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7|回复: 1

梦圆厦大——我的经历、教训、经验和感悟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1: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0日晚上9点多,刚从秦淮河玩完回到南大同学的宿舍,收到了学弟发来的恭喜短信,当亲眼看到录取名单上有自己名字的那一刻,我心里总算尘埃落定,压抑了太久的感情终于得以释放。最后以总分第3名被录取,我自己都没想到,消息出来后,周围充满着各种赞美和肯定,让我有些飘飘然了。但冷静下来,我知道这些恭维并不真实,也不长久,真正让我骄傲的是——我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孤独和虚荣,我最终战胜了自己,并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本帖行文格式受《我的失败与伟大》影响颇大,因为这个学姐太牛逼了,在我最低谷的时候是这篇好文支撑我坚持下来的,我打印出来放在床头,累了就看一下,在此特别鸣谢cathyzmm学姐,好了废话不多说,开始我的故事。
  首先说说我的情况,本人24岁,男,福建人,本科毕业于武汉一所普通一本院校(非211、985),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14年二战考上厦大新传专硕。晒下两年的分数:
  13年,政治:67,英语:63,专业实务:118,专业基础:120,总分:368,复试线:373,无缘复试!
  14年,政治:68,英语:70,专业实务:109,专业基础:136,总分:383,复试线:380,初试排名:第20,复试分数:93.75,复试排名:第1,总排名:第3,被录取!
  聚英论 坛上有好多精彩的帖子,建议对如何考研还不知所措的学弟学妹们,把论 坛翻个100页,我相信你们马上就会变成考厦大新传的高手。我在聚英论 坛和RIGHT群里都以潜水为主,但很感谢这两个地方带给我的帮助,特别是安学姐组织的最后模拟面试,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和切实的建议。现在是回报的时候了,希望我的故事、经历和感悟能带给下一届考生哪怕一点点的帮助和启发。
  (一)经历篇(很长,看不下去的可以直接跳到第二和第三部分)
  想要考研,是在大一刚进校的时候,高考的失利,让我与名校失之交臂,从小都很要强的我,发誓一定要通过考研证明自己(现在觉得这种想法很幼稚)。这种强烈的欲望逼得我大学四年过得很拘束,被这种不太正确的观念压抑着,变得功利而小心。于是我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刚进校就考进了我们学校最好的学院(类似北大元培学院),享受最好的师资和教育,又进了很多比较好的社团(校报记者团副团长、英语广播台栏目播音、校志愿者协会公关部干事),做学院学校大小晚会、比赛的主持人,在别人眼中是优秀学生的代表。
  我们学院比较特殊,大一进行通识教育,学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课程。(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大二进入专业教育,我选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作为我的专业,因为当时我很崇拜白岩松、水均益,梦想当一名出色的电视记者。(不过后来这个想法也就只有呵呵了……)我大学学习还算努力,从来不打DOTA(消遣主要靠打篮球和看电影),期末成绩中上,靠着各种头衔、发稿、奖项拉高了综测,拿了两年一等奖学金。(大二抽风选了一门金融学,实在没兴趣+智商跟不上,加上当时忙于社团活动,挂了,当年失去了评奖资格……)。
  我大概就是这个情况,你也能看出来,我在班里同学和老师眼中是属于考研的种子选手,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我应该是能考上名校研究生的。现在想来,正是这种虚幻的优越感,让我第一年考研心态变得非常奇怪,既自负自满又充满恐惧,处处跟别人比,处处在意别人的眼光,现在想来失败的种子在当时就暗暗埋下了。决定考厦大是在大三下学期,由于我们学校考研的主力是武大和华科,所以我综合考虑了武大、华科、复旦、人大、厦大和中传。选择的过程中咨询了很多人,查了很多信息,综合多方面因素,最后决定报考厦大
  因为我性格比较谨慎,所以算是很早就开始准备考研的。大二结束的那个暑假报了个考研英语班,连续22天拥挤燥热的“811”,厚厚一沓150面的手写笔记是我那个夏天的收获,也让我对考研英语有了个基本了解(我英语笔试一直不好,四、六级虽然都是一次性通过,但刷了N次最高也就480+)。大三下学期3月份开始正式复习,买了9本参考书、13版聚英全书和淘宝上好多好多没有太大用处的资料,花了不少钱,报了900多块的中公考研政治班(不是我黑它,太尼玛没用了,还占用自己本来该用在政治上的时间,有反作用)。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第一年(2012年)的复习进度,前期可以借鉴,后期多是教训:
  3月中旬-6月中旬,每天花大概7个小时,上午3个小时坚持背《星火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图解记忆法》50个list,我背得很慢,3个多月背了大概3遍左右。大三下的复习重点就是背英语单词和长难句分析,特别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没必要做什么150篇之类的。打个比方,背单词就好比修炼内功,语法和阅读技巧就是招式,没有深厚的内功作为基础再好的招式也只能是花拳绣腿。
