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回复: 0

会计硕士备考要点全汇总:会计基础公式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会计方程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账户余额平衡公式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增加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减少数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增加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减少数
  借贷记账法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增减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1、差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科目增方余额-资金占用类科目减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增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减方金额
  2、余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来源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
  资金收付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资金来源总额-资金运用总额=资金结存总额
  1、发生额差额平衡
  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平衡
  资金来源类科目收方余额-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余额=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余额
  复式反收付记账法平衡关系
  1、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或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2、所有账户收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付方余额合计
  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是)
  1、 双方余额调节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
  2、 单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
  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是
  3、 差额调节法是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
  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估计坏账的百分比=(估计坏账-估计坏账收回)/估计赊销净额
  应帐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调整的数额=(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坏账准备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坏账准备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估计的坏账损失数额
  应收票据贴现净额
  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5
  应收票据到期价值=面值(不带息票)=面值+利息(带息票据)
  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存货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
  是2、后进先出法
  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发货前库存存货总成本-发出存货的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总成本+本次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次收货
  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次收入存货数量);
  关于会计基础公式的内容,上文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解析,希望对正在备考会计硕士的考生能有所参考。最后预祝大家都顺利通过考试,进一步深造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5 04:26 , Processed in 0.06132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