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4|回复: 0

联考写作例文及点评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7 10: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的可以达到利己的目的吗?》
  (这篇文章的题目不错)
  该文用某山村农民玉米产量的由优势转劣势来类比市场竞争中的企业竞争,从而得出了一下不切合实际的结论:无私奉献公司先进技术与人共享,在离任的同时更能利己。(相比较而言,这篇文章的开头就比较好,原材料的逻辑框架用很精练的语言总结出来了。)
  我们首先来看看农民玉米产量因何头年优而次年差及至三年更差?农民买来优质的种子,头年就有产,这取决于诸多因素:土地地址好、日照充足、施肥充分及时等等一系列相关条件。而产量的下降并不是就如文中所述的“一定是和邻人劣等玉米花粉杂交而致”,天气变化、气候条件变化、肥料假冒伪劣等等。而文中将这一减产单单归结为他与邻人田中劣等玉米花粉杂交很显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得出结论的原因明显有缺陷,那么下来的引申又能如何令人信服?(这种表达和写作方式很好,但是,在考试的时候,许多考生未必就能够快速地把原文的论证思路把握住,所以如果大家掌握不了这种方法,直接用公式也是可以的)我们再来看文中引申至的市场竞争。文中提到“封锁”优良技术,而又说伪劣仿造品会将优质技术杂交不成样子,既然已是“封锁”,那外界显然是无从得知关键技术的,那又从何而来仿造?(这个点的论证不准确,可以看出作者对产品的相关知识不是十分了解)退一步说,即使可以仿造,但它和真正的优质产品差别已然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只会是仿造其外表,(既然作者已经意识到这个观点,前面的质疑当然就不合适了。大家注意,我们在分析别人的缺陷之处,不要自己又进行了“无效论证”)但“封锁”的内在关键东西是不可能被仿造,当然也不会是如同两块质量不同的玉米地般,劣种可以将优种“杂交”得不成样子。市场竞争、市场产品和玉米地是截然不同地两种环境并不受不同因素左右。
  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和残酷,我们一直在说和提倡“核心竞争力”,而企业如果掌握先进技术,很显然会领先同类企业在市场中取得先进,扩大市场份额,无疑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想想看,这些先进技术公布出来,对手竞争企业都来分享,那自己的企业又如何生存?你拿出来共享了,你就没有了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可不是很容易分享的。管理血管与知识的相关理论,我们知道对于显性知识,企业间的转移是比较容易的,隐性知识则不一样,很难甚至不能够在企业间转移,更何况核心竞争力即便拿出来也未必能够共享,所以提醒大家,相关的知识如何没有一定的把握,尽量不要过多发挥,“言多必失”)我们知道没有了自己核心竞争力是利人了但能达到利己的目的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样的丽人方式很显然是行不通的。
  由此可见,玉米种和玉米地的产量的相关性完全不等同于市场中的企业竞争力,而共享技术的方法也是行不通的。
  【点评】总体而言,这篇文章是一篇很不错的论证有效性分析,因此,我也放了这部分的最后分析,希望大家比照前面的学员文章,对比分析,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它在分析、语言以及文章的框架结构上都很出色。大家特别要注意作者的布局,文章的中间段落基本长短一致,这点是不容易做到的,体现了文章的结构美。大家在平常的联系中应该有意识这么做,锻炼语言。文字叙述详略得当。该文可评28分。
  《一段有缺陷的论证》
  (这种立题的方法,在论证有效性分析初始考试时,还比较流行,大家都拿这个当模,但是用的人多了,就不新鲜了,也很难刺激阅卷者的眼球。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题目能够用在大多数论证有效性分析中,过于宽泛,也就泛泛了)
  论证者从内地一农民种玉米的故事中得到启发,联想到市场竞争,并得出结论:公司应无私公布出自己的先进技术,这样才能通过利人的方式最终达到利己的目的。初看之下,此文似有道理;但细细品味,却感觉此文的几处论证似有不妥。(材料的逻辑框架总结得很好,文字表述也不错,详略得当)