  两个小建议:①背单词要不断翻滚,前面背过的要不断重复和自测,将昨天背过的单词拿来回忆,看着英文想得出中文意思就打个√,下次看到√就略过,重点复习不会的。②将记不住或者真题上的生词抄在一张小纸条上,自习完回宿舍的路上或者吃饭时拿出来看一下,利用零散时间记单词效率很高。剩下4个小时用来看9本专业书和真题长难句。网上很多人说《报纸编辑学教程》和《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没翻过都考上了,有一定道理。但因为我比较谨慎,当时时间也多,我把每本书都认真看下来的,我算了一下1个小时看15面这个速度是我比较合适的看书速度。真题长难句部分我的计划是1天认真搞定1篇。我比较懒,翻译没有写下来,主要是看一下文章,心里想一下,再对着解析纠正,建议有时间的同学还是要把翻译的内容写下来再比对答案。
  7月-8月,暑假我没有按要求去实习而留在学校复习备考(后来觉得这样不好,建议还是要去实习)。这段时间英语主要还是沿袭之前的真题长难句练习,基本上把05年到09年英语一的真题都做完了。单词继续翻滚(又背了两遍),政治在八月底上了10天左右之前提到的超级无聊的中公考研政治班(我基本上在半睡半醒中度过),对政治的框架有了个基本了解。
  专业课开始进入理解阶段,把13版聚英全书仔细看了一遍,还做了一遍笔记,这套笔记做得很失败,基本是照搬书本的框架,费时费力作用不大。然后看了一遍之前买的专业课视频(据说是厦大老师讲的,听不出来,但感觉还有点用)。
  PS:顺便吐槽一句,武汉的夏天真不是人待的,太热了,每天睡在草席上跟睡在电热毯上一样。那个夏天每天都很难熬,但是我没有回家,我建议大家还是忍一忍,既然要考研,就要能吃苦。据我目测周围同学回家的没几个是有在读书的,我好歹看了一点进去。而且后面武大一好哥们寝室新安了空调,盛情邀请我到他那里住了一周,我们俩白天自习,晚上看鬼片看奥运会,想想真是考研期间最开心的一段时间了。
  9月-11月,这段时间是考研的重头戏,但我由于前期发力过猛,后期一直感觉力不从心,没法进入状态,这3个月我真是诸事不顺,9月正式开始复习后感觉到莫名的压力。其实从小我的心态一直不太好,凡大考大比赛必失常,每次我太在意一样东西,就会很畏惧它,而考研最不该有的就是不自信了。我当时被恐惧感笼罩着,心里想太多担心的也太多,天天换QQ签名和状态来鼓励自己,行动力大打折扣。不得不说第一年我的心理素质真是弱爆了,换参考书、专硕和学硕的纠结、缩招、保研名额被黑……稍微一点点的变动都会让我心情低落好几天。狼哥说过,“真正厉害的人是那些在变动中保持冷静的人”,可惜我没有做到。
  另外,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环境真的很重要。我们宿舍4个本来都约好要一起考名校研的,但最后两个保研了(1个去了中科院1个留本校),剩下那个打算考研的室友被保本校那个忽悠着天天打DOTA。一回寝室就看到他们打游戏、看电影,晚上很晚才能睡觉,夜间伴随着各种磨牙、打鼾,我本来就敏感,睡眠不太好,精神越来越崩溃,后面忍不了10月份果断搬出去了。
  我在学校里租了一个房间,房东是个奇葩,还坑了我500块钱(哎,太多故事了,说来话长……)。在外面一个人住是很孤独的(隔壁合租的也是个打酱油的,天天睡到中午,基本没有共同语言)。自习室里本来跟一个挺爱学习的妹子一起自习,复习到一半她跟她男朋友跑了……另外换了个研友,是我们班第一名,学会计的,学神(就是平时学习看起来不太认真,但成绩就是好,轻松考上了暨南大学)她坐我旁边,老借着帮我打水的机会找我说话,我也没在意,经常不自觉就聊起来了,效率很低(自作孽不可活,哭死……)。就是因为这各种因素干扰,加上自己内心不够强大,导致我进度严重滞后,每当不能按时完成计划上的list,强烈的负罪感就会压得自己更难受。又因为是一个住,压力越大越完不成任务就会越想逃避,晚上11点自习完回寝室就会看各种电影电视剧(《吸血鬼日记》、《灌篮高手》一集不落地看,有时会看到半夜2点多)。当然这是少数,大多数是因为压力大而失眠,早上又硬逼着自己7点半前起床,中午基本没睡着过,每天都靠着咖啡和茶强撑着,精神状态很不好。)
  12月,最后1个月零5天,越来越惶恐,再不调整过来就真的没救了。有一次与我广电班学霸(13年华科新闻学硕第1名,政治没报班80分)吃饭时,我发现跟她在专业知识上的差距太大(她9月份才开始复习的),跟她聊过以后改进了自己许多复习方法(果然队友很重要)。从11月底开始就转移到租的房子自习,这样可以省下路上和吃饭的时间。(我承认我是个极端的人,我偶像是科比,信奉他一句话“残忍地训练自己……”)早饭煮2个鸡蛋,加上牛奶和饼干就混过去了,午饭去食堂吃,吃完睡半个小时(没睡着也会躺着),晚饭打了饭边吃边看NBA体育新闻,这就是所有的娱乐和休息。那个月基本上都在补专业课,把历年真题(名解、简答、论述)边背边默写了一遍,然后抓了一些自己认为的重点,《30天30题》和《传播小王子》粗粗看下来。英语基本没管(把英语二10、11、12年真题做完),特别是作文,一篇都没有写过。
  虽然我非常紧张(每个人都很紧张),考试那两天还是强撑下来了,没怎么失眠(正常睡,醒的很早)。英语政治考完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呵呵……),上午专业实务卷答得稀烂,6个大题,第1题“举例说明公民新闻和公共新闻的差异”虽然书上没写,但《传播小王子》和《30天30题》都有提到过,因为我没时间看细,完全答偏了,其他题也各种漏点(我一度以为这科会不过线,结果出来还有118,算是不错的分数,真的是世事难料)。中午回来顿感无望,心情万分沮丧,下午专业基础卷就随便答了,最后只有120分。
