 对治理通货膨胀与治理通货紧缩所起的作用迥然有别
  利用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成效显著。而治理通货紧缩效果则不很明显;原因可从经济基本面与微观主体意愿及行为的制约两方面分析。
  8. 必须有其他金融政策的配合
  如信贷政策、汇率政策、资本管制政策以及金融监管等的配合。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略)
  第六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1. 配合的基础
  均是需求管理的政策,均是对货币供给进行调节。
  2. 配合模式
  对不同的宏观失衡的调节,依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各自特点,实行“双松”、“双紧” 或“松紧搭配”的配合模式。
  3.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比格局的变化
  了解这一对比格局的变化。
  第七节 汇率政策
  1.人民币是应贬值还是升值
  制定汇率政策时,必须依据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实力而定,要有对诸如外贸进出口、国内金融市场、就业压力等等方面的战略思考。
  2. 米德冲突与“政策搭配理论”
  (1)米德冲突。固定汇率制度(汇率政策无效)下,若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萧条并存,则财政货币政策若要同时实现内外均衡,必然在政策取向上左右为难。
  (2)政策搭配。蒙代尔认为在坚持“财政政策追求内部均衡目标、货币政策追求外部均衡目标”的原则下,仍可以实现全面均衡。
  3. 克鲁格曼三角形
  在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中,只能三者取其二。
  4. 我国的内外均衡冲突与政策选择问题
  内外均衡冲突的现实存在。资本项目可兑换压力不断加大的原因。政策选择。
  第八节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和政策协调
  (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3 23:50 , Processed in 0.074343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