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1|回复: 0

论说文写作指导:模式化结构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7 10: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考只要审题准确,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材料充足,取得高分的机会是比较大的。但是,事实告诉我们,要在不足50分钟的时间内写出两篇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的文,不经过系统的训练,是难以凑效的。
  而要获得“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的效果,除了立意、语言方面的因素外,思路结构是关键的要素。尤其是写应试类文章,采用现成的模式化结构,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还能保证文章的质量。因此,对学生进行模式化结构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基本的结构模式如下:
  (1)并列式结构(包括正反对比)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起兴,亮出观点,阐明语言对沟通的作用,清晰地让阅卷者看到文章的中心意思)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分论点一)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呼应标题)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分论点二)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再次呼应标题)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分论点三)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后再呼应标题)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重申论题,照应起首)
  这篇文章属于并列式结构的范文。“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的沟通。”作为反复重现的句子格式,从三方面展开论述。这是典型的“三大三小”式的结构形式。所谓“三大”即全文由三大部分组成;“三小”指的二部分由三个并列的段落组成。这样的行文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
  (2)“三大三小”结构表
  开头部分:起兴
  二部分(并列结构)
  分论点一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二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三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结尾部分 深化话题 重申观点
  适用:一般情况下,并列结构有两种情况:一是观点的并列,一是材料的并列,拥有其中一点,我们就可以把文章的结构安排成并列式结构。
  (3)层进式结构
  转 折
  林中的通幽曲径,因为那些曲曲折折的转弯才更富诗意与浪漫,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往往是情节一波三折,令人回味犹有余香。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显得愈发美丽。(中心观点)
  一本书因转折而精彩。(分论点)《飘》中的女主角思嘉丽由一位娇弱的千金小姐因时代的变动以及身体内自尊的血液而转变成了坚韧而真正美丽的铿锵玫瑰,这样的蜕变真实而精彩,这样的转折使《飘》成为一部掩卷难忘的经典之作。《呼啸山庄》中,男主角希剌克利夫,由一个单纯、爱意绵绵的少年转变成了一个因爱而泯灭了人性的复仇恶魔,这场因爱而起的悲剧摄人心魄,因为这转折突然而精彩,这样骤变的人性更是突出了爱在他心底炮烙的深刻印记,更多的如希区柯克、欧·亨利那种出人意料的结尾处决定性的转折更是蕴藏着无穷的魅力。这些作品的转折,我想无论是美好或惊艳,都会令我们大限度地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从而获得思考,它们无疑是精彩的。
  文学作品中的转折多半是虚构的,人生中的转折却是真实的。(分论点与一分论点构成递进关系)虽然,有的令人痛不欲生,但其终却成为铸造生命奇迹的一块块基石。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许多先贤都是在经历了如许苦痛的转折之后,更深刻地体味了人生的大义所在,依靠惊人的生命力延续了生的意志,写下了一篇篇传世经典,造就了一番番奇功伟业。就是在这些转折中,先哲们的坚韧和坦荡,使他们的人格和思想在历史长河上空凝聚成了一瓣瓣恒久的心香,也正是这些转折,激发了更多人更多的感喟……
  记得林清玄说过“生的路上,并不是你在哪里放上一个门框,那里就是唯一的出口。你可以向左向右转个弯;去寻求生命的出口。”是啊,我们的生活之路一定不是平坦笔直的。有的转折也许是不情愿的,就如自己孩提时得知要离开居住已久的城市迁往北京时,心中的那份不快一样,不愿意离开相处已久的亲朋,对每一条街道,甚至是街边的陌生人都有一分不舍,毕竟没人愿意面对离别。到了北京后慢慢地适应了,认识了新朋友,生活有了新的精彩。这样的转折,乍看不美好,似乎是一种结束,如今想来,反到觉得是一个起点。
  生活中的转折,快乐或痛苦。我们都应该微笑着面对,生活本来就有起有落,我们也应该如此看待生活。愿一个个转折为你我交织出一条值得回味的生活之路。
  (4)层进式结构表
  开头部分:起兴
  “林中的通幽曲径”点出“转折”话题,同时亮出“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显得愈发美丽。”这个中心观点。
  二部分:分论点
  一本书因转折而精彩。
  三部分:分论点
  由书写到人生。(递进)
  四部分:分论点
  由人生谈到自身。(层进)
  结尾部分: 我们应以微笑的态度面对转折。
  总结: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是回答四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④怎么样?
  层进式主要体现在主体部分的意义递进上,即由大到小 、由浅入深、由自然到人生、由个人到社会等等。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6 13:43 , Processed in 0.06942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