  当天考完出来就有强烈的失落感,预感自己今年与厦大无缘了。晚上同学们一起去通宵唱K也闷闷不乐,第2天回到住的地方,收拾东西准备搬回宿舍的时候,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第一个念头就是觉得对不起父母,尽管当时成绩还没出来。
  寒假我在担惊受怕中度过,查到368分时还满怀有希望,但晒高分的人越来越多,每有一点风吹草动,都挑拨着我本脆弱的神经。2013年3月10日,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天,13年厦大新传专硕划线373。我——被彻底PASS掉了。我的心顿时空了,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我一辈子都会铭记。记得柴静说过,“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听着室友的鼾声,回忆考研以来的每个细节,祈祷时间倒转,欲哭无泪……每天最怕的就是醒来,醒来就一阵心痛,未来一下子那么飘渺了,没有方向,嫉妒考上的人,只怪自己不够努力。我怕见到同学、父母、老师那种失望而又小心翼翼的眼神和语气,那段时间孤独和恐惧彻底地占有着我,难以自拔。
  人总要面对现实,我翻了100多页聚英论 坛上的帖子,看着那些励志贴,又找到了前行的动力和希望,不自觉地就又热血沸腾。“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能闯过去,你就是赢家,闯不过去,那就乖乖退回去做个普通人吧。所谓成功,并不是看你有多聪明,而是看你能否笑着渡过难关。”这句话让我非常感动。
  我告诉自己,生活是自己的,一切都是我自找的,付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选择什么,就要承受什么。有的时候不是不来,只是缘分未到,修炼不到家而已。生活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把它复杂化了,把生活看简单一点。痛苦来自比较之中,不同的人,有什么好比的呢。你好是你现在好,我不好是我暂时不好,我只要比之前的我要好,便是收获。
  李开复一句话很好:“治疗悲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学习一些东西。当你受到打击,经历挫折,从骨子里颤抖,看到你的世界被人摧毁,体验你的荣誉被踩进下水道,发生这些事情之后,你要学的只有一件事情。学习世事为何如此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唯一可以让心永不疲惫,永不疏离,永不后悔的事情。”
  我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今年考不上厦大可以换来我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可以让我在经历一番刻骨铭心之后变得成熟、乐观、稳重,用一年的时间改掉我身上的缺点,把性格里讨厌的一面改掉,变成一个自己能为之骄傲的自己,然后只是推迟一年去厦大读书,那也值了。
  当时,我这个分数可以调剂到广西大学、黑龙江大学、新疆大学,父母也逼着我调剂,天天打电话来施加压力。但是自己就是不甘心,也正是这种不甘心,没让我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过去我没有主见,害怕做决定和选择,这次我很坚定地选择为了梦想再考一次,我推掉了找到的工作,打了好多电话,最终说服父母支持自己。有时候,不冒险才是最大的冒险,不留退路才是最大的出路,坚信自己的选择,走自己的路,给自己安心的理由。
  二战考生,最重要的就是心态问题,那种压力更是空前的。不仅因为一年的时间成本,非应届生也更难找到好工作,这就是一场赌注更大的赌博,但我至少可以相信自己和刻苦行动,因为我要赢。
  在决心二战后,我冷静下来,在脑海里反思一战过程中每个阶段自己所犯的错误,在日记本里列了20个缺点。我告诉自己,不管明年我是否能考上,只要我能改变这20个我最鄙视的弱点,变得更成熟和坚毅,我就是成功的。当然我也相信只要战胜了自己的弱点,没有理由不迎来美好的结果。
  5月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后,我来到厦门,我想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多接触下社会,也顺便积累点实践经验,就算第二年没考上也更好找工作,就找到《厦门晚报》实习了3个多月。我去的是财经新闻部,我大学在《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报纸发了不少外宣新闻稿,业务能力还不错,上手还比较快。这段实习经历很宝贵,感谢自己当时做出的决定,带我的老师也很好,放手让我写。第一篇稿子就是暗访(要录音要拍照),很锻炼胆量和演技。那段时间每天脑子里就是采访、写稿、买报纸、吃饭、睡觉、等任务,单纯而简单。事实证明当自己不再功利后,幸运的事情反而会发生,今年有个大题就是让你结合学习或实习经历谈一谈新闻教育,对这题我真是太有感悟了,噼里啪啦一顿狂写。
  我是在厦大租的房子,一开始住海滨,8月份搬到勤业,每天漫步在厦大美丽的校园里,心里的滋味其实是很复杂的。本来以为会以胜利者的姿态到来,而现在却只能狼狈的潜伏在这里……二战的事没告诉多少人,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后面找了个室友,他人很好,二战考厦大电化学(我们俩最后都考上了)。一个好的研友真的会让自己事半功倍,不仅排解了复习过程中的寂寞和孤独,又时刻提醒自己有人比你更努力。我主要是在厦大经济学院图书馆复习的,那里环境很好,外面可以背书,里面不用卡也能进。现在想想二战时自己一些都很顺利,我还是非常幸运的。
