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1|回复: 0

博仁教育教育学学硕模拟题(五)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6 12: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选择题(10题)
1.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在教学中必须贯彻_____原则。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B.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
C.循序渐进与反馈调控相结合D.巩固与创新相结合
2.教育者运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良思想、感情和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3.《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旨达”这句话体现了( )
A.循序渐进原则B.教学相长原则
C.及时而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
4.最早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教育家(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布鲁纳
5.夸美纽斯在(      )书中提出的自己的教育思想。
A.《大教学论》 B.《母育学校》
C.《语言学入门》 D.《世界图解》
6.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    )
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            B.奴隶制的解体
C.学术文化下移                    D.养士之风盛行
7.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    )
A.道家和法家      B.儒家和道家    C.道家和墨家    D.儒家和墨家
8.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    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秦国
9.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
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
C.是在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
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10.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    )
A.利      B.仁     C.德      D.信
二、简答题(3题)
1. 简述加涅按照学习水平的分类。
2. 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程序。
3. 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不同主张并简要分析
三、论述题(2题)
1、试述教育对现代生产与经济发展的作用。
2、你怎样理解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这两种极端的观点?


博仁教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ABA    6—10 ADCDC
二、简答题
1. 简述加涅按照学习水平的分类。
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1、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强化—反应。
  2、刺激—反应学习(S-R的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情景—反应—强化,即先有情景,作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
  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4、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化。
  5、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作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7、规则的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8、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

2. 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程序是“回顾诊断——筛选问题——分析原因——优选理论——拟定设计——实施行动——效果监控——审查反思”螺旋式循环。其中,“审查反思”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行动”和“研究”的中介,是保证发现事实和利用事实之间的有效联系,是沟通实际与理论的桥梁。
第一、回顾诊断。以批判性的、自我反省的形式,对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现实进行反思与评判。这种内省、批判性的分析过程,是查找、分析问题的过程,有助于改变盲目接受教育理论和传统做法的习惯。
第二、筛选问题。对学校或班级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进而确定出一定时期内通过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筛选问题是行动研究的基础。筛选问题要注意民主与合作,倡导教师之间、教师和科研人员之间、教师和学校领导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注意提炼、概括问题,使研究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和研究价值。
第三、分析原因。诊断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为优选理论、采取适当的行动、有效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第四、优选理论。根据筛选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众多教育理论中寻找最切合的、自己最需要的教育理论,作为研究、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优选理论可以为解决筛选出的问题提供指导和操作规范,保证行动研究的正确性。
第五、拟定设计。制定出行动研究的具体目的、研究假设、研究对象或范围、研究方法及步骤等。同时,强调行动研究必须是自己能够做到的;拟定设计应与学校要求相协调;行动研究应不干扰学校的正常活动;所采取的研究,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能测量出结果。
第六、实施行动。在教育理论工作者、教科研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按照拟定的研究设计,创造性地选用自己优选出的教育理论,尝试解决筛选出的具体问题。
第七、效果监控。在研究过程中,重视观察、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事实,同时又要关注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行动,以补救研究偏差,使行动研究更有效。
第八、总结反思。对实践的过程和效果得失做出总结和反思,为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作问题筛选和理论优选准备。
3. 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不同主张并简要分析
(1)学科课程论主张分科教学。特点: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强调训练的价值。缺点:是完全从成人的生活需要出发,不重视甚至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2)活动课程论是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特点: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缺点: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论述题
1、(1)教育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
生产力是人类凭借的应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所发生的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即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包括劳动力、生产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和劳动对象三个方面。其中,劳动力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力或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通过教育发展的智力,使之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生产知识和技能;通过教育发展人的体力,使之获得适应生产需要的精力和体魄,从而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由此可见,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是劳动力实现生产必须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生产活动得以继续和发展。只有通过教育使人获得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成为掌握生产知识和技能,得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教育生产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2)教育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过程。
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向受教育传授科学知识。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有目的、有选择地以系统、概括的形式,用科学的方法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体力。从而可以在短时间把人类社会几千年积累起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用少量时间向很多人传授科学知识,使知识的传授具有最高的效率,这是教育巨大作用的集中表现。通过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在生产,是一种最高效率的扩大在生产,学校是缩短在生产科学知识的“工厂”,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在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3)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授人类社会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即前人已经取得的科学技术成果,但同时也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现代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既是已有的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工厂”,也是新的科学技术的生产基地,负担着通过科学研究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任务。由于学校人才集中,科研设备较好,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有利于各门学科的协作,开展综合性课题和边缘科学的研究,以及可以从学生和研究生中不断补充后备力量,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因此,不仅可以直接生产出新的科学知识,而且由于科学一技术一个生产体系的逐步形成,还可以创造出许多新技术、新工具、新工艺。
(4)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手段。
科学知识作为潜在的生产力,使之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需要经过“物化”的过程:需要通过技术发明、技术改新和技术推广,转化为新技术、新工具、新工艺;需要劳动者掌握科学知识、劳动技能,把新技术、新工艺用于生产实践,从而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智力的物化,即科学知识转化为新技术、新工具、新工艺,并为劳动者所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转化为新的技术,工具和工艺,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一点也离不开驾驭客观存在的人,而人的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技术人才培养,是依赖教育来实现的。因此,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现在生产力发展上具有重大作用。

2、(1)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社会本位论者相反,他们主张教育目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2)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也为这种历史过程所制约:
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教育目的不仅反映社会对人的需要,而且也反映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二者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判断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否合理,最根本是看它是否在经济条件许可范围内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发展。②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个人之间的发展机会或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个人之间的发展程度或受教育程度是分层次的。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在我国,无论从目的上说,还是从手段上说,人的个性发展问题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教育被认定为“立国之本”。因此,教育只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潜能,增进人的主体意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心理素质,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依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5 12:08 , Processed in 0.07336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