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回复: 0

会分析思考,才能提炼出好的中心主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7 10: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是思想的外现。要想文章写得好,就要想得好。所以,“会想”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那么,怎样叫“会想”?“想”什么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学会辩证思维,具体点,就是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来“思考”。
  ㈠ 分析重点,思考抓住实质
  一个命题或一段材料,总有它的关键和重点,体现着它的实质。抓住了重点和关键,去想去分析,才能抓住实质。看清了重点,抓住了实质,再发议论,才不至于离题,这是写好作文的一步。
  ㈡ 分析差异,思考找出共性
  “会想”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求同比异。面对命题或材料中的几个概念,几个判断,几个人物,几件事情,或者几个画面,几种言论,能准确而敏锐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也是作文常用到的基本能力之一。
  ㈢ 分析原因,思考推断结果。
  人们阐述一种主张的是非,要讲清“为什么”才能使人信服;评价一种事物的好坏,要讲清“为什么”才能让人首肯。要回答这“为什么”,从根本上说,都要分析原因推想结果,揭示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因此,可以说,因果关系是事物之间普遍的联系,是写作议论文必然要用到的。
  ㈣ 分析事理,思考引出观点
  从具体的材料中引申、概括出一种事理、一种主张,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一种认识的飞跃。供材料作文运用的就是这种能力。
  近年的命题基本都是供材料发感想的议论文,都要根据给定的材料发表“感想”,这“感想”就是用这种方法从材料中引申、概括出来的一种事理,一种主张。所以,要想写好供材料议论文,首先得完成这种认识上的飞跃。
  “感”由“读”而来,要发感就得认真审读给定的材料,这是不言自明的。怎样完成由“读”到“感”这样一个“想”的过程呢?首先要“想”材料的主旨,材料的实质。1998年让孩子吃名牌、用名牌、穿名牌、玩名牌的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两个画家的材料,主旨强调的是“付出劳动才能有收获”的道理;敲女神门的故事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坚持才能成功”的道理;诺贝尔获奖者一席话的材料,主旨强调的是“人品道德对成功”的重要性。主旨想清了,文章才能写好。如果能把材料的主旨作为“母题”,就“感想”再进一步“生发”开去,派生出许多“子题”来,那就能使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比如,由《画蛋》的主旨“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的重要”为母题,生发出“学习贵在苦练”、“天才就是苦功”、“伟大寓于平凡”、“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基本功是终身功”等一系列子题来,那么可论的道理就丰富了。
  当然,“引申”发感,也不一定非从材料的主旨入手不可。因为许多材料本身是具有多义性的,特别是一些形象性材料,比如一个故事、一则寓言、一个场景、一个画面等等,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它,从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申出不同的事理,得出不同的结论。
  怎样才能引出不同的事理、主张?这就需要掌握变换角度从而引申出不同事理的方法。
  由此看来,同一个材料可引申的角度确实不少,有了这种从不同角度引申事理的能力,写供材料作文就不会产生无话可说的困难了,立论就有可能做到新颖而深刻了。但这里有一条界限:不管怎样引申,所引发的事理、观点都必须是材料中原本所固有的,是言之有据的,也就是说,所引申之“由”必须本已蕴含于材料之中。否则就是牵强附会了,必然造成跑题的恶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6 12:57 , Processed in 0.05724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