  前面写了好多,二战的经历我不想再以流水帐的形式写下来,主要一些想法和建议在第二部分方法篇中单独列出,这样会更有条理性和针对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5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480
发表于 2016-7-28 12: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方法篇(干货)
  1、计划进度(2013年)
  5月—8月中旬:(复习时间可忽略)
  在《厦门晚报》实习,每周坚持看《新闻周刊》,看完了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推荐)、大卫·奥格威《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其他就刷刷微博,看看电视剧,跟同学玩。主要在厦大法学院图书馆自习(这里自习太棒了,不用学生卡,外面看出去就是海,吹过来的都是海风,很凉快)。这个阶段基本没有强度,主要忙着采访写、稿交差。
  8月中旬—9月初:(每天复习时间约6小时)
  结束实习,买了《RIGHT(瑞特)14年厦大新传考研辅导资料》(3本)(推荐,中外新闻史横向整理很不错)看完,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看完,英语每天做一两篇阅读理解(发现底子没丢多少,欣慰)。主要在厦大教室自习(庄汉水楼)。这个阶段目标就是调整学习状态,恢复一下知识积累,强度不大。
  9月初—1月初:(每天复习时间约12-14个小时)
  这个阶段是大头,第一、二轮背诵:
  ①专业课:
  这次吸取了去年的教训,也因为有之前的积累,所以9月份主要把历年真题(97年-2013年)背了一遍(工作量还是很大的)。我没有按年份来死背,而是根据科目(九本参考书)和题型(名解、简答、论述、综合)这两个维度自己横向整理了便于记忆,这样做很有好处,能够一下子明确重点,你会发现:有的知识点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考,而有的章节从来没考过(缺点是有点费时,我有现成纸质版)。
  10月份,详细背诵9本书的知识点,这里强调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就是说不能报侥幸心理,觉得哪些不考你就不看,但也不能没有重点平均用力。我的思路是:从重点复习到非重点,以课本为主,力求全覆盖。那该如何判断什么是重点?真题!9月份按我的方法整理后,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一目了然。比如:《电视新闻学》近几年基本不考,要考也就是现场直播报道、新闻频道、重大事件特别报道以及一些技术名词。《外国新闻史》只考大国大报,英、美、法最主要,德、俄、日有之,而拉美、非洲、亚洲小国从来没考过,看都不用看,看了也白看。这个阶段很重要,背诵也要翻滚,吸取去年的教训。每门课我只背小标题,其他里面的内容试图用自己的话说。
  11月份,我对每本书做了一个提纲,基本覆盖所有可能考的知识,然后对着提纲(其实也就是问题,不会做的对着目录也行)自己回忆大点,回忆得出来就说明背会了,回忆不出来做个记号明天继续背,这样效果很好,既节约时间,又能让自己有成就感,因为越背到后面发现需要背的东西越少,而不会出现最后感觉什么都忘了的情况。
  12月份,(复习时间约14个小时)这个月基础知识继续背,但重点要转到答题能力和知识拓展上来,推荐《传播小王子》(非常好,值得详细看,结合课本进行思考)和《30天30题》(太厚,选择性的看,提炼观点,有兴趣的地方划一下线)。其他如新闻评论、广告、公共策划案要稍微练一下。考前最好模拟一次,卡下时间,让学长学姐帮你看一下自己的答案存在哪些问题(绝对会有很多问题,特别是论述题,这个技术性很强)。
  ②英语:
  我英语一般,不做过多的介绍,以免误人子弟。因为第一年把真题都做完了,第二年又买了本丁晓钟的《考研英语历年真题精解》,这本书非常好,强烈推荐,既简洁明了,又能让你明白考研阅读的真谛。然后也是吸取了去年的教训,作文狠狠练了一下,自己写了不下30篇(反正二战的同学们,你们只要把去年犯的错误都改正了,一定没问题的,相信我)。
  ③政治:
  二战我对政治非常重视,所花的精力和心血远远超过一战,但是考出来也只有68分。对于这个我不想你简单得出政治复习不复习都一样的结论,我认为大家还是要吸取我第一年的教训,认认真真对待政治,不管结果好坏。
  2、可能会遇到很实际的若干问题
  ①关于心态
  从某种程度上讲,13年的失败也算一件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多了一年的时间成本,但是自己不管从心智上、心态上还是意志力上都有了巨大的提高,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如果你像我一样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痛而最终能沉淀下来,你就能体会到我现在的心境。第二年复习时我的生活没有太多的打扰,清心寡欲、平静如水、坚毅自信,每天脑子里都是该干什么,今天哪里做不好,哪里可以改进,一点没有去想考得上怎样,考不上怎样。我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考的。很喜欢一句话:“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考研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挫折,要时刻给自己打气,把遇到所有的困难和不顺都往好的方面想,我发现渐渐地我更加乐观了,不幸离我更远了,而幸运则经常降临在我身上。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我记得李嘉诚说过一句话很好:“成功的所有秘诀就是你对成功的欲望超越你对失败的恐惧。”
