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8-6 19: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共管理学》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
2.公共组织及其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3.绩效及其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二、论述题(20分)
依据公共管理相关理论,试析我国政府“权力扩张,机构膨胀”成为顽症的原因。
三、案例分析(20分)
城市乞讨人员是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城市管理中令人头痛的问题,以至2004年6月举行的政协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四次主席会议,专门审议了一项题为《关于加强我市对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和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一般而言,对乞丐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政策逻辑。一种逻辑是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角度出发,反对政府干预和限制乞丐行乞。这种观点认为政府采取限制乞丐的行为是一种“歧视逻辑”,一种“面子逻辑”,一种“强权逻辑”,违反最基本的人权;政府作为全体公民的代表,理应该维护乞丐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一种逻辑是从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角度出发,赞同政府干预和限制乞丐行乞。这种观点认为限制乞丐是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乞丐有职业化趋势,很多人利用行乞谋取暴利;乞丐不劳动而获取成果,不利于社会发展;乞丐也影响了被乞丐人的行动自由,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理应该采取强制措施治理乞丐问题。
请问:你对以上两种政策逻辑有何看法,你认为治理城市乞讨人员的合理对策有哪些?
《公共管理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 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特点: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公共管理在“什么”(What)与“为何”(Why)层面上是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How)做的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当前特点:
(1)鲜明的实践导向性
(2)理论上的包容性
(3)学科的年轻性
2. 公共组织及其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此外,以特定的公共利益为目标,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也构成了现代社会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表现为以下几点:
(1)活动的目的不同。非公共组织追求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其目的是为社会中的相关利益者服务。公共组织则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它追求的是全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全国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
(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不同。非公共组织以从事商品、劳务生产为活动内容,向社会提供的是各种不同的私人产品,消费者必须支付货币,才能购买和享用其产品。公共组织则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3)管理对象不同。非公共组织只能以本组织成员为管理对象,对于本组织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的活动则无权干涉。而公共组织的管辖范围则可以是整个社会,对其职权范围内的管理措施,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从。
(4)活动的依据不同。非公共组织主要服从商品买卖的价值规律,以组织成员自愿组合、共同订立的规章制度为活动依据,其权力建立在组织成员平等的契约关系之上。公共组织则以国家强制权力为活动依据,以国家法律作为活动的依据和准绳。依法管理是公共组织的重要特点。
3. 绩效及其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所谓绩效,是效率(efficiency)和效能(effectiveness)总和,其中效率是对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进行测量,效能则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前者适用于一切能将投入和产出量化或货币化的场合,后者则可用于那些收益无法用货币来计量的场合。
公共管理的绩效概念包含3方面内容。
(1)公共管理的成本或目标。
公共管理成本指的是行政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空间、时间、权威、信誉等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总称。与其它很多资源一样,公共管理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因此,公共管理绩效一定会受到成本的限定和约束,公共管理成本必须与可能产生的绩效联系起来考虑。
公共管理的目标则是指公共部门通过自己的管理活动希望达到的预期结果。
(2)公共部门的产出与效益。
公共部门的产出是指公共管理活动所形成的结果,它可能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公共管理的效益指的是公共部门产出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3)公共管理成本(或目标)与收益(或后果)的比较。公共管理绩效是将公共管理的产出或效益与公共管理成本(或目标)相比而得到的结果。
4.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
概括起来,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存在着7种主要的批评意见。
①正式的战略计划过程被描述得比它的实际情况或所能做到的更具逻辑性和分析性。它的设计过于抽象,因此对在任何人类组织中起作用的社会—政治的动态现象未予考虑。
②正式的战略计划过程过于呆板,因此面对要求作出快速反应的、迅速变化和动荡不定的外部环境时,显得过于迟钝。
③正式的过程与创造性和革新相违背。虽然战略计划过程自身是改革和创新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与创造性和改革观念相对抗的倾向。
④公私部门间巨大的差异使得在将企业战略管理引入公共部门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战略管理在私营部门中取得的成绩足以表明它是有相当效果的一种模式,但是把它完全照搬到公共部门就会产生问题。如目标问题,公共部门发现很难给自己的行动确定清晰的目标。
⑤责任问题。如果战略是组织制定的,其内容若损害了政治官员的利益,就会造成追究责任的问题。这种观点主张,当战略是政治过程总体的组成部分时,它是或应该是排斥政治的,不应将责任问题与战略问题挂起钩来。
⑥目标设定的困难。公共部门由于自身的公共性,因而往往存在着多重目标,而这些目标之间又经常是相互冲突或矛盾的。组织目标的含糊不清使得公共部门组织在设计战略目标时困难重重。
⑦公共部门行政人员短暂任期造成的问题。公共部门行政人员频繁的调动与战略管理的长期性产生矛盾,既影响了战略管理的持续性与连贯性,也影响了决策者对实行战略管理的积极性。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改进
①战略管理思维比计划更重要。
②重视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间的有效配合。
③重视战略管理的实施。
④重视战略管理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
⑤重视组织长期目标的设计。
二、论述题
依据公共管理相关理论,试析我国政府“权力扩张,机构膨胀”成为顽症的原因。
第一,政府职能不恰当地扩大。党政职能交叉、政企不分,许多本应由企业和和社会中介机构管理的职能被政府所取代,导致政府职能过多,管理过宽,机构膨胀。
第二,干部人事制度不合理。政府机构事实上存在着“能进、能上、能高”,“难出、难下、难低”的干部用人制度,机关变成解决就业和待遇的福地,致使干部队伍和机构迅速膨胀。
第三,政府系统自身的政绩评价机制不科学。我国政府政绩评价机制是一种“只看产出,不看投入”的机制,这种政府政绩评价机制造成政府部门为追求政绩,盲目地扩设机构、增加人员。
第四、缺乏对政府行为的有效制约和监督的法律机制、财政机制和其它社会机制。突出表现为:机构编制没有法律依据,机构膨胀问题在软环境、软约束中可以自由地延续泛滥;财政拨付与支持随机构和人员的增多随意增加。
第五、政府组织自身的原因。政府官员作为理性经济人,他们也有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倾向,在政府活动中表现为不断扩大机构规模,增加机构层次,扩大自己的权力。
第六、比较利益方面的原因。这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特别突出:个人的创业空间小、风险大,官本位文化浓厚,当官事实上能获得从事其他职业难以得到的各种“实惠”。
第七,联系实际和其他合理观点。
三、案例分析
(1)这两种政策逻辑都具有两重性。它们的合理性在于,前者强调了乞丐行乞也是一种人权,理应得到合理的保护;后者强调了乞丐行乞对社会秩序和社会文明的消极作用。它们的局限在于,前者忽略了社会和他人的权利,同时,乞丐中的多数行乞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放任乞丐行乞并不是尊重乞丐人权的最好方式;后者的局限是,除了限制乞丐的公共权利和自由外,本身并没有解决乞丐问题,只是将这一问题要么转移到其他地方,或以其它方式表现出来。
(2)对城市乞讨人员的治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良好的保障和救济机制,从而为乞丐退出乞丐市场提供足够的动力和激励。
第二,发挥社会慈善组织、社区和私人团体作用,使乞丐获得及时救助,从而放弃行乞的选择。
第三,完善和规范乞丐市场,为乞丐乞讨提供更好的法律环境和制度保证。包括有效打击乞丐犯罪集团,维护正常乞丐者的权利;部分限制乞丐行乞的过激行为,维护施舍者的方便和行动自由等。
|
|