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0|回复: 0

联考逻辑专项指导:关系命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7 10: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关系命题
  关系命题是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命题。
  关系命题是由关系、关系项和量项桑部分组成。关系项是关系命题所陈述的对象。关系项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甚至是三个以上,关系项有几个,就称为几项关系命题。
  两项关系命题由两个关系项和一个关系组成,其逻辑形式如下:
  aRb
  读作“a与b有关系R”
  二、对称性关系
  对称性关系包括三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反对关系。
  1.对称关系
  当事物a与事物b有关系R时,并且b与a之间也有关系R,则R是对称关系。即:
  aRb真,bRa也真。
  对称性关系的表现,有对立关系、矛盾关系、交叉关系、相等关系、朋友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相邻关系,等等。
  例如,当a是b的同学、朋友时,b也是a的同学、朋友。
  2.非对称关系
  当事物a与事物b有关系R,且b与a是否有关系R不定,即b与a既可能有关系R,也可能没有关系R时,关系R就是非对称关系。即:
  aRb真,则bRa真假不定。
  非对称关系的表现,如批评、信任、尊敬、想念、认识、喜欢、爱、理解、帮助、赞成,等等。
  例如,a喜欢b,b喜欢也可能不喜欢a。
  3.反对称关系
  当事物a与事物b有关系R,且b与a肯定没有关系R时,关系R就是反对称关系。即:
  aRb真,则bRa假。
  反对称关系的具体表现,如小于、多于、大于、重于、轻于、早于、侵略、战胜、是……父亲,等等。
  例如,甲是乙的父亲,乙一定不是甲的父亲。
  三、传递性关系
  传递性关系包括三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
  1.传递关系
  当事物a与事物b有关系R,事物b与事物c有关系R,且事物a与事物c也有关系R时,关系R就是传递关系。即,
  aRb,并且bRc,则aRc。
  传递关系的表现,如先于、早于、晚于、相等、平等、大于、小于、平行、真包含、在……以南,等等。
  例如,a是b的祖先,b是c的祖先,a一定是c的祖先。
  2.非传递关系
  当事物a与事物b有关系R,事物b与事物c有关系R,而事物a与事物c是否有关系R不定时,关系R就是非传递关系。即,
  aRb,并且bRc,aRc真假不定。
  非传递关系的表现,如交叉、认得、喜欢、相邻、尊重、爱,等等。
  例如,a与b相交,b与c相交,a与c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
  3.反传递关系
  当事物a与事物b有关系R,事物b与事物c有关系R,而事物a与事物c没有关系R时,关系R就是反传递关系。即,
  aRb,并且bRc,则非aRc。
  反传递关系的表现,如父子、高多少、低多少、比……长两岁,等等。
  例如,a是b的祖父,b是c的祖父,a一定不是c的祖父。
  传递性关系在管理类联考中的应用就是排序题,该题型一般在题干中给出不同对象之间的若干个两两对比的结果,要求从中推出具体的排序。解题思路,把所有条件抽象成最简单的排序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8 01:46 , Processed in 0.04204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