  ②关于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好的计划能让你清晰地看到前方的路,我是计划控,没有计划我就会慌,任何事你只要制定一份好而切合实际的计划,剩下的就只要简单的执行就够了。以我的体会,很多人会遇到的实际问题是:计划往往执行不了。我的建议是:1、每周空一天(我一般是星期天,专门用来看《新闻周刊》、《开讲啦》、《爸爸去哪儿》,打球逛论 坛查QQ消息等等)不安排学习任务。一半时间用来补本周未完成的任务,一半时间专门用来放松和休息。这样不会觉得太累,容易坚持。2、制定计划要分层次。长期和短期计划和目标都要有,比如每个月我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做哪些事情,每星期、每天要完成什么事情。3、及时检测和总结,我有一个本子,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我每天、每周、每个月的各项计划,做完了打个勾,没做完打个叉.打叉的问问自己,是任务制定得太多?还是自己不够努力?然后写个总结,想办法解决,就这么简单。4、不要以时间为导向,也不要以遍数为导向,而要以效果为导向。因为跟别人比背几遍是最没意义的,我第一次考就背了两遍,专业课不照样还可以么。另外学习时间也没有可比性,有的人一天复习7-8个小时就考上了,有的人一天14个小时也考不上,没意义。我二战平均12个小时,早上7点—12点(我可以很早醒,很早起,早饭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吃),中午午睡,下午2点—6点,晚上6点45分—9点45分,回住的地方再随便看一会,11点半准时睡觉。
  ③关于睡眠和饮食
  睡好觉很关键,不建议打疲劳战,有的人复习到后面特别是最后一个月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忘了,就慌了,以为复习到半夜两三点就是努力的表现,其实效果并不好。切记按时睡觉,养成规律。我中午都要午睡半个小时、晚上11点半准时上床,早上睡到自然醒(我自然醒一般不会超过7点,12月以后6点左右就醒了,爱睡觉的人可以定个闹钟)。饮食方面,背书要消耗大量的蛋白质,营养要跟上,鸡蛋、牛奶、核桃等高蛋白的食物每天都要吃一点,就算没什么用在心理上也是个安慰。另外也别吃太饱,自我感觉吃太饱了就容易犯困……
  ④关于笔记
  不建议前期做大量的笔记,女生很喜欢把笔记做得很漂亮很工整,其实最好的笔记就是提纲挈领的,总结性的,几个关键词概括了一段话的内容,能让你一下子回忆起来的。我第二年做的笔记自我感觉不错,对传播学八大理论、广告学四大理论、中新史两次大报改版等重要知识都做了精简而完整的归纳,并补充上案例和自己的思考。边记的过程中边默写,也加深了印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另外,专硕新闻史重点考填空题,我结合中外新闻史框架从书上和聚英全书上补充了很多细小而很可能考的知识点(14年基础填空“1999年第一次网络直播春晚”这么变态的题都压到了),可以说这两本笔记含金量很高,背好了10个空对9个没问题。这个不多说了,自己到后期体会,如果想要我手写笔记复印版的同学可以私下交流。
  ⑤关于娱乐和学习
  适当的放松和娱乐是必要的,但关键是适当的,选择一种最能让你放松又不太浪费时间的办法,我是习惯看电影、看电视节目。女生们可以一周逛一次街什么的,总之别绷太紧,玩好了才有力气学嘛,哈哈。我每周日都是休息日,上午完成这周没完成的任务,下午打打球,上网查些资料,晚上看各种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有几个节目是我必看的:《开讲啦》(撒贝宁主持功力太强了,这个节目很赞,很励志,每次看完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新闻周刊》(坚持看每周重要的新闻事件不会漏掉)、湖南、江苏、浙江台一些王牌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等等(其实也是另一种学习,今年实务最后一题就考到了“电视频道的品牌建构策略”)。温馨提示:脑残电视剧少看一点,又长又拉低智商。
  另外学习要利用零碎事件,我的微博上都是各种新闻资讯,睡前或上厕所的时候刷一下,就知道当天的热点新闻事件和好的观点。小技巧:加一些著名学者,如郭庆光、喻国明、传播小王子等,他们经常会发表一些学术性的观点和文章。还有就是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我第二年走路和吃饭的时候都在思考问题,把理论尽量往生活中靠,理论联系实际,即记得牢,又会觉得很有趣,还节约时间,一举三得。跟我一起复习的一个哥们更吊,他把要背的用手机录下来,走路的时候听(因人而异,你们可以试一下,把老背不下来的录下来反复听)。
  ⑥关于九本参考书
