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7|回复: 0

博仁教育教育学333模拟题(五)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7 13: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博仁教育教育学333模拟题(五)
一、名词解释
1、综合课程
2、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3、 导生制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2、 怎样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三、论述题
1、试分析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你怎样理解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这两种极端的观点?
博仁教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综合课程:又称为广域课程、融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从一门科学中特定内容构成课程的做法,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坚持知识统一的观点,通过综合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把某一学科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就可以互相强化,学习效果就会得到加强,学生更能充分地理解和把握各门学科的要领、原理和方法之间的异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会人类知识的综合性,并在学习种形成正迁移,促进其他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综合课程比较容易切近生活。
2、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①认知领域(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②情感领域(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③技能领域(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
3、18世纪90年代,教会人士贝尔在印度,兰卡斯特在伦敦分别创立了“导生制”学校,也称“相互教学制”。“导生制”学校的基本方法是先将学生编成小组,每组10 人,再制定一个年龄较大且成绩突出者为“导生”,教师先教“导生”, “导生”再对小组进行教学。由于“导生制”学校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教学方法过于机械,19 世纪中期以后为正规初等学校所取代。
二、简答题
1、 简述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1)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2)两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③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2、 怎样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1)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的,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人提出教育目的是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教育目的是来自客观世界,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产物,这也就是所谓的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2)首先,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从而也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其次,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设施的制约;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事实上,对受教育者的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三、论述题
1、(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散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都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互动,它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给年轻一代健康成长。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实践,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片段的,是不能与学校教育比拟的。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过得教师来进行工作的,教师受国家的授权和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能自觉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学业、身心按照一定方向发展。
2、(1)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社会本位论者相反,他们主张教育目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2)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也为这种历史过程所制约:
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教育目的不仅反映社会对人的需要,而且也反映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二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判断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否合理,最根本是看它是否在经济条件许可范围内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发展。②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个人之间的发展机会或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个人之间的发展程度或受教育程度是分层次的。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在我国,无论从目的上说,还是从手段上说,人的个性发展问题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教育被认定为“立国之本”。因此,教育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潜能,增进人的主体意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心理素质,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依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6 20:03 , Processed in 0.07496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