  首先,缺乏对该故事和市场竞争之间的充分对比,便认为“市场竞争的道理也一样”似乎不够严谨。内地山村中的农民们种玉米,其生产产品对玉米市场中玉米价格的贡献似乎不大,村中农民之间几乎不存在太多的竞争。相反,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通常是十分激烈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好拿来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引——点——评,不错!如果有可能的话,大家最好将相关错误的名称表达出来,特别像“不当类此”这样基本的错误名称)
  其次,作者以玉米产量的连年减少“一定”是邻人田中的劣等花粉影响了他的优质玉米,这一断定可能太过武断。作物产量连年减少的原因很多,有土地、气候、灾害等自然原因,也有农民施肥、松土等人为的原因,甚至有很多种子公司通过基因培养等先进手段培育出的作物品种要想保持高产,农民就必须每年向其购买种子,在没有排除其他可能的情况下,作者不能断定产量减少的原因是邻人的劣等玉米,更难以做出“劣等的仿造品就会如同劣等的玉米花粉”这样的对比了。
  第三,将先进技术公布出来与人共享是最好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众所周知.世界上各国保护专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发明人的创造积极性,促进技术创新;慷慨无私地公布出先进技术很可能会大大地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更何况如此、更多的仿冒企业会跨过技术门槛生产类似甚至相同的产品(相关论证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综上所述,如果论证者能够在以上几方面加强论述,应会使其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点评】文章整体分析不错,能够抓住原材料论证的主要缺陷,并能够全过程地完成分析,语言表达也不错,是一篇比较好的论证有效性分析。该文可以评 25分。 J
  《把先进技术免费与他人共享行吗?》
  (这个题目符合要求,在文字上还要再加工,作为呈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眼”,不仅要合适还要悦目)
  作者通过解释某山村一农民为何买劣质(?)的玉米,第一丰收后,却在第二年、三年减产(注意到这里为止,都是“解释”的宾语,大家看一下搭配是否合适?),提出农民的优质玉米接受了劣质玉米花粉的杂交出不成样子的玉米,和伪劣仿造品与劣等玉米相比较等论据(语句很不通顺),得出无私地与人分享先进技术,而最终能达到利己的目的。这个推论初看比较合理,但经过仔细的推敲后,作者的推理逻辑就漏洞百出了。(作者抓住了原材料的逻辑框架,但是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大家想想,这样的一段话作为第一段,阅卷者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首先,农民第一年丰收,第二、三年减产,造成这个试试的原因,并不一定就是因为优质玉米接受了邻人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也有可能农民在丰收欣喜的情况下,减少了以后对玉米生长的肥料,而导致减产,也许会是第二、三年的气候开始不适合这种优质玉米的生长等原因。(分析得不错)
  其次,农民使用的是优质玉米种子,并不能肯定地得出邻人田中的就是劣等玉米,他的大丰收也许是比邻人的多一点点。还有可能优质玉米与普通的玉米杂交出的玉米,兼有两种玉米的特性,而生长出更大产量的玉米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者把伪劣的仿造品与玉米的杂交混为一谈。伪劣的仿造品,是人们模仿真品的演示等特点,而玉米的杂交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生长出另一种玉米,而不是如仿造品那样仿造出类似的玉米。作者把玉米的杂交和伪劣的仿造品相比较得出应该把杂交公司的先进技术无私地与他人共享,能更好地达到利己的目的,也是不太合适的,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得出作者的观点。(显然作者没有将第二段材料分析头,相应的缺陷也没有完全找出来)
  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发现,作者的推论是不合理的,存在着很多的漏洞。(这句话没有问题,但用作结尾过于草率)
  【点评】文章的中间部分的分析和写作尚可,开头和结尾很不理想,这些地方恰恰是最重要的地方,希望广大考生注意。该文可以评为18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6 14:24 , Processed in 0.06866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