  14年没有参考书了,但基本上还是那9本书,只是会考得更活。9本书要我针对专硕分一个档次的话:第一梯队:《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这两本在基础卷名解、简答甚至论述都是原原本本的考,背了就会,没背到就扣分,一定要每个知识点都滚瓜烂熟。第二梯队:《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这两本书13、14年都考了30分填空题,新闻史的答案就是: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编都很难编。所以要针对填空部分有针对性的准备,我就把可能考填空的知识点都找出来,发现其实也没多少。但是中新史还是要做好大题的准备,13年考了一题论述题(“邹韬奋的办报经历和新闻思想”)有备无患。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第三梯队:《广告学概论》、《广告心理学》。这两本虽然被划到实务部分,还是要认真背,许多理论都会用到,厦大有多重视广告你不会不知道。第四梯队:《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这本书单列出来,因为比较特殊,它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但是书本太厚,钻进去就出不来了,这本书要注意抓大放小,第一章到第五章加上危机公关、网络公关、组织形象等比较重要的知识要会,其他的细枝末节可以过一下。第五梯队:《报纸编辑学教程》、《电视新闻学》。这两门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要活学活用,更多的是积累案例和观点。专硕实务卷越考越活,要学会活学活用。
  ⑦关于真题
  真题好好利用,不管是专业课,还是英语,真题就是重点,要自己认真揣测真题,该背的背好。另外,要学会分析,从表象看到本质乃至更深层次的信息。这个我不能告诉你,只有自己体会,自己悟。还有一个小技巧,现在厦大越考越活,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出题风格了,要多看看外校的真题,如武大、华科、复旦、人大、川大、中传等新传强校的真题,会有惊喜。如果你够耐心够细致,你会发现有的知识是所有学校都考的,这个叫做重点;有的是近两年所有学校都考的,这个叫做前沿热点;有的是这个学校考,另外学校不考的,这个叫做出题风格。一定要聪明一点,你会发现考研其实很有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不能做的。
  ⑧关于信息和选择
  作为一名准研究生,对信息的搜索分析的能力很重要,考上厦大新传的人哪一个不是信息搜索的高手。在问问题之前先试图自己解决,信息搜集的渠道很多,聚英论 坛、QQ群,厦大官网、新传官网、学长学姐,总之各种找,总能找到。我很认同一句话:“你了解的信息越多,你做决策的正确性就会越高。”另外,做选择时不要太犹豫,有时候理智解决不了就大胆地听从你自己内心的声音。
  ⑨关于专硕和学硕
  我想很多同学都会纠结于这个问题,我自己就曾经纠结过很久。我把我所知道的谈一下,剩下的自己决定:1、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学硕读三年,考前选定专业;专硕读两年,不定方向,开学后选的导师教什么你就是什么方向;2、没有谁好考谁不好考的区别,都很难考,谁也不比谁傻,学硕有压分,所以分数线低,专硕给分高,但是分数线更高,最终都是看排名。3、上课情况差不太多,专硕学硕都在一起上课,就业情况还不清楚,个人觉得不会差太多。4、专硕可能要多交一点点的钱(不会多很多,二者都有奖学金)5、专硕偏向就业,理论上可以考博,但据说老师不怎么喜欢,如果致力于学术研究要读博士当老师的同学,还是考学硕吧。其他的我也不太清楚,以上仅供参考,选择是自己的事,认定了就不要再犹疑。
  ⑩关于意志力
  厦大很难考,每年1000多个人报名考上的也就那么70个左右,不管你报厦大是出于什么动机(我就是觉得离家近,就业不错,厦大很美),都请你勿忘初心,坚持下来。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不管你考上没考上,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真的。我可以很负责的说两年的考研经历让我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带给我的,不是一张录取通知书那么简单。另外,这一年会很苦,我建议你这一年要尽量低调,把梦想深埋在心里,把自己的心态放低,卑微到尘土里,清心寡欲,可以写日记自己鼓励自己,精神胜利法(我经常用,贴一张大标语到床头,每天看一下,会很有动力)。特别是二战的同学,我第二年考的时候把QQ、人人、微信都关了,电话也没几个人知道,过得很自在,没有人打扰,生活很简单。不用跟别人比,就容易专注。
  3、试题分析
  一、【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从2011年起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开始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但2011年和2012年招收的均为在职研究生,2013年才开始面向应届生招生,试题风格也与前两年截然不同。对比2014年真题,可以看出厦大专硕试题出题风格已经渐趋稳定,推测15年题型不会有太大变化,故2013、2014年真题最具参考价值。
  今年专业实务试题数量和风格没有太大变化,题量稳定为6个,均为大题。但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1、14年在各题分值上稍有调整,前四题为案例题,每题20分,后两题为论述题,每题35分,突破了13年每题25分的界限,体现出命题老师对于试题权重和重点的把握。2、14年突破了过去实务和基础的考察界限,实务题不局限于《广告学》、《广告心理学》、《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电视新闻学》和《报纸编辑学教程》五本书,还大量考察了新闻学、传播学的知识。
  另外,从真题中可以看出,“专业综合能力”已不再局限在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上,更要求考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活学活用,这就需要考生平时积累大量案例和前沿理论,并学会将所学理论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二、【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从2013、2014两年真题中可以看出,基础试题更加规范和死板,主要以知识记忆部分为主。具体来说,第一部分为填空题,共10个,每题3分,内容为5个中国新闻史,5个外国新闻史。仔细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唯一…”、“…报人…”以及特殊称谓(如…之父、报业女杰)是命题的高频考点。填空题难度也有明显区分,一般中国新闻史中“古代新闻史”部分和“第十四、十五章改革开放、网络媒体”部分容易出偏题、怪题(如北京奥运会转播率是雅典奥运会的 倍、央视于 年首次直播春节联欢晚会),考生务必注意。
  第二部分为简答题,共两题,每题15分,考查内容为新闻学和传播学。该部分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简答题没有什么技巧,考生要尽量把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和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熟记,做到有备无患,让自己没有知识死角。切忌只背自己认为的重点,要遵循全面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原则,让自己对重点知识烂熟于胸,对难点和偏题能有基本了解。
  第三部分为论述题,共两题,每题35分,考查内容以新闻学和传播学为主,但是中国新闻史和外国新闻史也可能会考,同样要认真准备。从近两年试题看来,该部分主要以结合新闻学、传播学和学术前沿问题(如新媒体、微博、网络时代下传统理论的新变化)为主,需要考生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于学术前沿问题,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生的新闻事件有一定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分析解读能力,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阐述,同时用规范化的学术语言进行表达。
  (三)复试篇
  1、准备阶段:
  首先心态上,接下来谈一谈我的复试,我的初试分数不高—383分,我认为政治和专业实务只有68分和109分与我的努力程度和发挥是不匹配的,但是考试就是这样,你要用平和的心态接受它的一切不确定性。当我知道今年分数线切到380分的时候也惶恐过,但第一年失败的经历让我不再自己吓自己,而更加淡定和从容。有很多人问我复试怎么这么厉害,我想说,机会一定是给有准备的人,因为我付出的足够多。
  首先我冷静分析了形势,按照复试评分标准,380分与389分的人所面临的风险是一样大的,初试中9分的差距在复试中只占1.08分,可以说微乎其微,压线逆袭之说是有根据的。另外从实例上,13年新闻学378第一名被刷了,专硕388也被刷了;14年被刷的5个人中有400分的,而排名在21名-26名的5个人都录取了。所以进了复试,任何人面临的压力和形势都是一样的,真正能保证自己被录取的,只有实力、心态和踏实准备。
  其次积累上,我相信大部分同学都是复试前一周名单出来以后,才开始准备的。那时候要准备各种政审材料,又很紧张,时间根本来不及。我是正月十六就从家里到厦门,调整了一周就进入备考状态,比别人早了两周。这两周我的目标是:把由于隔了一个春节忘记掉的知识点重拾回来。具体实施:①初试准备时我的手写笔记做得很好,既简练又重点突出,适合考研突击,我认真看了一遍,把九本书经典理论和知识点都照顾到了。②初试时《30天30题》只看框架,这段时间安排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用纸笔记下好的观点、表达和案例,说实话这个是最累人的,600多页看得我真是快吐血了,好歹过了一遍。③《传播小王子》是一本很好的书,能很好的锻炼思维能力,拓展知识深度,初试时细看过,这段时间又过了一遍,对于如何更有条理的答题非常有帮助。④花了3个下午看了14年出的《广告大观》和《现代广告》两本杂志,同样要做笔记,光看没用。④结合13年复试出题风格以及《30天30题》预测了几个方向,下载了大概50多篇相关论文(包括厦大新传老师发表的我比较感兴趣的论文)来看,做笔记。
  这个阶段主要在输入,粗粗算了一下这些资料加起来有1000多面,包括长尾理论、大数据、蜂窝模型等前沿理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涉及的知识,厦门地区报纸案例以及相关新闻、广告经典案例。这么做让我在后期输出阶段游刃有余,不管考什么,都会有话说,随机提问环节也不至于被问傻。
  复试名单出来,还剩一周的时候,这时候重点在输出,讲白了就是说,懂得再多说不出来也是白搭。越到考前越容易紧张,这时候我已经很紧张了,怕功亏一篑,但我给自己心理暗示:担心有用吗?没用!既然没用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我现在所能做的所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相信自己,切实行动,不断重复!
  为了提神,这周我每天都要喝咖啡,每天都醒得很早(5点半左右自然醒),然后等到6点半爬起来去自习,拿《30天30题》和13年复试真题来训练,大概20题左右。具体步骤:①看着题目想思路,练临场反应能力,计时5分钟。②找了大概5个重要的题目,写完整的答题提纲,然后不断说不断重复。一开始会说的很傻逼,没说几句就卡壳,但是说到5遍以上就会有效果,然后卡时间说,把废话去掉,然后不断地挑毛病,加入更高级更学术的语言(如官方话语、民间舆论场、加冕、赋权等)和经典案例(可口可乐昵称瓶、味千拉面整合营销案)。这样又说个5-7遍。③再然后找人进行模拟面试,对着人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PS:在此特别感谢RIGHT安安姐帮我的模拟面试,还有ZQ提供的宝贵意见。包括这两次我总共找了7个人对着他们说。更BT一点就对着镜子说,设计自己的动作和神态。要点是不停地说,不要停,讲得再烂也不要停,因为只要说出口了,每一遍都会有提高。但是不要把嗓子喊坏了,最后一两天我就感觉嗓子很不舒服,休息了一天,结果还好。
  英语口语方面没什么特别的技巧,老师主要看你的发音和流畅度,不太关心语法。英语笔试牛的人口语不一定强,发音主要靠长期积累,短期不容易提高。我本身在大学就是学校英语广播台的播音,发音没问题,叫我读我一点都不怕,因为很久没说了,要现场说还是没底。我找了往年8个题目,先比较口语化的写下来,然后也是不停地说不停地重复。这7个题目是厦大经典考题的:如自我介绍,为什么选择厦大,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最有印象的新闻,最有印象的商业广告,什么是新闻,什么是传播。
  复试笔试没有准备,因为没人有时间去准备这个,也无从准备,全靠平时积累,我之前两个礼拜看的资料就当做顺便准备了这个。
  2、现场回忆:
  7号出复试名单,15号(周六)复试,这之间要准备一些材料(政审表、成绩单神马的)。因为我就住在厦大复习的,不需要订机票和房间。14号(周五)上午和几个小伙伴到厦大医院做了体检,当做放松,下午3点到院楼交各种材料。第二天8点到一个大教室等候复试,然后按照初试成绩高低顺序复试(去年是按准考证号来排顺序,可见老师们心机很深,你永远不知道他们想什么)。专硕学硕分开复试,先专业面试,完了到楼上去英语口试。排在后面的也可能会被先叫去英语口试。我初试排名靠后,等到快11点才轮到我。专面是5选1,我知道我们专硕的题目有:灾难性事件报道、对马航事件媒体报道的评价,微博和微信的区别以及品牌如何利用这两种媒体进行营销……(都是前沿的东西)我选的是微博和微信这个,因为对这个准备过类似的专题,很有话说。每个人大概有5-7分钟准备时间,我简单列了个提纲就进去了。进去的时候要稍稍把门带一下,面带微笑,装出很有礼貌的样子(当然我本来就很有礼貌,哈哈),向老师们问好,然后稍微鞠躬一下坐下来。一般会有5个老师面试你,回答过程中要有眼神交流。老师们先让我做了个1分钟自我介绍,然后我就噼里啪啦开始答题。虽然在大学里各种面试一向比较厉害,我还是紧张了,整个手都在颤抖……(尼玛我也没办法,太重视了)但因为我实在练过太多遍了,嘴上说得很溜,一点也没有卡壳。其实还有太多细节问题,在此由于篇幅限制,没法一一道来,只能有机会再交流了。答题技巧最简单来说就是:给老师一种真诚、谦逊、自信、大方、信手拈来的感觉,回答要一定要有条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将课本理论和经典案例相结合,自然嵌入高级术语和前沿理论,立马高大上,绝对有加分,答案要辩证,讲完优点讲缺点,普通话好、声音有磁性、形象好(衣着得体,不用太正式也别太随意)更加分。我回答的时候对面的老师保持微笑,左边有个女老师点头了,另外一个女老师一直低着头,还有一个表情一直很严肃,还有个太紧张了没注意。我回答完没被问问题(略失望,还想好好表现下)。
  英语面试今年是7抽1,注意这里是抽不是选,难度更大。我记得的题目有:广告伦理和广告效果那个更重要?(我抽到的就是这个),你最喜欢的大学老师是谁,为什么?上网浪费时间还是节约时间?请介绍下你的研究计划?(这题太变态了,幸好没抽到这题)。有5分钟准备时间,同样5个老师,中间一个女老师一直微笑,可和蔼了,我的观点是:“广告伦理更重要,还辩证了一下,短期效果重要……长期还是伦理重要……”(明白了吧,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辩证的,这也是把政治马原那一套借用过来了),然后举了个例子,这个例子刚好是我准备过的“最喜欢的商业广告”,说过N遍的自然很顺。最后补了一句“好的广告要平衡好二者的关系”结束,完了跟老师互动了一两句就出去了。
  下午3点开始笔试,我一度以为会考新闻评论(我的强项),结果考了个四不像,就是“举例谈一谈中国媒体与国家形象塑造……”800字左右,时间两个小时。我主要以纽约时代广场国家形象宣传片为切入点谈,结合跨文化传播原理简单进行评析了下,写了1个半小时交卷了。上午面试是大头,熬过去了下午笔试轻松无压力啊。
  复试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
  废话了这么多,看到这里你应该快崩溃了吧,其实我的故事远不是这一万五千多字能说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相信如果你对厦大够坚定,够努力,一定会有那个能感动你自己的故事。
  最后希望我的这篇分享能给你前行路上哪怕一点点的正能量,期待明年春暖花开之时,我在厦大院楼看到你们来复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7 23:38 , Processed in 0.091433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